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三讲”_政治论文

三讲“三讲”_政治论文

“三讲”三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把讲学习提到“三讲”之首。他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

讲学习,就要对学习注入感情。恩格斯在评价出现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众多世界级哲学家的德意志民族时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在德国最深沉的政治屈辱时代曾经是德国的光荣的伟大的理论兴趣”。恩格斯讲的这个理论兴趣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理论兴趣是一种探求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高级和高尚的情趣。领导干部的理论兴趣,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爱好,而是反映着一个人的政治责任感、革命事业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目前,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各个领域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只有具备这种对学习发自于心又积于心的深厚感情,才能做到不断地去探索研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学习的热爱,就不会把理论学习看成是“苦差事”,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政治任务”,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讲学习,就要养成勤奋学习的风气。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勤奋学习是时代赋予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是党的领导干部担当历史重任的需要。群众心悦诚服的,主要不是领导者的地位,而是领导者的人品和学识。有些同志说得好,跟着平庸的领导工作,做起事来憋气;跟着有见地的领导工作,再苦再累也顺气。这就道出了领导者靠本领干事业的真谛。职位越高,越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越应该把学习作为事业、生活、工作的第一需要,作为终身需求,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静得下心神,真正做到“充得进”、“蓄得住”、“放得出”。

讲学习,就要端正学风。学风问题,本质上是个党性问题,世界观问题。目前,从学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多数不是源于认识的原因,而是出于利益的得失。例如,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当外行,遇事习惯于让秘书代劳,不学无术、养尊处优,对上级指示统统是照本宣科、照抄照转,其背后无非是“照抄保险,创新危险”的观念在作怪;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指示热衷于作应时的表态性的官样文章,把精力用在研究“怎么说”上,对具体落实却毫无兴趣,搞学用两张皮;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一种单纯为文凭而学的不良倾向,不去追求比文凭更重要的专业知识,而是把获取文凭当作第一任务,视作日后升官的“绿卡”。这种形式主义的学风,其根源往往是基于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要想真正把“讲学习”落到实处,不是仅仅为了应付检查、武装嘴巴、“包装”自己,而必须在价值观上下功夫,以端正学风。要把学习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要把学习同振奋精神结合起来,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要把学习同改进工作方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使各级干部在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开阔眼界上有新的提高,在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增强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在科学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有新的提高。

(二)

“讲政治”作为一个重大原则,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

什么是政治?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由于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而经济建设就成为我们的主要的政治。他强调,讲政治决不是意味着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而是要把政治与经济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近几年,江泽民同志一再郑重地向全党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并要求我们必须把讲政治落到具体行动中去。目前,辽宁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各种困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的高度,驾驭、协调各种现实矛盾和利益关系,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热情扎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发挥出来。当前尤其要极端负责地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要深入到国有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深入到下岗职工家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体验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面对矛盾、问题、困难,不能回避,不能做粉饰文章,要坚决克服热视无睹和议而不决的官僚主义态度,把党和国家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工作方针、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政治真正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整合和推动力量,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加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讲政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只是“讲”,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因此,必须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德与才的结合。如同没有金钢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的道理一样,光凭良好的愿望、朴素的感情,没有相应的能力,讲政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同志由于缺乏理论功底,在给群众解惑释疑时,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政治敏锐性差,对一些应该警觉的问题,思想麻木,反应迟钝,只能放“马后炮”,吃“后悔药”;有的鉴别能力弱,遇到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往往陷入盲目,真假不辨,是非不分,甚至迷失方向;还有的处理问题水平低,说起来明白,做起来走样,而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或束手无策,或处置失当。实践证明,讲政治的具体能力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等,这些既是讲政治的基本条件,也是检验讲政治成效的重要标志。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提高讲政治的能力,要从加厚理论根底入手,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实践出真知出才干,提高讲政治的能力,要从加强实践锻炼入手,从现实问题着眼,从基础工作做起,把错误的纠正过来,把正确的坚持下去。要舍得用时间、用精力去认真探索带有方向性、全局性、规律性的问题。对一些困扰各行各业发展的热点、难点、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重点攻关,力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突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讲政治要抓住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政治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江泽民同志说:“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讲政治,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是不是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讲政治除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爱人民、为人民。讲政治与为人民是统一的。讲政治,就要始终如一地牢记自己的“根”,即人民群众,这是爱人民的精神动力。讲政治,就要始终如一地查实情、办实事、讲实话,这是爱人民、讲政治的关键。讲政治,就要走群众路线,遇事多和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愿望、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情绪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策之为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因此,讲政治,必须树立群众第一的观点,牢牢抓住这个根本。

(三)

现在,一些人追求“气派”胜过追求气节,为了小利而不顾大义,为求虚荣而不要人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正气,树正气。

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人讲人品,做官讲官品。人品折射官品,人品决定官品。只有在立身做人上做好了,才能具备为官的资格。“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领导干部绝对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万从一上数,大从小中来”。作为领导干部绝对要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要坚决管住自己的脑,不为私利分神;管住自己的嘴,不随意乱说乱吃;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己的手,不贪占公家便宜。党风要正,政风要纯,需要的是那些被鲁迅先生视为真正的“民族的脊梁”的人。这种人任何时候都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讲假话,多干实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要办事公道。口服千声,不如心应一声。领导干部最容易失掉人心的是处事不公,人分远近,事分亲疏,不能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是领导者官德和党性的集中表现。所谓公道,就是公正无私,不以感情代替政策,评价人和事,一是一,二是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缩小问题。所谓正派,就是要敢于扶正祛邪,用先进典型昭示正气,力主正义;敢于碰硬,敢于同不良倾向、不良风气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具体讲,就是在办事上要坚持原则,不拿原则作交易,不看“人头”,不看“来头”,不看“势头”,真帮不拉帮。在用人上,要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不讲恩怨,抛弃成见,关心不买心。

要实实在在为政。当前,群众对干部最反感的问题是,说空话,不办实事;说假话,不办真实;说套话,啥事不办。我们不少工作所以多年没有成效,不是没想到、没说到、而是没做到。轰轰烈烈是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讲正气不是闭门思过,也不是独善其身。领导干部只能在实践中炼就正气,只能在实实在在的为政中炼就正气。实实在在为政,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从认识上解决懂不懂实事求是的问题,要从领导科学上解决会不会实事求是的问题,要从党性原则上解决愿不愿和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的问题,唯有思想求实,工作方能落实。实实在在为政,就是要树立“决策者就是落实者”的思想,多做具体指导,少搞简单号召,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摸清事物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实在在为政,就是要克服脱离实际的单纯按上级指示办、盲目学着别人搞、简单照着过去干的工作方法,不做表面文章、哗众取宠,“莫以善小而不为”;不心猿意马,应付差事,而应把心思用在为基层群众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实实在在为政,就是要不把“官”做得是否称职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而应把“事”做得是否有价值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不为“政绩而政绩”、“为忙而忙”,不为做“官”而做事,用实实在在的付出,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清清白白为官。清清白白为官就是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照一照自己,看世界观上有没有什么偏差;自觉地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手术刀来解剖自己,看思想上有没有爱到侵蚀和污染;自觉地运用党纪党规这个“矫正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看行为上有没有脱轨。清清白白为官,就是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远离财色,甘于清贫,乐于俭朴,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清清白白为官,就是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刚直不阿,是非分明,宠辱不惊,克己奉公,不忘公仆责任,虚怀若谷,与人为善,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清清白白为官,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慎言、慎行,不追名逐利、不阳奉阴违、不搞自由主义、不听信谣言、不传播小道消息,不做徒有虚名的“样子官”、华而不实的“平淡官”、良莠不分的“糊涂官”、好吃懒做的“享乐官”。

标签:;  ;  ;  

三讲“三讲”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