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论文_姜春雪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论文_姜春雪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无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衰;临床疗效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a total of 50 case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taken,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western medicine foundation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mortality differences. Results: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rtened the averag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reduced the mortality.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no adverse reaction,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liable,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ronic heart failure;clinical efficacy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以及心室受长期压力、容量负荷过量等影响,导致心肌收缩力逐渐减弱,无法有效维持心排血量,进而出现衰竭。病发时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乏力,水钠潴留,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症具有愈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1]。我院在治疗慢性心衰过程中,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64.25±2.03)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脏瓣膜病5例,其他4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23±5.12)岁;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心脏瓣膜病4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方式,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硝酸酯类等等,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及病程制定具体剂量及用法。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药用熟附片、桂枝、黄芪、益母草、党参、丹参、郁金、葶苈子、泽泻、茯苓、干松为主方。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喘息痰多加苏子、陈皮、半夏;心悸明显加柏子仁、酸枣仁;腹胀纳差加莱菔子、砂仁、麦芽;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枳实。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通过在固定的时间内,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予以呈现,以此判断治疗效果。

1.3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心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死亡率。

1.4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②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达不到2级;③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的患者;④恶化:指的是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6~20d,平均(13.12±3.28)d,对照组住院时间7~25d,平均(16.07±3.85)d,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3人,存活22人,死亡率为12%;对照组死亡8人,存活17人,死亡率为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在心脏没有受任何新损害的影响下,也会随着各种病理、生理等变化,导致心功能恶化。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病日久以及其他疾病引发的心病都会导致心主血脉受损,进而引起其他脏器亏虚的现象[2]。中医临床医学观察发现,心力衰竭主要是心气,以心阳虚为主,心气、心阳虚会造成血运无力的现象,导致身体内淤血产生,以上为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中期表现为脾阳受损,脾严重受损会失去有效的运行效果,导致身体内痰浊气不断上升,出现呼吸紧促、气短的现象;而后期的表现为肾功能衰竭,膀胱受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达到有效的缓解。所以,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领域中也可以总结为虚、瘀、水等[3]。

本次观察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5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2%,显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20d,对照组住院时间7~25d,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3人,死亡率为12%,对照组死亡8人,死亡率为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方法行之有效,疗效可靠,并明显高于西药治疗方式[4]。在中医处方中,运用到黄芪、党参、附子等,具有一定的益气温阳的功效,可以实现固本的目的,而泽泻、茯苓等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实现治标的目的,二者合用,能够有效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避免电解质紊乱现象的发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可知,黄芪、党参、附子等还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心肌收缩的能力,进而增加心血的输出量;丹参能够有效扩张血管,从而减少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的现象,对改善微循环具有一定的帮助;干松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可以有效缓解心律失常,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消除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慌、气躁、失眠等症状。由此可知,中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益气温阳为主,其活血利水的方法与西医治疗中的强心、利尿等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5]。所以,中西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共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心功能,进而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延长生命具有一定的帮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无不良反应,治疗中使用方便,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尹璐,康晓新,曲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衰[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2(23):307-309.

[2]周建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4(08):146-147.

[3]刘翼,丁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心衰合并哮喘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08(08):64-66.

[4]李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06(04):84-86.

[5]赵坚,黎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02(07):42-43.

论文作者:姜春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论文_姜春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