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成语论略论文

《淮南子》成语论略论文

《淮南子》成语论略

应克荣

(淮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 成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密码,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情感体验。《淮南子》中的成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淮南子》成语或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出自先秦诸子、诗文典籍,不少成语仍活跃在今天的语言实践中,并逐渐汇入中华语言文化宝库,有些甚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公共语汇系统。这些成语大多与淮南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人文典故乃至山川风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人们了解淮南历史风情的文化镜像。

[关键词] 淮南子;成语;文化意蕴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P317)相沿习用、书面语色彩、固定短语是其三个基本特征。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整齐的形式,它约定俗成、言约义丰、语义典雅、形象生动。成语大都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背后往往蕴含着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情感体验,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持着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一、《淮南子》成语界定

《淮南子》可以说是一座成语的富矿、文化的丰碑。《淮南子》中成语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内蒙古大学刘文明在《淮南子成语研究》硕士论文中选取了80条作为研究的对象;淮南本土文史专家楚仁君编著的 《典藏寿春:寿县成语500条》一书,收录了出自寿县或与寿县有关的成语528条;周文龙、周志俭编著的《淮南子成语赏析》一书,收录出自《淮南子》的成语560多条;熊国安编著的《语出淮南子》一书,收录源于淮南的成语1 066条,主词条就有400条,这是目前收录《淮南子》成语最多的著作。

淮南师范学院的方川认为,“‘两次或多次重复使用’‘同义异字或字序不同’的成语典故,只是与常用的语序不同或有文字差异,其释义都是同一个内容,仍然是一个成语典故而已,不能以一当五、当六。比如前述,我们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称为南橘北枳、淮南橘淮北枳、橘生淮南、淮橘为枳等等,这里不能说我们有五个成语。所以说,“淮南成语典故”无论是原创型,还是引申沿用型,加起来总共300个左右,不超过400个。如果只讲第一次出现于《淮南子》原创,不会超过100个。”

先秦文化经典中,“《论语》全书共二十篇,15 957 字,形成成语 384 条”[2],其中《论语》首创的成语共158条,而出自《论语》的成语共197条。《老子》中,共有成语68条,其中“源于《老子》的有成语 41 条” [3]。 《孟子》中有成语 279 条,源自《孟子》的 239 条,首创的 99 条 [4](P6)。“《庄子》中的成语172条,14条出自其他子书,而首创的成语有 158条。”[5](P13)《荀子》“全书共三十二篇, 形成成语 71条。 ”[6]《周易》有成语 60 条 [7](P14)

CEFTIN片用于治疗由化脓性链球菌敏感菌株引起的成人和儿童(13岁及以上)患者的轻‐中度咽炎或扁桃体炎。

本文参照黄伯荣、廖序东对成语概念的界定,检索《淮南子》中的成语,除去两次或多次重复使用、同义异字或字序不同的成语典故,共有372条。对照先秦文化经典中的成语,从数量上看,《淮南子》成语在数量上超过先秦诸子的多数著作;从质量上看,《淮南子》中的许多成语流传广泛,大家耳熟能详,并活跃于今天的语言实践中,有些还进入了中华民族的语汇系统中。由此可见,《淮南子》成语在整个中华成语宝库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淮南子》成语来源

成语是中国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大都来自于古代经典、历史故事、古典诗文,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是中国成语典故的重要来源地。

《淮南子》中的某些成语,还直接或间接援引了先秦诸子之外的一些文化典籍,主要是援引《尚书》《礼记》《诗经》《国语》《大招》《吕氏春秋》 等出现的一些成语。如:

(一)出于《淮南子》的成语

《淮南子》成语中,有一部分是《淮南子》首创的成语,这部分成语与现在定型的成语基本一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和原来的文本没有多少差别。如“傲世轻物”,现在的意思是指孤高自傲,处世不与一般流俗苟同。出自《淮南子·齐俗训》:“傲世轻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而治世不以求民化。”也是说,高傲自负轻视外物,不被世俗所玷污,这是士人中品行高尚的人,但是治国不以此作为民风教化的标准。

“易子而食”出自贾谊《新书》:“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易子而食。”形容越王穷到绝粮断炊人吃人的惨状。《淮南子·人间训》直接援引了贾谊的原文:“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以说明宋国被楚国围困攻打,城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只能交换孩子吃,劈开枯骨当柴烧的困境。

1.2 架藏法:鲜藏的大葱为保证鲜藏的质量,在贮藏前需将大捆大葱打开,剔去受伤,受潮,受冻和腐烂的茎株,分扎成小捆,每捆重约7~10千克,依次堆放在贮藏架上,中间留一捆葱位置的通风空隙,可以横放,也可以竖着放。对贮藏的大葱要加强检查,检查时,可打开葱捆查看,中间如有发热变质的,就及时剔除,防止腐烂蔓延。如发现潮湿现象必须在日光下摊晒晾干后再入库。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始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及调整机制不够完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认识不够深刻,思想观念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纪律约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想办法尽快拿出对策,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迟早会滋生出腐败问题。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不可揆度”意思是指无法推测。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故能调五音者,不与五音者也;能调五味者,不与五味者也;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意思是,能够协调五音的,必是不参与五音的;能够调和五味的,必是不参与五味的;能够治理五官之事的,必是不能够估量的。

以上这些成语,从结构到语义,古今一致,没有差异。

在《淮南子》中,还有一部分成语虽然形式上与现在定型的成语有所不同,但要追溯其渊源仍是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中。如《淮南子》首次完整记载的四大神话: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都是在《淮南子》原有记载的基础上后世逐渐概括而成的成语。

总有人说卫士才是路虎品牌最为硬派的代表,但路虎发现的可贵之处却在于它是路虎品牌取得长足发展的成功支柱。自1989年至今,经过四代发展的发现作为路虎品牌旗下毋庸置疑的中流砥柱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光阴。尽管它仍旧不及揽胜豪华,但它却无法遮掩其内心的个性。从相对实用、注重全地形表现的朴实内涵到形成独立车系并开始衍生更多车型,路虎发现所创造的是一个传奇,而关于这个家族的最新篇章,自然要由2017年诞生的第五代路虎发现开始演绎。

“共工触山”又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此处由原文“怒而触不周之山”逐渐演变为“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进而概括为“共工触山”。

此外,“与死扶伤”是说援助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步血属肠,与死扶伤。”《淮南子》有的古版本作“舆死扶伤”,后世延用,遂为成语。虽然《管子·轻重甲》中有“舆死扶伤”,但二者用意不同。

“日短夜修”出自《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日修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通过减字,逐渐凝练成“日短夜修”。

“不见天日”原指乌云遮住天空和太阳,形容天气阴沉得厉害。现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和希望。出自《淮南子·地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后人通过增加一字“天”,而形成“不见天日”的成语。

(二)出于《淮南子》之外的成语

修身处事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诸子多有阐述,《淮南子》作为兼容并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继承并创新了这一思想。《淮南子》中的成语有的劝诫后人要有谨慎的态度,保持谨言慎行;有的劝导人们要见贤思齐,做到择善而从;有的则告诫众人刚柔相成,懂得中庸之道。“择善而从”“刚柔相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成语就体现了这种修身处事之道。

“以水投水”意思是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往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出自《列子·说符》:“(白公胜)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淮南子·道应训》:“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本文在计算中选择均相流动模型,使用Rayleigh-Plesset方程来计算汽相与液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应用该方程描述的气泡生成方程为

这部分成语是从先秦诸子中直接引用过来,在语言意义和结构形式上都没有变化,属于直接援引的情况。

有些成语属于间接援引,这类成语源于先秦诸子典籍而又有所改造。其表达的意义与原来的文本基本一致,只是在形式上有减字、增字、换字的差别。如:

攀着沙丘登上顶部,古城一览无余,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长约1600米,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一座。古城仿佛是百岁高龄的老人,虽然历尽沧桑,但却不失积淀百年的风度。四面城墙兀然而立,四个城门口都有瓮城拱卫,城墙外侧的马面、敌台延续着恪尽职守的习惯,夯筑的经纬线横平竖直历历在目,苍黄的夯土在强劲暴虐的西北风卷起的漫天飞沙和碎石的煎熬下斑驳不堪。流沙滚滚而天路遥遥,残垣断壁而古城缥缈,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小人得势”出自《文子·上德》:“小人得势,君子道消。”意思是说品行低下的人得了权势,君子就会受到排斥。《淮南子·泰族训》:“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这里,《淮南子》增加一个“虽”字,但意思不变。

1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 孙琼华等(3):378

“见微知明”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淮南子》将《韩非子》中的“见微以知萌”更换一个“明”字成为“见微以知明”,后世演变为“见微知明”。

《淮南子》不仅成语的数量可观,而且许多成语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究其源流,或源于经书,或出自诸子,更有很多来自《淮南子》首创。《淮南子》的成语出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本身就出自于《淮南子》,有的在《淮南子》中就已是定型的成语,有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如概括、减字、增字、换字以及调序等)使之成为现在通用的定型成语。二是出自于《淮南子》以外的成语”[8](P10)

“尾大不掉”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下属势力过于强大,难以驾驭。《淮南子·泰族训》:“草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要则不掉。”

根据龙牙楤木皂苷回归模型做出相应的三维球面图,如图7所示。响应面曲面的坡度可反映该因素对龙牙楤木皂苷得率影响的强弱程度。等高线的形状表明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是否显著。圆形等高线表明两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不显著;椭圆形等高线表明两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显著[22]。如图7a、b所示,响应面显示坡度较陡,等高线呈马鞍形或椭圆形,表明酶解pH和酶解温度、酶解pH和盐的添加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对龙牙楤木皂苷的提取得率影响较大,这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酶解温度和盐添加量交互作用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p值为0.1075,表现为曲线平滑,等高线为圆形。

“击筑而歌”指一边敲击乐器,一边唱歌。出自《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属于援引并为后世沿用。

“人尽其才”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所有才华与能力。出自《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其意是说,战斗双方每个人都发挥了他们的才智,都使出了他们的力量,还能以少胜多的,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过。

三、《淮南子》成语的文化内涵

《淮南子》中还有一些成语体现出民本思想。《淮南子》认为,“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安民就要减轻赋税,爱惜民力,富裕民生。政令过于苛刻严厉,百姓就会发生混乱。“政苛民乱”一语,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政苛民乱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夫水浊则鱼噞,政苛而民乱。……是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能,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淮南子》认为如果水浑浊了,鱼就会呼吸困难;政令烦琐苛刻了,就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满与混乱。这与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的观点一脉相承,反映了作者的民本思想和颇有见地的治国理念。

(一)修身处事之道

《淮南子》成语有自己的首创,也有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其中之一是来源于先秦诸子典籍的成语。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早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淮南子·道应训》直接引用为:“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深知事理的人深藏不露,而夸夸其谈者并不深知事理。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淮南子·主术训》引述这一成语:“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意在称颂周朝成、康二王的美德,赞扬它们效法古代圣贤,遵守道义法则,一切言行都选择好的善的,然后才去说才去做。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历来都为国人所称道。

“朋党比周”是指坏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取私利。出自《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坏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淮南子·主术训》:“大臣专权,下吏持势,朋党比周,以弄其上。国虽若存,古之人曰亡矣。”

对2003年至2018年教育部自主招生政策文件与代表性高校政策文件进行整理分析后,本研究认为自主招生政策的人才评价与选拔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从德智体全面评价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优中选优、重视健全的人格等等。其中,不同方面的特征随着年份的推进也有一定的发展与变化。

“刚柔相成”成语则教育后人处理问题不可非此即彼,要学会融通,做到刚柔并济。语出《易·系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淮南子·精神训》说天地未辟,混沌一片时,“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在这里刚柔,是指阴阳作用,后用以指代人处事要刚强与柔和互为调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硬兼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意思。“刚柔相成”,后衍生为“刚柔相济”,它要求人们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既不能过左,亦不能过右,太刚则易折,太柔则易屈,当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为好。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成语都是倡导人们应当追求较高的道德修养与思想境界,也反映了《淮南子》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淮南子·主术训》云:“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在这里,作者基于君主所处的高位而产生的权势效应:“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认为君主只有淡泊才能彰显美德,只有宁静才能保持久远,只有宽容才能接纳一切,只有仁慈才能拥有民众,只有公正才能断明是非。今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可以指修养人的品性道德,也可指能够实现远大目标的一种方式。这条成语堪称经典,其语言浅近而意蕴深远,既是作者人生追求又充满辩证哲理,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

苗床上铺5厘米厚的营养土,浇透水,最好是在温室里提前预热的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到苗床上,覆土0.8厘米,盖上地膜,扣上小拱棚,保温保湿。

(二)政治伦理思想

《淮南子》不仅有君子修身处事之道,也有君主治国安邦之术,如无为而治、民本思想等。

《淮南子·主术训》详细阐述了君主的“为君之道”,即统治术,就像高诱注解的那样:“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皇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淮南子》认为,为君之道的根本原则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淮南子·诠言训》引用了这一成语:“(塞人)知祸福之所制不在于己也,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2.1要求高纪律严。2017年是巴州区脱贫摘帽关键之年,健康教育关系到脱贫奔康大局,关系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大局。所以,以区卫计局牵头,协调各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布局、亲自参加,而且从县—乡—村三级架构,有专门部门负责,专人落实,体现了要求高纪律严。

“无为而治”的理解,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理解,认为“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主动地去做事情,一切顺应自然,天下自然就会实现大治。另一种是积极的理解,认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主张什么事情也不去做,而是做事情要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国富民强,达到天下大治。《淮南子》对“无为而治”做了积极的解释。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自然而然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形式、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该民族的文化因素也反作用于他的语言。因此,语言与文化这二者在承载与被承载、影响与被影响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前进着。”[9](P15)《淮南子》所形成的大量成语,既增强了汉语的语言表现力,也丰富了汉语的文化内涵。

《淮南子》特别强调君臣百姓要 “上下同心”。《淮南子·本经训》云:“古者圣人在上,政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古时候圣人在位,政治清平,人民和洽,上下同心,君臣和睦;百姓衣食有余,家家丰裕,人人富足;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兄长温良,兄弟恭顺。这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实际上,这种理想社会在古代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上下同心这条原则,确实是任何时代、任何统治集团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不可小觑,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正是这个道理,今人犹须倍加珍惜。

(三)哲学思想

《淮南子》成语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君主治国理政的智慧,而且还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哲学思考。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淮南子·人间训》引用这条成语:“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意在告诫世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兢兢业业,防微杜渐,任何粗心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塞翁失马”是一则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最早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后来演绎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思维,即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由此可知,人世间的福与祸、得与失、利与害、誉与毁、荣与辱等等,都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相互转化的。因此,作为一个有理智的聪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被一时的利害得失所迷惑,而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永保乐观的心态、健康的体魄,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幸福。《淮南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阐明了祸福相依、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一叶知秋”,用充满哲理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在它产生和发展以及灭亡前都会有些征兆,人们可以根据此征兆来防患于未然。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从一片树叶的飘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这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推知的。对于主观世界也是可以推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主观世界受客观世界的影响,所以主观世界的变化也会像客观世界的变化一样,有征兆性。人们可以根据征兆对主观世界的变化见微知著、以分析推理的方式去认识和预见,从而对将要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制定出指导性的纲领,这样就可以避免盲目行事所带来的损失。

“南橘北枳”这一成语,最初来自“晏子使楚”。“晏子使楚”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生长在淮河以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则会变为枳树,虽然叶子相似但果实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比喻同一事物会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淮南子·原道训》:“故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貈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是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淮南子》引用这个典故,旨在说明通达大道的人,必返回到清静的天性中去;探究事物至理的人,最终要达到顺应自然的要求。

此外,“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物极必反的哲理。《淮南子·道应训》中借孔子之口说:“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这里,连用了“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四条成语短句,意思是说,世上万事万物达到极盛就要走向衰亡,人快乐到极点就要遭遇悲哀,太阳过了中午就要向西偏斜,月亮圆满了就要变亏缺。作者以此警示世人,聪明智慧的人要保持谦虚,见闻广博的人要保持浅陋,勇武刚强的人要表现出畏惧,富贵荣华的人要保持节俭,德施天下的人要保持谦让谨慎。只有这样,才不会遭遇危险,甚至走向反面。这些论述充满了物极必反的辩证理念,观点鲜明,语气铿锵,说理透彻,令人信服,给人启迪。

四、结语

《淮南子》中的成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淮南子》成语或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出自先秦诸子、诗文典籍,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具有鲜活生动的故事。时光虽然逝去千年但依然能引起今人情感的共鸣,不少成语仍活跃在今天的语言实践中,并逐渐汇入中华语言文化宝库,甚至有的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公共语汇系统。这些成语大多与淮南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人文典故乃至山川风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人们了解淮南历史风情的文化镜像。《淮南子》成语,既体现着古人的生存智慧,也浓缩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博大精深的睿智哲理。“挖掘研究和分析鉴赏中国成语,从中淘挖和翻检出与地缘相亲、与历史相近的成语,去探寻身边的历史和文化密码,对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促进地域文化的衣钵相传具备重大价值。 ”[10](P2)

注 释:

文献[9]提出了一种流片后延迟缓冲器插入方法,以面积损耗1%~2%为代价降低了电路频率迭代对时序的影响.文献[10]提出了一种在时钟树上插入时钟游标装置(CVD)的算法.

①本文所引《淮南子》文献皆以陈广忠全本全注《淮南子》为底本,不再一一注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②周文龙,周志俭,编著.《淮南子成语赏析》内部资料。

③熊国安,编著.《语出淮南子》,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版。

根据系统总体损耗最小,并满足节点电压裕度要求,得到柔直系统有功功率最优值为P=201 MW,整流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1=15 MVar,逆变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2=13 MVar。

④方川.“淮南成语典故”:类别划分、数量界定、公共语汇与文化解析.《中国成语典故与淮南子》,准印证号:HN2018-007号。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曹瑞芳.论语成语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6-70.

[3]郑益兵.源于《老子》的成语[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4):56-58.

[4]托雅.《孟子》成语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2015.

[5]边馨.《庄子》的成语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6]韩娟.《荀子》成语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44-46.

[7]李洁.《周易》成语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7.

[8]刘文明.《淮南子》成语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2013.

[9]赵佳佳.《老子》成语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2010.

[10]楚仁君.典藏寿春:寿县成语 500 条[M].合肥:黄山书社,2017.

On the Idioms of Huainanzi

YING Kerong

Abstract: The idiom is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codifies Chinese culture and embodies the living wisdom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The idioms in"Huainanzi"are not only numerous,but also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s.The idioms of"Huainanzi"come from myths and legends,historical stories,or from the pre-Qin philosophers and poetry classics.Many idioms are still active in today's language practice,and gradually merge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reasures,and even the public vocabula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nation.Most of these idioms have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historical events,historical figures,humanistic allusions and even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the land of Huainan,and have become a cultural mirror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ustoms of Huainan.

Key words: Huainanzi;idiom;cultural 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 H1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30(2019)04-0027-05

[收稿日期] 2019-05-25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5A516);教育部一般项目“二十四节气传承创新研究”(19YJAZH104)。

[作者简介] 应克荣(1965—)女,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标签:;  ;  ;  ;  

《淮南子》成语论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