当代资本主义的质的变迁及其意义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的质的变迁及其意义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当代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后,尤其是本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毫无疑问,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某些非根本性质是否有所改变?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否产生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是否出现了部分质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究竟是资本主义继续上升的印证,还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

1、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根据传统理论,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的社会性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础矛盾;资本家私人占有制阻碍社会化生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主要原因。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资本占有形式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国有经济,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纷纷搞起国有经济。西欧各国在邮政、电讯、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采煤等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上基本都搞起了国有化。需加说明的是,进入9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均降低了国有经济的比重,将一部分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的股票转让给私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会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消失或失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首先,在这场“私有化”风潮之后,国有经济依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中存在,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个别发达国家在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后,又在一些朝阳产业上搞起了国有经济。

第二,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利害攸关者经济”,使私有财产权相对化。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开始对原有的资本占有形式进行新的调整,推行“利害攸关者经济”,使私有财产权相对化。许多企业从以股东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利害攸关者为中心;从私有财产权绝对不受限制变为私有财产的使用方式要受到限制。美国宾夕法尼亚、纽约、威斯康辛等30个州相继修改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在处置自身财产时,既要考虑股东的利益,也要考虑雇员、管理者等企业其他社会构成要素的利益。这些利益依法受到保护。公司法还规定,企业管理者在处置企业财产时,有权将雇员的工作岗位损失、对社会的影响等也做为考虑问题的依据,从而使企业开始以利害攸关者为中心,使私有财产权具有相对化倾向。

第三,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股权社会化以及职工持股现象。股份制经济在二战前就已经存在了。但当时的股权绝大多数控制在少数资本家手中。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在资本占有形式上的重要调整是:推行股权社会化,企业职工开始拥有股票。80年代以来,美国大力推行雇员持有股票计划。凡实行雇员持有股票计划的企业,政府给以实质性的税收补贴。目前,美国持股人数为4704 万, 占全美国劳动力的40%。而美国持股计划则已发展到一万个,约10%的美国劳动力加入这项计划。这种股权社会化倾向在西欧各国也出现了。德国大众公司按股票面额的80%至90%,将本公司股票卖给企业职工和国内公民,规定每个股东不得拥有超过5%的该公司股票。目前,该公司有70 万个小股东(多为企业职工)拥有80%该公司股票,其余20%股权握在国家手中。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职工持股人数现占职工总数的1/3。

第四,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工人投资基金。瑞典从70年代开始,推行“基金社会主义”。一切大公司都须提出利润的20%,纳入工人投资基金,职工通过工人投资基金,握有企业的一定股权。在美国,许多大公司推出了职工分享所有权方案,以分享利润的形式,将职工应分得的利润变为职工所持股权。多数企业建立了职工信托基金、保险基金。通过这些基金,职工握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在法国,政府实行强制分享利润方案和职工分享所有权方案。

2、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各国存在着一个极具普遍性的特征,即整个社会生产具有无政府状态,整个经济运行具有无序状态。这种无政府状态和无序状态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然而,自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不再具有无政府状态的特征,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运行的有序化和可调控性。

二战以后,法国政府共制定了11个五年计划,并设立计划总署,一直保持着70多名专业人员。1996年5月, 法国总统希拉克指出:“应给法国计划化以应有的地位,使计划成为一个国际比较的工具,一个交流对话的场所,以便使改革能被理解,社会上的要求可以接受。”根据这一思想,法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本国经济实施着计划调节。这些调节措施使法国经济避免了过去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呈现出有序发展的态势。

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实行减税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投资和储蓄,抑制通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结果对恢复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使市场的波动性趋于平缓。克林顿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干预美国经济。其一,它努力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压缩机构规模,使美国财政赤字连续5年下降,从而推动了投资市场的繁荣。其二, 它通过中性货币政策,及时小幅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不出现盲目投机,使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其三,它先后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乌拉圭回合关贸总协定》,进一步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为美国创造了115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其四,它加强了科学、技术、生产、市场和政府五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科技革命,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其五,它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走势和市场前景分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六,它加强了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目前,美国政府颁布的涉及行业竞争规则、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有70多部。从1982年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已有16年没有发生大的经济危机。美国从1992年起,已连续7年经济持续增长。 据专家预测,美国经济增长势头仍将持续几年。过去人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每隔几年出现一次。然而当今已有16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出现了重大变化。

3、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第一,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对抗还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开始注意改善劳资关系,推进“劳资合作”。1980年9月,美国政府、 工会、资方签定了一项“全面谅解”的合作协议,规定:(1 )工会参与公司、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全国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贯彻。(2 )吸引工会投资,建立分享基金会,鼓励职工投资,购买本企业股票。(3)鼓励工人提合理化建议,增强职工的主人意识,实行人本管理、 民主管理。(4)劳资“公平负担”经济困难。 美国近些年也有一些企业吸收职工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管理,而更多的企业则实行人本管理、民主管理,吸收更多的工人参与管理。近年来,西欧劳资合作的又一种形式是劳资谈判,签定劳资协定和劳资合同。在劳资谈判过程中,各国法律均规定了雇员的“有利原则”。即在劳资合同基础上签订的其他劳资规定,只能作有利于雇员利益的变动。通过劳资谈判,目前西欧各国的企业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必须解雇时要同工会协商,并给予补偿。各国劳资协定也都对工资、休假等做出了规定。目前,西欧各国雇员每年都有一次休假,休假期间发津贴补助。

第二,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存在,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技术专家阶层,或称之为符号分析阶层。他们并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和资本,与工人一样受雇于企业主。但由于他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实际上,他们是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从而获得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价格的收入。目前在美国,这类技术专家几乎都是富翁。显然,生硬地将这个新阶层说成是资产阶级,或说成是无产阶级,都是牵强的,不符合实际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及西欧各国也出现了一个经理阶层。日本多数公司的经理们出身卑微,是从普通职员一步步干上来的。在美国,中小公司经理实际上是一种职业。许多受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人,就是靠自己的管理才能和经验,受聘担任公司经理。有相当多的公司经理同工人一样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受雇于企业主,但由于他们拥有管理才能和经验,因而收入颇高,已经进入富人行列。同时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他们事实上掌管着企业。这个阶层的出现使工人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也是雇员,因而在企业经营决策时,更多地考虑雇员的利益。此外,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个中间阶级正在形成,它的人数日益庞大。政府中的中上层公务员、大学教授、医院的医生、独立营业的律师、会计师、美容师、服装设计师、报社记者等等都属于这个阶层。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较高,生活优裕,但他们并非是靠占有生产资料,榨取他人劳动富裕起来的,而是靠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赢得了生存的空间。新阶层的出现表明,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结构具有了较大的变动性。资产阶级的家庭,并非其子弟也都是资本家,无产阶级的家庭,也并非总是贫困阶层。由于教育的普及,公平竞争的规范,一些资产阶级家庭也可能在竞争中破产,或被知识经济淘汰。而一些无产阶级家庭的成员则可能因较好地掌握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成为富有阶层。目前,典型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数都在减少,而新阶层的人数则在增加。这种多元化倾向是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重要特点。

第三,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生活日益“中产阶级化”。目前,白领工人日益增多,蓝领工人日益减少。工人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调查,美国有42%的职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像是真正的“所有者”;65%的职工认为自己在企业的利润中得到了更多的分成。当代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征兆,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印证。

首先,在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中,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因素。为了解决自身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一是实行国有经济和股权社会化;二是实行国民经济计划调节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三是吸收工人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四是实行福利主义,兼顾社会公平。这四个方面的变化,无疑是面向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方向、国民经济计划调节的方向、缩小贫富差别的方向、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地位的方向来演变的。这些,恰恰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方向。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变化,实际上已经偏向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已超越了资本主义范畴,而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了。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生成了自身否定的因素和社会主义的肯定因素。其中,国有经济和股权社会化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因素,国民经济计划调节是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否定因素,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是阶级压迫的否定因素,福利主义是两极分化的否定因素。在作为资本主义否定因素的同时,当然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的肯定因素。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因素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成。这种认识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在以色列,目前存在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劳动,相互平等的“吉布茨”,在这里人人从事农业劳动,过着幸福生活。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因素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瑞典,先后实行过福利社会主义,参与社会主义和基金社会主义。绝大多数人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生病有保险,失业有救济,住房有补贴,生育子女有补贴,不论贫富,吃、住、用的基本生活有保障,退休养老有保障。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因素吗?

其次,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有些国家中,工人的经济地位在提高,在沿着富裕之路发展。在瑞典,政府长期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兼顾社会公平。瑞典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较为成功地调解了贫富差距。目前,产业工人的税率为35%,资本家的税率为80%,经过税收调节,目前瑞典普通工人同大资本家税后收入的平均差距为1∶5,同首相税后收入的差距是1∶2。1997年,瑞典全国收入最高的10%人口与收入最低的10%人口,经税收和补贴后的差距由10∶1降为4∶1。 国民收入在劳资之间的分配也有变化,劳动所得与资方所得的比例由过去的1∶1,上升到目前的3∶1。显然,这种情况同早期资本主义“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的状况已完全不同。瑞典的上述变化,实际上是向着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它离社会主义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不仅如此,当前西欧各国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尽量保证本国公民富裕起来,还推出了极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这种福利保障,早已不是历史上零星的“慈善济贫”,而是覆盖全民的福利网络,也不是谁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常有这种情况: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阶段性的或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最终完成根本质变。这些质变可能是爆发式的,也可能是非爆发式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它正处在向更加高级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非爆发式质变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计划调节、福利主义、工人参与管理等都是这种非爆发式质变的开端,也都是阶级性部分质变的表现。从对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中我们断定,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会继续这种非爆发式质变过程。其内部自我否定的因素将不断积累,社会主义的肯定因素也会逐步增多。

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已经改变,它很快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目前,它只是非根本性质有变化,而根本性质尚未改变。同时,非爆发式质变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要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也注定是要经历极其漫长的时日。

标签:;  ;  ;  ;  ;  ;  ;  ;  

当代资本主义的质的变迁及其意义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