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化学新课程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中加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和加拿大也不例外。在我国,2000年5月,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正式成立。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版。2003年4月又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在加拿大,1997年,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出台了《K~12理科学习目标共同框架》(common framework of science learning outcomes)(以下简称《框架》)。该文件是统领协调加拿大理科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所有理科课程。各省根据理事会的《框架》,结合具体情况,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概览两国的化学新课程,发现它们既有当代世界理科课程的共同特征,也呈现出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共性与个性,能给我国的化学课程改革一些有益启示。
一、化学课程目标比较
我国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来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化学现象的本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研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技能、化学史等。“过程与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指化学学习兴趣,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加拿大的化学课程被含在理科课程里,其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有四个维度:1.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cience,technology,society,and environment,STSE)。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及其关系,理解科技与环境、社会的关系。2.技能(skills)。在科学探究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决策过程中都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提问与设计、操作与记录、分析与解释、交流与合作。3.知识(knowledge)。构建并理解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含化学)、地球空间科学的基本概念,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解释、整合和拓展。4.态度(attitudes)。主要包括欣赏科学、喜爱科学、探究科学、合作研究、注意安全。
比较发现,中加两国化学课程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当代各国理科教育追求与顺应国际化特征的必然结果。但两国对于科学素养的诠释略有差异。
我国更强调能力培养,把“过程与方法”从“技能”中拆分出来,以突出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加拿大将STSE教育从“态度”中分离出来,单独列出,更加强调科学教育服务于个人与社会、科学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加拿大立足理科课程整体来设计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其中的STSE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没有按照学科划分,而知识目标分为化学、物理、生物和地球空间,这样设计能够使科学素养目标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参差不齐。
二、化学课程设置及学习时间比较
我国化学课程从初三(9年级)开始,单科设置,不分层次。高中化学有2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高中毕业以及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学科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
加拿大化学课程被纳入理科课程结构中,各省结构有所不同。以安大略省为例,9~12年级的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空间、科学并行开设。9、10年级的理科被合并在《科学》这门课中,各占一章,权重各为。11、12年级的理科课程分科设置。
9、10年级的《科学》分为学术层次(academic)和应用层次(applied)。11年级的化学只有大学预备(university preparation)层次,它的前序课程是10年级学术层次的《科学》。12年级的化学有大学预备(university preparation)层次和学院预备(college preparation)层次。前者的前序课程是11年级的大学预备层次的化学课程,后者的前序课程是10年级的学术层次或者应用层次的《科学》。
一门理科课程1学分,1学分的学习时间为110小时。学生要想获得高中结业证书,至少要在上述课程中修满1个必修学分。要想获得高中毕业文凭,至少要修满2个必修学分。如果不再升学,或者报考与化学无关的专业,那么就可以不学11、12年级的化学。如果报考与化学有关的大学层次的专业,就必须学习大学预备层次的化学,如果报考与化学有关的学院层次的专业,就必须学习学院预备层次的化学。如果中途想改变课程层次,学校在暑假开设了转换课程,给选课失误的学生补课,转换课程的学分为0.5,不计入必修学分,只能作为选修学分。
从课程指导文件来分析,中加两国学生学习上述课程所需要的时间如表1所示。
表1 中加两国中学化学学习时间比较
在实际操作中,加拿大的化学课时基本按照上表所列时间执行。我国由于评价体系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时间比上表所列的时间还会更长,第4层次的学习时间甚至要翻2~3倍。因此,我国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比加拿大要长很多。
三、化学课程内容比较
我国化学学习时间长,相应的学习内容也更多,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化学概念、化学原理、STSE、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的科学探究等,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内容
加拿大的化学课程内容比我国要少,主要是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计量、STSE、有机物等,如表3所示。
表3 加拿大中学化学课程内容
相比较而言,我国化学课程内容比较全面,既有大量的化学事实,也有系统的化学理论,并且把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科学探究作为显性的课程内容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加拿大的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化学原理,较少涉及化学事实,特别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很少,突出了化学的理科特性。化学实验及科学探究没有被刻意强调,而是无形地渗透在化学课程之中。
四、化学课程评价比较
我国化学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九年级的评价建议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高中的评价建议是:实施多样化评价(纸笔测验、学习档案、活动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实施学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
加拿大化学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分为三个步骤:评估、评定、报告成绩。1.评估从学科成绩、学习能力和考勤三个方面收集材料。学科成绩有四个评价维度:知识理解、思考/探究、交流、应用联系,学习能力有五个评价维度: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组织、学习习惯、独创。2.评定是根据收集的材料,参照评价样本中的等级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定级打分,再根据转换表,把等级转换成百分数,以百分数表示评价结果。3.最后把学科成绩、学习能力的评价结果和考勤情况写进成绩报告单中,附上教师的评语和指导改进意见,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目的。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执行新课程评价,安大略省给每一位教师配备了完整的指导资料,既有纸质材料,也有电子文件,还有音像资料。尤其是其中的评价样本,内容是描述一项化学学习任务,附上各个评价等级的学生作品和教师给出这一等级的依据和改进意见,它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最为直观的等级标准和评价模板,既可以使教师直接照着做,也可以减小不同老师打分尺度的差异。
比较发现,加拿大的化学课程评价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对评价的操作步骤描述得比较详细,指导教师实施评价的资料比较配套及时。我国化学课程评价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目标,提出的评价建议比较全面,也附有一些样例来说明评价方式。但仍然停留在理念和建议层面,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也没有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样例作参考,导致不同教师的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五、小结与启示
有学者认为,世界理科课程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四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STS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我国和加拿大的化学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国际化特征。
与加拿大相比,我国的化学课程在理科课程结构中更加受到重视。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各省各市也有专业人员负责指导化学课程改革。而在加拿大,化学课程改革服从于理科课程领域的总体安排,没有发行类似我国《化学课程标准》的单行本。化学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削弱了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的应有地位。
我国化学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化学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化学课程目标的设计、化学课程的选择性也不逊于加拿大。应该说,我国的化学课程设计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加拿大的课程改革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首先是他们对于理科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使得化学与其他理科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培养效率。
其次,在课程评价的指导方面,他们的评价步骤比较具体,评价样本比较详细。我国长期以来的评价方式都是纸笔测验,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听说过成长档案袋、活动表现的评价方式,操作难度很大,急需提供评价模板和评价样例,使教师能够照着做。如果我们的课程评价指导能够教会老师如何实施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那么精心设计的化学新课程就会更有实践意义。
落实科学探究要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加拿大,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家长、校长的质性评价,化学教师往往把科学探究作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赢得好评的基本手段,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另外,加拿大中学一般在下午两三点钟以后就放学,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比较多,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加拿大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具有较好的落实条件。
在我国,尽管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着重强调的重要内容,但九年级以上的学生由于强大的升学压力,课堂上的科学探究大多浅尝辄止,课后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极其有限,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无法保障的。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利于教师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要想真正落实科学探究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