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坤
仁寿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发展,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质量有了更好的要求,混凝土在施工过程当中操作简单,整体质感较好,在现代施工技术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技术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工民建工程;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在当前国内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对其施工技术要求非常的高,尤其要严把浇筑施工质量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工民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先湿润模板,而且墙与柱模板清扫口位置应当在清理完积水和杂物后封闭。混凝土材料从吊斗口位置下落的倾落高度应当控制在2米范围之内,否则需加串筒予以处理。竖向结构浇筑混凝土时,若浇筑的高度大于3米,则应当利用串筒以及导管和溜槽等在模板的侧面开门子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采用分段和分层方式进行施工作业,每一层的浇筑高度均应当结合结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程度而定。通常情况下,分层的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控制在500mm以内,而且平板振动器分层的厚度以200mm为宜。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插入式振动器,则应当注意快插慢拔,而且插点的排列应当保持均匀,并且讲究逐点移动,按预设顺序进行施工操作,以免出现遗漏或者振实不到位、不均匀。同时,移动的间距不得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范围的1.5倍,通常在300至400mm之间。上层振捣过程中,应当插入下层混凝土面大约50mm,这有利于消除上下两层之间的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保持连续性,如果中间必须间歇,则时间不宜过长。需要注意的是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当对次层的混凝土完成浇筑任务。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当派专人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预留孔洞和插筋是否出现位移变形甚至堵塞等进行严格把关,一旦发现问题需停止浇灌,而且已浇筑混凝土上初凝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修整完毕[1]。
2底板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两台输送泵将混凝土向地下室进行输送,而且利用塔吊+吊运的方式进行供料。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当全面把握天气状况,特别要注意避开阴雨天气,尽可能安排底板筒体部位在夜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降低较厚位置混凝土的水化热。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布设马凳和人行通道,并且预备好作业平台,以免出现踩踏钢筋等现象;通道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谁打谁拆的原则,混凝土浇筑时模板、钢筋以及支撑和预埋等都要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位移或者变形,需及时进行处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工程以及整个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实践中,如果浇筑的超过500厚的底板,则应当分段分层、一个坡度以及斜面浇筑和薄层浇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种浇筑方法应用过程中,混凝土自然流淌并形成斜坡,可以有效避免输送管频繁拆卸、接长以及冲洗,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泵送效率,而且可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的间隙时间小于1.5小时。基于混凝土自然一个坡度情况,在各浇筑带前后布设两道振动设备,其中前道布设在卸料点位置,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上部位置的混凝土捣实问题;后一道布设在坡脚位置,目的是保证下部位置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度。在混凝土浇筑一步步推进过程中,振动设备也随之逐渐跟进,这有利于整个高度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后浇带位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涂抹一层水泥砂浆。混凝土切忌直接靠近施工缝下料,而且机械振捣过程中向施工缝位置逐渐推进,强化施工缝接缝位置的捣实,确保其结合的更加紧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其表面的水泥浆非常的厚,浇筑完成后应当对其进有效的清理,大约2至4个小时的时间,利用长刮尺按标高将其刮平;初凝之前利用铁滚筒进行多此碾压,然后用木抹子将其收平压实,将收水裂缝密封,大约十二个小时以后,再覆盖上麻袋或者稻草等浇水养护。自然养护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一般而言,当最高气温不超过25℃时,浇筑结束后12个小时的时间内洒水养护;如果最高气温高于25℃,则6小时时间内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干硬性质的混凝土则应当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进行及时养护,洒水时间根据水泥性能而定[2]。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需持续养护7天的时间;对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养护时间至少两周以上。
3柱墙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柱墙浇筑之前,应当在底面上均匀浇筑厚度为50mm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二者配比应当保持一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铁铲将砂浆入模,不可用料斗直接将砂浆倒入模中。在柱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振捣法,而且每层浇筑的厚度应当保持在500mm上下。对于混凝土的下料位置,应当分散布设和循环推进,确保施工连续性。墙体洞口位置浇筑过程中,洞口两侧位置的混凝土高度应当大体保持相同。混凝土振捣时应当确保其均匀密实,尤其是墙厚相对较小以及门窗洞口加筋和连接交错钢筋较密位置,建议选择规格为Φ25的振动棒振捣,其它墙梁可选用规格为Φ50的振动棒进行施工操作。基于对墙窗洞下墙体位置的混凝土封模以后不能直接振捣等问题考虑,可先将窗洞下口位置留成活口,在混凝土浇至该处并振捣密实以后再封模加固。在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与洞边的距离至少要300mm,而且从两侧同步进行振捣,以免洞口出现变形问题。粱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墙、柱节点位置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施工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非常重要,而且要求也非常的高,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注意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当把握好搅拌、运输以及养护等配套环节的技术和施工质量,这有利于整体上促进拟建工民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官声旭.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 44(24).
[2]徐林林.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0).
论文作者:尹立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位置论文; 工民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振动器论文; 钢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