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展,张苗苗,戴维靖,靳斌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淮安 223002

【摘 要】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血常规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上,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喜炎平注射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32-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内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是指声门及以下气道发生的感染症状,主要疾病类型为肺炎、气管-支气管炎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痰、发热、咳嗽等,其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危害受到了临床方面的高度关注。及时对症的临床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痛,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1]。本文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以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人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各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无血液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③不存在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1.2)岁。其中肺炎2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2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肺炎2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0例。通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退热、平喘、抗感染等内科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中药,每支装2ml:50mg)治疗,即5mg/kg喜炎平注射液+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主要内容为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等,胃肠反应和心悸、皮疹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标准为: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肺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有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相比于治疗前明显缓解、体温和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肺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2/3的炎症被吸收;无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为见减轻反而加重,体温、白细胞、肺部X线片等均无变化。治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3]。

1.5 统计学分析

将全部数据均录入至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之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等计量资料应用( )进行描述,给予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应用(%)进行描述,给予x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所示。

表 1 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3 分析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50例患儿中出现2例恶心腹痛,1例皮疹和1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治疗组50例患儿中出现3例恶心腹痛和2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经统计比较,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x2=0.1221,P=0.7268)。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具有一定的急骤性,病情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不断污染的环境和滥用抗生素现象愈发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病毒感染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往往伴随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西医抗病毒方法进行治疗,但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且容易出现副作用[4]。

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成药,其是临床新推广使用的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穿心莲内酯与穿心莲心苷是本品的主要成分组成。相关研究证实[5],喜炎平注射液可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其可直接穿透病毒,与病毒复制的蛋白位点实现竞争性结合,阻碍病毒的复制,以达到抑制和杀灭病毒的治疗目的。穿心莲又被称之为苦草、苦胆草等,其不仅具备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具备凉血消肿的治疗效果。其在咽喉炎症、扁桃体炎、肺结核等治疗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肯定,且自古以来就将其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良药。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其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消炎、抗病毒、抑菌等方面,其可使机体免疫力明显增强,并发挥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其可强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同时对溶血性链球菌、内毒素、肺炎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发挥解热效果[6]。

临床方面已经有大量实践证实[7]喜炎平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将其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相关报道并不多,临床应用较少,缺乏经验。相比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病情严重,疗程长,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与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与否直接关联。相比于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喜炎平注射液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优势更明显,且治疗期间患者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安全性高[8]。

在本组研究之中,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上,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得到如下体会,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建英,关宪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8):430-431.

[2]曾宪炳,许玉仁,宋文明等.喜炎平注射液优化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22):5189-5190.

[3]袁刘平.喜炎平联合抗生素在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94-95.

[4]高瑞新,魏金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3(29):111.

[5]周利华.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110-111.

[6]张罗献,王凯,陈献亮等.喜炎平联合抗生素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29(14):87-88,90.DOI:10.3969/j.issn. 1672-3422.2008.14.037.

[7]宿敏.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4,46(27):55-56.

[8]滕茂蓉,朱正太,鞠俊强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6):276-277.

论文作者:张展,张苗苗,戴维靖,靳斌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  ;  ;  ;  ;  ;  ;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展,张苗苗,戴维靖,靳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