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目的一般是拦蓄洪水,增强河道的过流能力,以及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近几年开始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引言
生态环境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创造了很多的经济社会价值。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积极处理这一类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积极影响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水资源属于一种生活必需用品。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用水量惊人。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开发利用水资源,通过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可以调节水量。并且还能够起到防洪、发电以及航运、灌溉多重作用。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之外,水利水电工程还可以通过水量调节丰枯的功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河道断流、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另外我国很多地方属于干旱半干旱生态状况,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这些地区的用水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对水体水质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利水电工程所建设的水库以及闸坝具有蓄水功能,而蓄水会降低水流的流速,进而实现不同污染物质的沉降净化,当然这可能既具有消极影响又具有积极影响。库区的大体积水体流速比较慢,但是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悬浮物质会因此而沉降下来,对提高水质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会因为水流速度在这一区域变慢从而增加水质的毒性。因此可以看到水库里面因为阳光照射充足,形成的藻类物质居多,影响了水体水质。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之后,水流速度有所降低,几乎保持静止的状态,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泥沙也会因为水流速度过慢沉降,水的透明度就增高了。水库蓄水之后,对于洄游性鱼类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因为水库蓄水阻断了这一类鱼的洄游通道,使其生物个性退化,可能会使这一类生物消失。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应当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提高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当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包括了工程方案设计、施工以及调度运行各个环节,而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积极开展具体的工作。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仍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要让每一个公众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2、构建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要落实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各个评价工作。积极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完成,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并加快审批的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的法律法规要加以设置,并针对具体的情况加以完善。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预测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
3、完善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可以大大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负责主体落实责任,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积极稳定的法律性质补偿机制。基于环境影响的消极预测,提前安排过鱼设施,要采取增殖放流的措施,并要积极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前者保护后者。如若在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影响水生生物的情况,应当立即采取补偿救济措施,以免破坏水生生物的物种。
4、重视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好环境保护,建设时要从环境管理入手,针对水利水电施工区域的大气、水体以及噪声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施工区出现了环境问题,必须要积极安排解决工作。针对施工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要采取污染治理的措施,防止这些东西影响到施工区域的环境。
5、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质量
制定科学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方案可以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制定的水利水电工程需要重视生活用水的价值,即要在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之上开展生态用水以及其他用水的调度运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河道下面的生态水量,同时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使其能够应用到农田灌溉、发电以及航运等各个方面中去。水利水电工程负责人要重视运行制度的科学性,要从实际情况中获得新的灵感,并结合客观条件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质量。积极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并且要按照一系列的计划开展环境要素监控检测工作,并对数据做好详细记录,为调度运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的过程中才会大大提高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也会给后续的生态恢复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积极研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技术
要积极研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即从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出发,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功能。常见的有控制流量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分层的效果进行取水,针对增殖鱼类采取放流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另外在施工方面,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施工,提高工程开挖的质量,防止水土流失。针对水工混凝土骨料的优化要不遗余力,严格控制施工填筑的标准,并积极开展工程建设之后的生态恢复工作。从各个方面入手积极研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技术,并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新的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必要性,它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经济,同时能够解决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形成的危害问题。实践中应当把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控制每一个环节的度,防止工程建设过度影响到生态环境。并且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我国目前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司源.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人民黄河,2012,34(02):126-127+130.
[2]丁永庆.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59-60.
[3]黄海涛. 水电开发中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张志强.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北京农业,2014(15):260.
论文作者:段光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水体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