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优质服务干预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老年COPD患者多需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较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科学、合理、优质的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对优质服务干预预防老年COPD患者DVT形成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3.69±5.16岁)和研究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73.47±5.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日常护理、一般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服务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饮水与补充液体。足够的水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摄入足够水。
(2)适当肢体活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可通过肌肉泵促进静脉血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护理人员可适当按摩患者下肢肌肉,定时进行翻身、拍背等护理,力度应轻柔,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3)体位护理。对无法进行站坐的患者,应摇高床头,对可以进行站坐姿势的患者,鼓励患者采取站坐体位,以减少静脉回心血流。
(4)抗凝治疗。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类药物,也可采用其他抗凝剂,尤其是有血栓形成病史的患者。
(5)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温度、弹性,肢体压痛与围度,异常感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若有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6)肺栓塞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发生肺栓塞时,应积极进行急救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1~2周,剧烈胸痛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等治疗,改善患者氧合和通气功能,予以吸氧或无创面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通气,遵医嘱行溶栓、抗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60例,发生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研究组患者60例,发生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比结果为(X2=5.128,P=0.024),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异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多数可发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并发肺栓塞,直接危及生命[3]。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因此,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优质服务干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的更为优质、全面、有效的一种护理方法,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高护理质量等为基本护理目标,在老年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效果显著[4]。本研究中,优质护理从饮水与补充液体、适当肢体活动、体位护理、抗凝药物、病情观察以及肺栓塞护理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了有效护理。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优质服务干预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是切实有效的,可显著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优质服务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包燕华, 王立明. 优质服务干预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2):345-346.
[2]吴晓花.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7, 30(4):250-251.
[3]孙聪, 苏小芬, 常永梅.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监护的几点建议[J]. 临床肺科杂志, 2018, 23(2):359-361.
[4]李金玲, 杨林瀛, 庞桂芬,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16, 37(10):39-41.
论文作者:喻莉婷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