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我国资本市场——兼谈券商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理性认识论文,券商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资本市场认识和运作偏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以其渐趋完善的功能和假以乘数的能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长足而规范地发展,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和运作上的偏差,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1.认识上的偏差。第一,“股票资本论”,即将股票市场与资本市场划等号,认为股市的大规模扩容,即能充分释放资本市场的潜在能量,似乎股票市场包容了资本市场的一切。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是从空间上曲解了资本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也是在当今股市热度高居不下、“全民炒股”的非理性氛围中过度夸大股市作用所致。具体表现为股市扩容规模、节奏这种“组合拳”连续出击的非科学性和资金流向的非规范性以及市场泡沫膨胀和“黑马”奔腾的非理智性。第二,“货币资本论”,即将资本市场混同于资金市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指单纯概念上的混淆,而是指认识深度和层次。笔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除融资功能的作用体现较充分外,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也逐步体现,而且人力资本和以资本存量的实物形态存在的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三位一体,贯串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之中。从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融资的时效性来看,资本市场作为中长期投资市场,其投资价值的时效性体现在中长期这一时间概念上,而资金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其功能作用体现在调剂资金余缺、加快资金周转上,并不具有中长期投资的功能。
2.运作中的偏差。第一、由于上述第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层和市场投资主体运作失衡。一是管理层有些政策运作和舆论导向,人为和过份渲染了股市这一热点,诱发了股市冲动,从而阻滞了资本市场广义资本的流动区域。二是市场投资人运作失去理智,表现为过于偏向股票经营。而且投资行为短期化,市场投机逐利的气氛甚浓,游击战术比比皆是,投资理念浅薄,缺乏中长期投资市场中那种理性的战略投资和战术运作。第二、由于上述第二种认识上的偏差,促使银行机构、上市公司等纷纷参与股市,从而导致市场虚拟资本的衍生和泡沫经济的假象,同时也使市场风险概率极大化。
二、正确认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功能作用和理性定位
要矫正对我国资本市场理论上和实际运作中的偏差,必须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功能作用、融资特征和理性定位。
1.从发展阶段来看:笔者认为,具有严格意义的我国资本市场初始点,应该是1985年国家实施财政“拨改贷”。在此前,我国长期处于大一统计划体制下的“大财政小银行”资金配置格局,财政拨款占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具有真实意义;此后,随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大银行小财政”格局逐步形成,银行地位和职能作用迅速提高,银行信用开始取代财政拨款,并长趋直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因此,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本源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由此构成;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股票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应运而生,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崭新的赋有多种内涵的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并不意味其在资本市场独占垄断地位,单从融资功能来讲,其始终是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一种拾遗补缺,银行中长期信贷仍是资本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力军。因此,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轨迹来看,股票资本论的观点是的一种狭隘的片面认识。
2.从市场功能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也经历了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型功能渐进转化的过程,即由最初的资金融通功能,发展到现在的资源配置和产权中介等多种功能。而且后两者功能对目前的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更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资本市场发展之初就与货币市场相对应,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职能的直观性以及市场逐利机制的盲动性,扭曲了资金融通长、短时效关系,进而导致了“货币资本论”的认识偏差。当然,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作用是不容小视的。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确实对减轻银行信贷压力,促进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相比,这一功能作用仍是一种辅助性的。配置职能和产权职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其功能特性并不显著,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辅助职能和派生职能在市场中萌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发展,这两种职能的发挥也渐趋明显。就配置职能而言,它通过资本市场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作用。由于资本市场存在内在的评估、优化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成熟的经纪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当然,目前这种功能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就产权职能而言,虽然它是资本市场的派生职能,但它通过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从市场融资特性来看:如果沿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轨迹,以市场时间推移、渐进里程和融资方式来看,笔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分为: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讲,我国资本市场既不能以股票市场简而代之而过度夸大股市作用,也不能以纯货币形态流动的资金市场的运作理念来代替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而是以上三者的高度凝聚,且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始终占主导地位。
4.从市场定位来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麦金隆曾提出一种观点:当一国国内置于通货膨胀压力下或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时,进行银行体系以外的金融改革,将是举步维艰并无法深入。目前,虽然我国通胀的压力变小,但企业资产流动性差,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格局一时还难以扭转。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只能稳步推进,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不能盲目扩容、急于求成。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定位应该是:银行融通渠道的重要补充和实施产权制度根本改革的基点。因此,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科学定位的前提下,所要开展的工作:一是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通过改革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和企业内在利益的导向机制,将资源合理配置于短缺的基础产品和需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开拓资本市场产权职能,建立起产权融通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促进企业产权流动,提高产权融通效率。
三、券商于资本市场中的多维运作
券商于资本市场中的多维运作,是指运作理念、空间、行为、体系(或方向)。
1.运作理念: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转入高层次、由单一功能趋向复合功能、由不规则渐进为规范发展的过程。换言之,市场运作至当今,市场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促使作为市场投资人的券商,必须改变“投机”观念,向理性投资商的方向转换。在运作战备上进行转轨,以全新的投资理念,长远的战略眼光,培育自身的能够适应市场变化、运作自如的投资机制;在运作战术上进行调整,将投资与投机相结合,以投资为主,投机为辅,作结构调整。开拓投资领域,多项逐利,归避风险,以理性投资商的角色驰骋于资本市场。
2.运作空间:由于对资本市场发展过程认识上的局限性,部分券商在市场中运作空间狭小、投资面窄,仅仅将职能发挥局限于股票、债券运作,表现为投资对象的高度集中和运作手段的单一性。这种狭隘的运作方式,一方面束缚了资本市场内在能量的释放,不利于市场全方位立体发展,另一方面也相对增加了风险,制约了券商自身的规模经营和利润增长。从长远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其市场前景的魅力和发展空间的潜力是无庸置疑的,这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十五”大精神中可略见一斑。从现时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步入平稳发展阶段,物价上升指数和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抑制。国家经济战略和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给券商运作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广泛的操作范畴,这就是股票、债券、期货、房地产、产权中介、实业经营、证券保险等多维运作空间。
3.运作行为:目前,券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投资行为短期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股市上过度投机,而且不惜融资成本,利用同业拆借资金,投资于股票一、二级市场。据对某市几家证券营业部不完全统计,今年元至六月份,这几家营业部从省内、外拆入资金八个多亿,全部用于一级市场认购和二级市场炒股。而且这些拆借资金几乎都超期限和比例,最长期限达三年。这种运作行为,实际上既加大了券商自身营运风险,又扭曲了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各自特定的功能作用。今年以来,中央和证券管理层频频出台规范市场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其宗旨就是要抑制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挤去泡沫,规范市场,逐步还原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笔者认为,约束券商运作行为的办法,除了建立市场有效的间接调控机制、规范市场发展外,作为市场投资群体的券商自身,应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内部投资基金,大力培养自己的投资基金管理人才和操盘能手,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通过中长期投资的回报——积累——再投资——再积累这一良性循环投资机制,逐步矫正自身的运作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理性运作,将自身的投资行为融入资本市场特有的运动规律之中,以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4.运作体系: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调控体系,并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近几年发展迅速。券商于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运作体系而言,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运作方向尚无定格。笔者以为,券商现行的业务运作体系,既不便于管理层集中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券商自身的业务拓展和潜在的能量释放。因此,要改革券商现行的运作体系,使其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正规军,向资本投资银行转化。首先,应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培养证券专业人才,提高券商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规范运作行为,完善各项职能,明确责任范围,在此基础上,拓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加大投资银行功能作用,等到时机成熟,再建立或培育独立的全功能的投资银行体系,使投资银行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中介服务供给商,成为集证券发行、投资理财、市场咨询和资金融通等金融职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主体。再次,建立严格的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制度,以便确立投资银行于资本市场的相对独立的垄断地位,确保资本市场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