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革命论文,道德论文,五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革命的道德》丛书的由来
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倡议和指导下,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在1995年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道德》丛书,丛书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总书记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为丛书题了词。 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精神的激励下, 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初即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编写《中国革命道德》丛书,以为《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的续编。这两套书在时间上直接相连(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在体例上基本相当(都包括“简编本”和“多卷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套书实则为一套书,所选资料始于上古,止于当代,浓缩了一部中国优良道德发源、流迁、升华、质变的发生发展史。这两套书,是全国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的参考教材。《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由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朱开轩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朱开轩同志还具体领导启动了续编《中国革命道德》丛书的工程。陈至立同志接任教育部部长工作不久,即亲自担任《中国革命道德》丛书的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丛书的编撰工作。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代优良传统道德的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蓬蓬勃勃的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最终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高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旗帜,形成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都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十分强调革命道德传统在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强调,是否发扬革命传统,是我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更加重视发扬革命传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在最近几年,更是不断地强调弘扬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他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的题词中写道:“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把弘扬革命道德传统同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弘扬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了中国革命道德的传统,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大家所深切体会到的。同样,我们党在60年代的困难时期,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渡过难关,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由于继承和弘扬了革命道德传统。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道德传统,是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从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彻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我们一定要在全国人民中,大力弘扬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道德传统,使革命道德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相结合,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服务。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没有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长期发展和丰富内容,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它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一种质的升华,是超越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弘扬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目的都只有一个,这就是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原则和奋斗精神
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革命道德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为群众服务、为大众谋幸福和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极端重要性。“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一切革命人民和先进分子的自觉要求。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以是否“为人民服务”作为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1944年,他在纪念革命战士张思德时,明确地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张思德及一切革命者的崇高品质的概括,强调一切革命者都要“想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都要“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此后,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旗帜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党的宗旨,作为贯穿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和道德建设,发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才能在道德境界上不断升华,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的事业,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他们为追求真理、造福人民而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一心想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中国革命道德的生动体现。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正如人们评价焦裕禄同志所说的,“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也像雷锋同志自己所说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们这种崇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过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也就是要弘扬体现在这些革命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
中国革命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由中国革命道德的“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所决定的。从“为人民服务”出发,革命者的所有言论和行动,都应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都应当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一个革命者的个人利益,是应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从根本上说,革命者的个人利益同革命利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而奋斗,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融化于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利益之中。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某些情况下,革命者的个人利益也确有同革命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在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革命者应当根据什么原则来处理和解决这种矛盾呢?这就应该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正是依靠这种革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原则,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得以不断蓬勃地向前发展。一切革命者和先进分子,自觉地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革命的集体和领导,始终不渝地从各个方面照顾每个革命成员的个人利益,关心他们的事业成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高度结合,才使集体主义的原则在革命道德中能够发挥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了革命者为集体而献身的斗志,形成了革命队伍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了克服在“一穷二白”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困难,为了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封锁,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誓死前进的革命奋斗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在1998年的伟大抗洪斗争中,江泽民同志把这种革命精神进一步概括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这种革命的奋斗精神,是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千难万险的重要精神动力。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加强道德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弘扬中国革命传统道德,有利于加强、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中国革命道德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列宁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从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合乎时代进步潮流的理想和信念。无数革命先烈,正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语)。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坚持斗争、无私无畏、宁死不屈、英勇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力量的源泉,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不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淡化、削弱或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否则,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会走上邪路。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宣传和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提倡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又要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既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又要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决不能使人们自觉和不自觉地陷入到只知道谋取个人私利的误区之中。一个思想空虚、精神萎靡的人,是难免要被各种邪恶势力牵着鼻子引入邪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没有精神、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甚至会造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思想道德阵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的及其他腐朽没落的思想就必然乘虚而入。弘扬中国革命道德,有利于树立和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建设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二)
弘扬革命道德,对在全国人民中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对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个革命者,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革命事业的艰难困苦中经受住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才能正确地对待顺境和逆境而保持革命节操,才能在革命事业处于挫折、低潮时而意志弥坚,才能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大价值而为其奋斗终身。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发展中,广大革命者充分认识到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指导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每一个革命者应当奉行的人生观,只有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而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革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在革命和建设的考验中,深刻地了解到观察历史发展的正确方法,形成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认识,明确了一个革命者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生死、荣辱、顺逆、得失、苦乐和贫富关系,懂得了集体利益之所以高于个人利益的客观必然性。革命者所形成的这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素质的竞争,必将成为世界各国间相互竞争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思想,为我国未来的人才培养确立了方向。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呢?改革开放2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出“四有”新人;反之,要想培养“四有”新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四有”中,“有理想”,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有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要能够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奉行集体主义原则;“有纪律”,就是要以革命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而且要把维护纪律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
(三)
弘扬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对改善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腐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在社会风气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污泥浊水,毒害和污染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以革命道德的洪涛巨浪,荡涤这些泛起的思想沉渣,摒弃各种腐朽思想,净化人际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也是对最近十几年来一些人反对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否定中国革命、宣扬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些人把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都说成是假话、大话和空话,说成是一种过激的思想和行为,少数人甚至把一切革命都说成是坏事,扬言要告别革命、躲避崇高。这是一种消极的、颓废的、没落的思想,它只能削弱革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腐蚀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意志,破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于这种错误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极其深刻地指出:“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我们应当结合新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进一步认清在当前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和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五、本书编写的有关问题
《中国革命道德》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为《中国革命道德》编委会主任,罗国杰、沙健孙、朱新均、武兆令为编委会副主任。本书的编写,由罗国杰任总主编、沙健孙任副总主编。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全书的日常组织工作。本书分为简编和全编两种。《中国革命道德》的简编本为一卷本,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工人、农民、干部、军人、职员等。《中国革命道德》的副编本,则是一套大型的有关中国革命道德的文献,是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宣传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所编选的参考资料书,可看作是中国革命道德的一个大型的思想库和资料库。编纂这种规模、这种性质的中国革命道德的书,在我国尚属首次,它收录了自五四运动直到1999年,有关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理论、重要规范、先进楷模、名言佳句和教育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力求能够较全面完整地涵盖中国革命道德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了阅读的方便,我们将“全编本”分为五卷。第一卷为理论卷(上下册),由罗国杰、夏伟东负责,第二卷为德行卷,由沙健孙、陈占安负责,第三卷为规范卷,由罗国杰、王际欣、张琼、乔法容、赵豫林负责,第四卷为名言卷,由龚书铎、耿向东负责,第五卷为教育修养卷,由沙健孙、王福霖、刘可风、江畅负责。各卷之下分章,章下分节,节下分目;每卷前有一卷序,每章前有一导语。
《中国革命道德》的编写,对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接受新的深刻的教育的过程。在收集、整理和编选的过程中,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崇高道德品质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甚至宝贵的生命所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感人泪下的英勇业绩,时时发人自省、促人自警、激人自新、催人奋进。我们正处在一个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时代,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继续完成。毛泽东同志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我们应当拳拳服膺地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为革命和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本文为《中国革命道德》丛书总序)
标签:为人民服务论文; 中国传统道德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共产主义道德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道德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