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佳妮
温州市中心医院 325100
【摘 要】目的:分析蔗糖铁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提出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6月~2015年10月,妇科住院部共对86例患者开展258例次蔗糖铁输注,均严格遵医嘱配药、输注,控制滴速,第1次治疗,以推荐方法小剂量试滴注,监护15min无异常继续输注,输注期间,鉴别、处置不良反应,若发生输液外渗,以少量0.9%生理盐水清洗,以粘多糖软膏或油膏涂抹针眼处。结果: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62%;肿胀消失1-11h内消失、疼痛20min~24h内消失、灼热感4-24h内消失;未见严重皮损,未见感染,治疗未停止;静脉炎组年龄>60岁比重、重度贫血、输液次数>3次比重高于未发生组,静脉炎组预防性用药比重低于未发生组。结论:蔗糖铁滴注过程中发生静脉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多次输液、自我护理能力不足、未预防性用药、血管条件不佳等原因有关;有必要加强老年人、无自主行为能力者输液管理,多次输液需更换穿刺部位,对于高危患者有必要预防性用药。
【关键词】静脉炎;蔗糖铁;护理
【中图分类号】xx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在我国已成为门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给药方式,针管、药液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致血管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并发静脉炎,有报道称静脉中心置管者发生静脉炎概率高达3.1%~24.0%,门诊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约为1%~5%[1]。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医疗负担,还可影响输液进程,埋下安全医患,影响治疗效果,防治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护理重要目标之一。既往2015年6月~2015年10月,妇科住院部共对86例患者开展258例次蔗糖铁输注,经精心护理,静脉炎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其均为女性,年龄22~68岁、平均(35.5±10.3)岁。
1.2方法
肉眼观察药液有无沉淀、破损,合格后方可使用。以0.9%w/v生理盐水稀释,稀释后需在12h内使用。第1次治疗,以推荐方法小剂量试滴注,同时准备心肺复苏设备,行心电监护,15min后无异常方可继续输注。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输注量、稀释浓度,1ml蔗糖铁仅可以0.9%w/v生理盐水20ml ,并立即使用。严格控制滴速,100mg至少15min,200mg至少1.5h,400mg至少2.5h,500mg至少3.5h,滴注速度严格按照铁的剂量而定,给药剂量按照总缺铁量、体重计算。若有需要也可增大剂量,但延长时间间隔,1周/次。输注期间,鉴别、处置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金属味、头痛、恶心等。
预防静脉炎基本措施:①若发生输液外渗,且针头仍然插着,以少量0.9%生理盐水清洗,以加速铁清除;②以粘多糖软膏或油膏涂抹针眼处,手法宜轻柔,禁止按摸。
2结果
86例患者共1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药后,肿胀消失多在1-11h内消失,疼痛在20min~24h内消失,灼热感在4-24h内消失,所有患者睡眠均未受到严重影响。出现明显的静脉条索2例。未见严重皮损,未见感染。换侧后均继续静脉滴注蔗糖铁。因素分析显示,静脉炎组年龄>60岁比重、重度贫血、输液次数>3次比重高于未发生组,静脉炎组预防性用药比重低于未发生组。
3讨论
一般来说,静脉炎的发生一般存在明显诱因,通过更换输液部位、停止输液可有效缓解,但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研究中,滴注蔗糖铁治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62%,远高于普通输液患者,可能原因为:①蔗糖铁注射液是一种补铁剂,本品用于口服铁剂效果不好而需要静脉铁剂治疗的病人,常用于贫血、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纠正治疗之中,患者机体功能差,组织修复能力不足,是静脉炎的高危人群;②蔗糖铁必须以0.9%w/v生理盐水稀释滴注,药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性;③药液质量密度高,分子量大,尽管滴注较缓,但滴注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作用强;④需多次给药,患者普遍每隔2-3日输液1次,1周内输注3次者并不少见,输液总剂量大、时间长;⑤多为中年女性,这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且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摇晃肢体、触碰针管都可能影响针管在血管内的漂浮,造成血管损伤。
蔗糖铁滴注静脉炎预防护理内容与常规的静脉输液并无显著差异,均通过血管选择、输血换侧、巡视等方法预防外渗与静脉炎,对出现红肿热痛者,对症处理,研究显示常规的临床护理无法满足蔗糖铁滴注患者需要,有必要加强护理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寻找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原有血管损害、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认知障碍)、重度营养不良、多次输液等;②提高输液前清洁消毒标准,特别做好夏季管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祛暑降温物品,以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自制能力;③做好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静脉的认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④对高危患者可预防性用药,以鸡蛋清、马铃薯片等易于获得材料预防静脉炎[2-3]。
此外,需注意的是,当前处理静脉炎的药物较多,过去常以粘多糖软膏、油膏等药物甚至鸡蛋清涂抹患处,西药抗静脉炎药物成分较单一,如粘多糖软膏主要成分为肝素,通过透皮吸收,以起到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消炎、消肿(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但静脉炎的发生机制较复杂,血管内皮受损致周围肿胀,以致周围液体瘀滞,引发无菌炎症,造成广泛的周围血环障碍是静脉炎的主要病理表现,疼痛、肿胀、灼热感既是静脉炎主要症状表现,又反映了静脉炎的病理进程,三者还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炎症、肿胀都可引发疼痛,疼痛进一步刺激了血管,引起血管痉挛,疼痛还影响患者依从性,许多患者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摆动肢体、更换体位,进一步加重了针管对血管的刺激,此外肿胀加重了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在并发静脉炎后,应据症状表现,选择更合适的治疗药物,以避免病情恶化。此外,还应加强疼痛管理、患肢制动,以减轻患者不适,避免患者摆动患肢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蔗糖铁滴注过程中发生静脉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必要改进护理管理策略,关注高危群体、积极预防性用药、做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庆红.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91-1293.
[2] 张琼芝,陈莉,等.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联合金黄膏、消瘀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杂志,2012,34(6):31-32.
[3] 高华,马惠娟,王蓓,等.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5(22):1-3.
论文作者:池佳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静脉炎论文; 患者论文; 蔗糖论文; 血管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论文; 滴注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