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安区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6万亩,具有发生面积大,分布不均,造成危害的病虫种类增多,突发生病虫危害日益突出等明显特征。在论述了淮安区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现状、发生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控制对策。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防控对策
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地跨北纬33°16′-33°45′、东经118°59′-119°37′之间。淮安区是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宁连、徐宿淮盐等3条高速公路与新长铁路在境内交汇,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穿境而过。全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44万亩。全区有林地面积33万亩,林木覆盖率18.41%,树种以杨树为主。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为平原少林地区,其生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特点
1.1 发生现状
淮安区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3.6万亩左右,其中成灾面积1.1万亩,分别占全区有林地面积的10.9%和3.3%。危害淮安区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草履蚧、杨尺蠖、杨黄卷叶螟、黄刺蛾、绿刺蛾、扁刺蛾、杨毒蛾、天牛、杨树溃疡病、黑斑病等。发生成灾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集中在美国白蛾第三代、杨舟蛾、草履蚧等。
1.2 危害特点
近年来,为丰富绿化树种,引种了乔、灌、花、草等名、特、优、新品种。尽管加大了检疫力度,但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还是逐年增多,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淮安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现状,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特点。
1.2.1 虫害明显高于病害
虫害的种类和发生面积比病害多,食叶害虫比蛀干害虫多。根据普查,全区食叶害虫有数十种之多,占总病虫害发生面积的80%以上,需病害和蛀干害虫只占总发生面积的20%。
1.2.2 危害严重
全区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3.6万亩左右,其中成灾面积1.1万亩,分别占全区有林地面积的10.9%和3.3%。根据监测,受害林木平均每年每株减少林木生长量0.02m3,全区减少林木生长量6万m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左右。
1.2.3 危害种类逐年变化
根据调查,目前全区病虫害发生种类10种以上,较10年前增长了2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陆续进入和发生。如新侵入的美国白蛾,在进一步扩散蔓延危害,2017年全区大面积发生危害,面积达2.1万亩,占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58.3%。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专业人员少,工作量大
淮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和林业技术指导站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专门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有些工作如检疫检验等工作不够深入、落实不够到位。测报工作的开展也不够常态化,缺乏连贯性。尤其是春季绿化造林期间,因绿化面积大、苗木种类和数量都有很多,无法做到逐地块的检验复检,不能及时发现苗木质量问题。同时,个别单位、个人从外地进苗,存有侥幸心理不办理检疫手续,往往出现苗木质量不合格,导致病虫害发生蔓延。
2.2 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乡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兼职人员业务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准确的判断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加之重视不够,贻误防治时机,造成病虫害蔓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造与管的衔接,经常是造林经费有保障而管护经费无着落。“三分造,七分管”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未能把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贯穿到造林工作的各个环节。表现在实际工作上,经常是看重救灾,忽视减灾和防灾,哪里发生病虫害哪里就有钱,哪里发生重哪里钱就多,客观上助长防治不得力,项目资金成了救灾款而不是预防费,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的建设更是缺乏足够的资金,“预防为主”成了一句空话。
2.3 林分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区大面积栽植意杨,每年栽植的比重达95%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大面积意杨新造林,树种单一,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难以发挥自身潜能抵御有害生物的为害,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极易爆发成灾。
2.4 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防治经费仅靠项目资金和市里拨一点,远不能满足全区的需要。一旦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四处告急,延误时机,影响防治效果。有的由于林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权属不明确,致使少数领导和群众对林业有生物防治积极性不高,使得“谁经营、谁防治”难以落实到位。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主要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一套科学的技术措施,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和保证。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加强防控的组织发动和督查
通过政府发动、签订责任状推进防治工作。督促各乡镇和有关单位、个人做好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草履蚧、杨树溃疡病等重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推进依法防控,对防治不力的地段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进一步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3.2 深入宣传发动,提高防治意识
采取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营造“病虫防治,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多措并举,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过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形成齐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3.3 扎实做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3.1 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彻底防治第一代,加强第二代、第三代防治,减轻美国白蛾危害。加强美国白蛾普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危害,及时防治,减缓扩散趋势。强化督查,积极做好多部门协作,全面防治。加强防治技术培训。
3.3.2 抓好杨小舟蛾等杨树病虫害防治。做好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防控,重点防控绿色通道,防治连片树叶补食光。推广早期绑扎薄膜阻隔带防治草履蚧,做好天牛防控工作,积极预防新造林病害发生。
3.4 加强测报
进一步提高测报水平,及时组织调查,及时发布趋势预报、情报、警报。注重体系、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测报人员。执照国家级测报点、省级测报点建设要求建立好软件和硬件,配备测报设备。做好测报室、标本室、实验室、药剂药械室等“三室一库”建设。做好森防信息报表工作,及时维护森防信息系统数据库。
3.5 强化检疫
重点做好美国白蛾等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抓好产地检疫,做好对城乡绿化树木的检疫,特别是绿化苗圃的产地检疫,做好产地检疫记录和档案归档。强化对城乡绿化苗木调入调出的管理,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突出做好现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出。加强复检,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入。加强检疫监管。开展检疫告知活动,严禁发生美国白蛾等检疫性害虫人为扩散事件。做好新版检疫软件的应用工作。
3.6 积极推进科学治理
开展树种结构调整、改善树种结构,进行生物防治,灯光诱杀、林农复合经营生态控灾,推广运用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减轻灾害危害。加强森防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广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灾技术,提高森防的科技含量。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形式普及防治知识;通过建立防治示范点,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防治质量;通过开展防治技术研究、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规范防治行为。
3.7 充分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高射程喷雾机、烟雾机、喷雾机、高枝剪等,完善防治预案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防治专业队组织准备、技术培训和演练,有效处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止大面积灾情发生。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1984.林木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学校.1988.森林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200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江苏森林.主编:黄宝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5]江苏省志.林业志.方志出版社出版.
论文作者:解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林业论文; 发生论文; 有害生物论文; 淮安论文; 防控论文; 全区论文; 面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