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作文与中学生人格成长关系的研究报告_随笔论文

散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作文与中学生人格成长关系的研究报告_随笔论文

随笔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随笔文与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随笔论文,研究报告论文,中学生论文,学校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模式影响,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把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个性培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典型倾向:

1.改革浪潮的冲击,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等“特殊”学生比例不断加大。学生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显得无所适从。

2.当前中学教育只依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主要手段,条条框框的说教训导,只能做表面功夫,未能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

3.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且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大,他们变得越来越保守,主观盲目的教育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4.以强硬的、说教性的、训斥性的教育占主流的传统教育难以让学生认识自我,学生无法实现“自我肯定”而感到困惑迷惘,不利于自我发展,因此于现代教育中难以收到实效。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人文社会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展研究方法方面,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叙事心理学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属空白,从叙事心理学这一研究范畴探索叙事辅导的有关理论问题, 在当前我国这一领域中具有领先性。叙事理论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故事,人的每一经历就是一个故事,人生就是故事发展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也有一部个人的历史,我们自己生活的叙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被引向何方”。(注:(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事实上,叙事作为一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本《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导语”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并最终学会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所选编课文以及“单元活动”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据深入了解显示:大部分的高一语文老师在教完了第一单元3篇课文后,只让学生像以前作文一样,写一篇《自我介绍》或《我是谁》之类的文章,然后作一些文法上的指导,未能完成让“学生学会塑造自我、实现自我”的单元教学任务。

基于以上因素,我校心理教育课题组利用我校随笔写作教学成功地开展与普及的契机,确立了《随笔文与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课题。随笔本是学生的“自留地”和“精神家园”,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学生通过自陈心曲,自我编辑等自我肯定过程,非常有利于发展其个性特长。流露于其中的思想内容,是学生喜怒哀乐的写真,十分利于透视和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研究如何把握这种情感波动来实施交流诱导,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和相互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个性心理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必将使教育工作和谐而有效,科研前景十分广阔。

二、理论依据及其可行性分析

1.作为心理学领域内革命成果的叙事心理学,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叙事以其建构意义、追寻价值、创造生活的独特性,可以在心理辅导、解决人的现实心理问题、提高人的心理生活质量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注:施铁如.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南京师大学报,2003.2)

2.叙事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语境论与建构论。它们视世界为一个不断变化的文本,通过被积极的解释和建构而得到理解;他们强调主动与主观、互动与对话、过程与变化。这使得叙事辅导比起通常的辅导方法具有非对抗性、非干扰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更适合于通过扶植患者的内源性力量,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

3.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积累的个人经验是他们建构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辅导不应该是对个人经验的粗暴否定和扭转,而是依靠他们对自身经验的重组,获得新的意义而达到问题的解决。

4.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都有共性和个性,而且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科学教育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原则”提出:课文与课堂的东西以及口头的说教与现实生活往往有一段距离,甚至是隔绝的,其教育力量不会很大。但拿学生生活去作教育对象就不同了,“教育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褊狭。”(注:孔棣华.陶行知教育名著选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由于随笔文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所写的大都是真人、真事、真情,其中所反映的学生生活及思想无所不及,很有教育研究价值。

6.“随笔叙事”辅导方式由于其故事性(经验性)、生活性、自主性与新课程的理念相一致,因而更易于为我们接受并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从而使学校心理辅导摆脱神秘化而成为广大教师普遍掌握的技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升。

7.“叙事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语言媒介,通过说和写,通过个人不断参与的创造他们自己的过程来理解他们自己。最重要的是关注意义和解释”(注:Michele L.Crossley,Introducing narrative psychology:self,trauma,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Open University Press,2000)。

三、课题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与内容

(1)利用随笔文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协调师生关系。

(2)利用心理随笔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3)利用心理随笔的相互评价来抑恶扬善,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

(4)利用心理随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形象,促进良好个性(自信、乐观、宽容、诚信、勤劳、勇敢、进取等)的形成与发展。

2.研究变量

因变量是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信心、挫折承受力、交往能力。

自变量是随笔文及其写作活动的组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做到公平互动、和谐沟通、尊重欣赏、诱导激励。

3.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指定的实验班初三一个班,试验效果主要通过纵比获得。高中组随机抽取高一两个班为实验班,高二两个班为对照班,试验效果通过横比获得。

4.研究资料收集

采用学生心理问卷\个性心理测量表收集随笔写作的兴趣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数据。前后测时间间隔为9个月;收集整理随笔心理辅导的叙事资料,在叙事辅导理论指导下对成功个案进行分析、评价。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数据资料统计分析

对实验前后间隔9个月学生的随笔写作兴趣、有关心理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表2、表3。

表1 初三组学生随笔写作兴趣的变化

班别 时间 人数写作兴趣(人) P(卡方检验)

(两班) 高 中 低

初三(1)

实验前 65 22 34 9

实验后 66 48 15 3 0.000

表2 高中组学生随笔写作兴趣的变化

班别

时间人数 写作兴趣(人)P(卡方检验)

高 中 低

实验前58

19 30 9

对照班 实验后58

21 30 70.839

实验前58

21 28 9

实验班 0.038

实验后58

31 25 2

表3 高二(3)实验班的前后心理素质的变化

测验项目 挫折承受力 自信心 交往能力

前测平均成绩

40.844864.2586 56.6897

后测平均成绩

32.103450.2759 44.6897

后测平均提高

8.7414 13.9827 12.0000

P(T检验)

0.024 0.0000.009

表1和表2数据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显著性水平,初中组为0.000,高中组为0.038;对照班实验前后比较,没显著变化,显著性水平为0.839。

表3的研究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进行随笔文写作9个月后,学生挫折承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2.叙事资料分析

研究中我们也收集了叙事资料,它在展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方面具有数据资料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个案1:一个自卑、抑郁型学生的辅导(郑开旭)

谢X据说是一位“特殊生”,“读”了好几所学校。一开学,级组长就吩咐要我重点“监护”。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我让学生以“我是谁”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小谢在随笔本上写了题为《它》的诗歌。其中写道:“说它会飞,其实它并不会飞/满腔柔情,无处可放;/说它会笑,其实它并不会笑,/满肚苦言,无处可诉。/说它会哭,其实它并不会哭,/满眼泪水,无处可流;/说它会怒,其实它并不会怒,/满腹言语,无处可泄……”这首诗令我惊异、震撼:字里行间一颗怨忿、伤痛而无奈的心在挣扎。于是我开始细心观察小谢同学。我发现,自进入新学校以来,他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时容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除了语文和英语作业之外,其他作业大多不完成,对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不久,在她的另一篇随笔中,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从小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缺乏父母关爱。而父母有时为了补偿而对她又过分溺爱,但往往限于经济上的有求必应,精神上却缺乏沟通。而奶奶却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谢X误以为父母不喜欢她,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对奶奶产生了一种依赖,坚信奶奶对自己会百依百顺。这种情感的“无序性”使她对生活感到矛盾和迷惘。另外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她希望进步但又无力一下子改变现状,产生自卑、虚荣、叛逆、抑郁等心理偏差。我在她的诗旁右边划出方框加上批语:“它不但会飞,而且能扶摇直上,满腔热情,能融化万年冰山。银铃般的笑声,能震落日月星辰。让哀愁变成愉快的乐章”。我还在最后留言:我读完了《它》,再看看“你”,觉得很有联系——不只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那种。其实你完全有能力改变“它”。请仿照右边(方框)中的意像和情感,写一首激情澎湃的“乐章”。

她很快按要求交上了一首格调完全相反的诗:题目为《重生》。其中写道:“它想哭就哭,哭声能震天动地/它想笑就笑,笑声能激起层层波浪/它想怒就怒,吼声能振聋发聩/——让仇恨变成清澈快乐的源泉。/它,拾起的是火焰,捧起的是未来/拿起的是风筝,放飞的是希望”。

我及时作了引导留言:“我们认识自己就像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有太多的错觉。必须以成长的眼光来观照自己,重塑自我并张扬、实现自我,‘它’就会像‘凤凰涅槃’一样不断获得‘重生’。祝你永远愉快,积极进取。”

至此,小谢在老师引导下,用文学语言重塑了自我意象。当我在班上热情洋溢地朗读了《重生》时,透过她的眼神,知道果然如“一缕缕暖和的阳光直射心房,”使她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诗歌意象的规划下,在老师和同学的“证监”下,她一改往日散漫、消极的作风,并迷上了创作。我很快又在她的随笔本上发现了一篇很有价值的习作:

现在我才明白,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在仇视我。人与人之间,是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想起早上,我忘了带早餐票,而为我打早餐的那位阿姨,仍然把包子递给我。她还说:“忘了带早餐票是常有的事。”想起我做错事时,爸爸的体谅和慰解。想起同学们对我的好,对我的谅解。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泪珠在眼眶里打滚……

个案2:心理教育的独特窗口——随笔(周艳)

有个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很喜欢在随笔本上写诗,并附上自己画的插图。诗暂且不论,那些插图画的很精美,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那些画都很有创意,难得他作画的兴趣,于是我给他在档案上记了一笔。后来我在上诗歌鉴赏课的时候,就特地点他上讲台来,让他根据意境画出图像,他开始有些害怕,但在同学们的热情鼓动下终于在几分钟内构思作图,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从此大家开始注意他,纷纷向他请教画画的技巧,而他也开始学会与大家交流,不再沉默寡言了。

还有一位同学在随笔上写自己的成长经历,里面讲到他是个孤儿,从小在严厉的养父母的管教下过着辛酸的生活,曾经有段时间离家出走,为餐馆打过工,也捡过垃圾,后来重返学校追求自己人生的理想,字里行间透着对过去的生活的不堪回首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面对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我心情很沉重,也许他并不需要安慰跟同情,更拒绝鄙视,我想惟一可以帮他的就是给他最正常的对待,以及小心的关怀和爱护,让他坚定意志,平静学习。所以在生活中我常常让他当大家的领头羊,用他特殊的领导气魄来感染大家,也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同学们当中的分量。他不再是个孤单的孩子,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心理也稳定下来。

五、实践效果与思考

经过对所收集数据及其个案的分析,我们发现研究取得明显的实践效果,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方面。

从学生方面看,实验班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习惯以及心理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学生逆反现象、违纪现象大为减少,在作文、演讲、知识抢答等活动中成绩骄人,综合测试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稳步攀升。在教师引导下,实验班同学每人写了30篇以上的生活随笔,并设计编成了各具风格的“个人随笔文集”,都有序言(自序或请同学、老师作序)、目录、后记等。除了网上交流,还在省、市、县的报刊、杂志(如《黄金时代》《刚坚少年报》《大校园》《阳西报》等)上发表了不少很有人文品位的文章。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迅速提高。通过对我校10位语文老师教研情况的观察,发现传统教育方法正逐渐被以“相互理解”“自由评价”“平等交流”为主的教育新理念所取代,其他老师也自觉地参与该课题试验与研究。经过理论探讨与初步实践,课题组的教师对该教育新理念由模糊变得明朗,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为以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打下了基础。自开展该课题探讨以来,每位实验教师都写了科研含量较高的实验论文或小结,我们拟将这些论文编纂成集,以便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在研究中我们体会到,要更好发挥随笔在辅导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要使学生敞开心扉,老师必须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亦师亦友”,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2.要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稚弱而纯真的感情,严格地替他们保守秘密。评读学生的隐私随笔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

3.必须遵循兴趣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否则会导致学生写作与交流的劲头不足,效果不明显,此为该实验的关键;忽视舆论准备,会引起一些急功近利的老师及家长的顾虑,怕误了“功课”,这是该实验的难点。

4.一些实验学生喜欢在随笔中发泄一些过激的言论,老师要慎重地做好良性的、耐心的诱导。

5.老师要遵照“和谐发展,自我完善”的原则面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过于强制的措施只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标签:;  ;  ;  

散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作文与中学生人格成长关系的研究报告_随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