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千惠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摘 要: 课程思政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关注并实施的重要举措,它强调要利用好各类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协同作用。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相应学科的逻辑性与思辨性,理论也能寻找到其根植的现实,这就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将以经济学专业课程为例,初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

关键词: 经济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高等院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纯粹的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比重毕竟有限,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也仅是高校中的一部分,这使得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及机会相对较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既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引领作用,同时也强调要利用好其他各类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起到协同效果。从纯粹的“思政课程”到综合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优秀品行综合型人才的重视,同时也为高校未来课程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渗透及讲解显得相对不足。实际上,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相应学科的逻辑性与思辨性,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也都能够寻找到其根植的现实,这就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将以经济学专业课程为例,初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

一 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思政视阈下,本课程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知识讲解当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学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政府和央行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行为、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理论有完整地了解,更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分析、评价宏观经济学理论,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和现象,为学生顺利地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做出贡献[2]

二 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可操作方法

建设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政模式,重要的一方面是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改革。实施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意图是一方面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秩序的了解,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专业课加思政的视角为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必需的思想和理论根基;另一方面强调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完善学生们活用经济学思想理解、分析问题的视角、观点、方法,尤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可以尝试采取或融合以下几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来建设经济学课程思政。

(一)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将现代高新技术融汇在教学实际当中,兼有灵活便捷、内涵丰富、交互效果好等优势,因此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可以被大范围应用。可以考虑在课堂上适当播放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音片段,进一步增强学生们认同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怀。给学生以感官冲击,更好地引发学习为什么当今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议题,以及思考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多媒体教学不仅方便大量数据信息的展示,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大家学习讨论的兴趣,但重在选好展示的资料、数据及信息。

(二) 研讨互动式教学法

研讨互动式教学法,从教师一方来看,要通过科学钻研、探索本专业的主流及前沿知识,从高校生一方来看,要通过预调查、根据已有知识、独立思考等过程表达自身的理解,将两方的探索与讨论相结合并互动,从而构成“温故而知新”的讲授学习模式[4]。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充分地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全面地准备及铺垫工作,同时了解学生们的兴趣及储备知识。重在设置好互动研讨,互动研讨一方面便于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的沟通和语言组织素养,另一方面便于师生及时、充分地交流,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5]。该方法在实施中需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1)打磨主题,研讨主题应该兼具“重要性”、“疑难性”、“热度性”、“趣味性”等几个特点,进而形成研讨的必要性及热烈氛围。(2)计划流程,从学生的角度看,需要高校学生自主搜寻相关参考资料,鼓励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综合、批判的视角将观点加以小结,并列出研讨纲要;从教师的角度看,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已有知识,又要熟悉受教育者的研讨纲要,并做出详细的讲授及评价规划;(3)活跃气氛,在互动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开口、多表述,鼓励语言、图绘、板书等多种展示模式;(4)做好总结,将同学们的相似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再列举出同学们观点的创新之处,一方面对正确的观点予以肯定、强化,另一方面及时矫正不当的见解并给出原由,在小结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及重难点。

(三) 一般讲解式教学法

例如,在讲解“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及“生产与增长”时,可以引用世界银行的年度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年检》、《经济日报》等统计局最新的数字,在多媒体的展示下,根据实际数据绘制图表,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进出口贸易额的国际比较”等,数据在图表中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再结合不同时期我国所采取的各种典型的鼓励经济发展的方针战略,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快速的进步发展,产生心灵的震撼及民族的自豪感。

通过融思政于专业课知识的建设探索,学生们既能够掌握教材中的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又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方法分析、讨论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能够主动思考政策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的国情、党情发展现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方针,科学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树立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激励学生具备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6]。为今后更好地推进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四) 专题式教学法

例如,在讲授“通货膨胀与失业”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及失业的案例,总结我国目前的国情,再结合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十三五”规划,讲解未来五年内我国的国情发展走势,使学生既能从理论上又能从现实中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又例如,在讲授“银行体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列举案例,展示世界上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组织结构、决策依据和具体做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采取货币政策时的考虑和依据。

(五) 案例教学法

正如文中张无忌所说的,只因立场不同,就能下手如此决绝,想杀便杀,对旁人的评价丝毫不放在心上,灭绝师太和韦一笑的行事作风从本质上其实并无区别,同样“自由”。但是他们在江湖中得到的评价一个是一代宗师,一个是邪魔外道,只因二者的心性不同。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在德育视角下,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发展,选择更新、更热点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经济学教材章节内容的特点,很多知识点都能与现实中生动的案例相结合,因此几乎每节课都会使用到这种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师事先选取恰当的材料案例。

潘币:2011年10月,一种新的“计量单位”——“潘币”出炉。10月6日,当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官方微博上称,“苹果”董事会应该做一决定,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的人用上苹果,这才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此微博一发,立即引发网上热议。有人回击道:要是潘石屹的房价是1000,中国13亿人民都纪念他。有人恶搞道:希望房价降到1潘!10月26日,潘石屹索性在其微博上晒出了面值一潘的“潘币”。

三 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 图表展示,数据对比

该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宜应用在富含教学知识点,且知识理论性较强、较重要、或与前沿应用联系较紧密这样的课堂传授,需要切实将“知识传授”与“观点解析”相结合,真正做到横向“加宽”与纵向“加深”相结合。所谓“加深”即突出重点,加强德育视角下经济学教学的力度和理论深度;所谓“加宽”,也就是阐明理论与实践新的发展,可以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补充教材中资料的不足。该方法重在对教材内容的纵向与横向的拓展,这需要教师尽可能结合当前的国情、宏观经济发展形式、及国家、党的方针路线,在讲授教材内容时适时地加深加宽,使理论和实践联系更加紧密。

(二) 专题研讨,视野拓展

例如,在讲授“劳动力的均衡工资水平”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回顾学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下按劳分配的特征,深入分析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并结合“劳动与工资”、“生产要素市场”等相关知识的最新前沿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研讨,主动思考、发表观点,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既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又例如,在讲授“生产的目的”这部分时,可以拓宽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形式,也可以结合最新的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讨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目前生产目的与以前相比有何异同,激发学生们了解国情党情的意识。

(三) 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要求教师事先在材料准备方面、知识系统的逻辑性掌握方面都要有很好的储备。根据经济学教材章节的内容,安排若干次专题式教学,在结合当前国情发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参政议政的热情,了解国情、党情的现状。

四 推进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尽管体育传播中的媒介奇观是由大众媒体铺陈的,但这也离不开对体育这种天生具有传播特质事物的认识。体育即媒介,体育以一种媒介的状态生存着,这一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英语军语词汇教学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员在学习军语单词时的困难。针对这种两种语言之间框架不对等导致的学习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员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框架差异,帮助学员建立新的二语框架,提高学员军语词汇认知水平。

(一) 发挥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并不是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生硬地说教,减少突兀地思政。如何真正做到自然而然地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做出令学生满意的“思政味”,这不仅是课程思政提出的初衷,也仍然是未来教师努力建设的一个方面。在课程思政初步探索阶段,丰富的思政案例、深入的专题讲解、多媒体影音辅助等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尝试更多、更鲜活的教学方法,发挥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喜欢课程思政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了解学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兼顾学生的专业背景,同时又要恰到好处地做到“借题发挥”,育人于理。

(二) 提高课程思政任课教师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及推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任课教师可能普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但还需要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自身素养。这不仅需要高等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开设专题培训思想品行、开展国情党情的通识教育、建设课程思政教师团组、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社会公益事务等,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同时还需要高校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比如在人才引进、考核评定、职称评聘等环节将课程思政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以激励教师们更好地参与并开展课程思政。

(三) 从学生的反馈中评估课程思政效果

专业课程中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综合测试、实际操作等环节检验,如何更好地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往往比较困难,即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价值导向”纳入到课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可能更为定性,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切实感受、评价反馈中总结课程思政的效果及待改进的方面,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从学生表现出的价值观提升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进而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建立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管理制度,努力解决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预算和采购方面的诸多问题,对提高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 建设线上线下课程思政综合教育模式

在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形式地综合探索。例如,利用好网络媒体的传播便捷、受众广泛等优势,创建课程思政专题网站、公众号、交流群组等网络互动平台,或加强建设微课、慕课等线上课程,延伸常规课程的时空范围,推广课程思政的受众群体。除了线上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下布置专题任务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及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设好线上、线下课程的联动,同时可以从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交流中更好地改进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影,黄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平台协同创新体系”的创建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6-8.

[2] 潘文军.论专业课教师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0):182-183+194.

[3] 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4] 李云燕.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环境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2):45-47.

[5] 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6] 李云燕.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环境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2):45-47.

本文引用格式: 高千惠.“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08):28-3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08.010

基金项目: 本文研究受以下基金项目支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6SJD7900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青年专项),“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高校经管类来华留学教育的定位及路径选择,C-c/2018/01/26;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17KCSZ19;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2017QN06。

作者简介: 高千惠,女,汉族,吉林省人,农业经济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

标签:;  ;  ;  ;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