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概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浇筑;抗压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其中,作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工作,不仅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的通畅,而且推动与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通过在市政工程建设之中应用现代化施工技术,是保障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
1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混凝土抗拉能力弱
普通混凝土是由碎石、水泥和砂砾加水拌合然后冷凝硬化以后而成。碎石和砂砾可以有效避免水泥发生收缩现象,而水泥浆可以充分填满骨料之间的空隙,在冷凝硬化之后,水泥、碎石和沙砾形成了一个十分坚固的整体,拥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但是混凝土中碎石和沙砾都属于脆性材料,无法承受较大的拉力,但是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运行中受到较大弯矩和拉力的作用,导致路桥工程出现开裂的情形。
1.2混凝土延伸性差
市政路桥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往往抗压能力比较强,一般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拌合物就能满足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对抗压强能力的需求,当然如果掺入其他的拌合物,则可以进一步加大路桥结构的强度。但是,路桥结构的强度虽然满足了要求,但在延伸性方面却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当市政路桥受力不均匀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延展性不够,导致工程建设内部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市政路桥结构的交通运行量比较大,而且可能出现路面或者桥面超荷载的情况,所以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交通建设需要。
1.3路桥易变形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路桥容易出现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其主要原因包括:由于水泥自身的收缩性能导致;其次,外部环境也容易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比如气温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的现象,气温的变化主要对跨径大的桥梁结构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可能会使桥梁结构的温度应力超过荷载应力;其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凝结硬化或者表面水分流失过快都会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变形;同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差和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合理也可能会使路桥结构出现裂缝。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2.1施工准备
在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审查设计图纸、公共内容的细化、技术人员的交底工作。在进行图纸审查工作时,应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和施工监管单位来进行联合会审,重点审查容易出现变更的环节。施工内容的细化工作是控制混凝土施工细节的关键,只有做好细化工作,才能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技术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和标准的流程来进行施工工作,避免出现问题。
2.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多次试配,确保使用同一强度的配合比和符合标准的原材料配制,外加剂的掺用根据气候条件、运输时间、运输条件、砂子和石头的含水程度、变化的坍落度等进行适当的改变,塌落度一般应控制在80~100mm之间,混凝土混合物应保证搅拌匀称,无泌水和渗浆现象。混凝土初凝时间6~8h内含气量应小于1.7%。要求施工中使用的掺合料选自一个生产供应商、一个批次产品、一种规格的掺合料。外加剂的选择要与水泥品种相适应,并具有显著的减水效果,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粗骨料要求连续粒级、颜色均匀、表面光洁平滑、材料坚实,最好选取级配优良的碎石或砾石,含泥量小于1%,粒径5~31.5之间。细骨料要求颗粒级配细腻平滑、材质坚实,含泥量低于2%。要求使用的骨料为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次,严禁使用碱活性骨料。骨料应按照品种,类别分头放置,不得随意堆放,在运输装车卸车时加防护隔离层,使骨料整洁干净、颗颗均匀。
2.3模板
模板不仅具有支撑混凝土自重功能,还具备荷载绑扎钢筋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进行模板设计、制作与安装等方面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于部分大跨度高支模箱梁支架,务必需要经过专家全面认证。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具体结构,进行模板优化设计。此外,为了满足便捷拼装与拆卸模板需求,以及保障模板具有良好性能,应当模板进行优化设计,这样做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在测压条件下出现变形现象。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合理选用模板,确保模板防腐蚀性与吸水性良好,并根据构造物的不同,相应配备合适的模板材料。
2.4浇筑控制
基于混凝土浇筑期间,需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技术,确定浇筑方案,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完善及优化。在混凝土罐车送料过程中,需对其时间进行合理配置,在每一次的下料过程中,需对下料的厚度及高程进行严格掌控。并且,基于浇筑工作前期,需做好塌落度试验,经检验符合标准之后才可实施浇筑。另外,需严格掌控浇筑的全过程,防范表面起泡等状况的发生。
2.5施工温度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温度控制,以免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等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重点控制好施工温度。在炎热季节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应尽量选取日夜温差小,且日照时间较短时间段进行。通过原材料的覆盖,以防止强烈日光照射。此外,采取加冰拌合、冷却水拌合以及预冷骨料等方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出仓口温度目的。除此之外,在浇筑过程之中,可应用湿麻袋将泵送管覆盖,同时浇水进行冷却,从而降低运输中混凝土温升。在结束浇筑之后,应进行及时洒水降温养护,对于混凝土面积较大情况,可采用冷却管以达到降温目的,并及时做好测温记录,且尽量不要在寒冷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非要这个时期施工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温水搅拌、掺加抗冻剂以及加热粗骨料等,在结束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及时地进行覆盖保温,并做好测温方面记录。
2.6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指通过铺设塑料膜、洒水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固结过程中的吸水量,同时对交通运输进行必要的干涉,养护期间严禁一切车辆通过,结合工程需要制定妥善的养护计划,对于施工中存在的欠缺,在养护期间应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修补。混凝土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水硬性,混凝土固化时其硬度也会逐渐增强,在这一关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路面上的湿度,如果水分过快流失且没有进行补水,将有可能使路面或桥面出现裂缝,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除此之外,混凝土的浇筑模板还存在一定沁水性,漏浆等不良情况时有发生,在发生漏浆时,应立即对漏点进行修补,以免漏点进一步增大。最后,及时对路面桥面的浮浆或砂带进行清理,从而确保路面桥面的平整度。
3结语
总之,随着路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混凝土施工会越来越普遍,因此,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也就显得更具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路桥施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积极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路桥工程施工水平及施工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牧.混凝土施工技术于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235.
[2]古美娣.市政路桥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4,04:454-455.
[3]于海,郭二涛.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63+65.
论文作者:肖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市政路论文; 模板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