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华燕[1]2003年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的监测研究》文中认为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已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44 000~98 000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70~290亿美元。我国每年大约有500万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达100~150亿人民币,若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则无法估量。尤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医疗技术、放疗与化疗和大量化学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增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增多,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人的增加,给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进一步深入研究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是最常见的第一或第二位的医院感染,为全面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危险因素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感染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的长期趋势,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与措施,本研究分析了河南省某所叁级甲等医院1993-2000年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对象为1993~2000年河南省某所叁级甲等医院所有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病人。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下呼曳夭城医院感染及共危险因侧隆月队碑率长期趁势的监测布开乡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标准(1990、1997)。 2.研究的变量:研究的自变量包括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及合并症情况、住院的科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因变量为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的发生部位及发生时间。 3.研究方法:(1)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把每位住院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登记监测。按50张病床配1名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集中统一培训后按全国监控网统一的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项填写个案调查表,进行前瞻性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每月将该月的出院病人按照不同的科室、感染部位、危险因素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进行感染信息的发布与交流。(2)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描述不同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构成比、及不同性别、年龄、科室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时间趋势。(3)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将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任何部位医院感染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危险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关系。 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ASS.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感染率的比较应用“检验;危险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关系的单因素分析分别计算出每一个因素的OR值和OR95%C工,并将所有单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进入非条件1 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a司.05作为进入和剔除模型的显着性水平,筛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为将感染率或危险因素暴露率作为因变量,时间(出院的年份)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口司.05作为统计学显着性的标准。结果 1.1993~2000年住院病人126665人,其中医院感染病例数5541人,医院感染率为4.37%;医院感染例次数为636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5.03%。其中下呼郑州大学硕士学位乍仑j忆下呼吸浅医欢建揍及其危险因景瓜碑率长期趁处的监型壁里吸道医院感染率为0.74%,例次感染率为0.86%,如果不考虑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在感染部位构成中居第二位,占所有感染的17.07%;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79%,占17.48%;胃肠道为0.28%,占6.47%;泌尿道为0.27%,占6.47%,且医院感染不同部位间差异有显着性(P<0 .05)。 2.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1)科室: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在不同科室的感染率不同(P<0 .01),儿科最高为1.24%,产科最低为0.06%。(2)性别: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男为0.91%,女为0.54%,吸道医院感染在不同年龄感染率不同,男性显着高于女性(P<0.01)。(3)年龄:下呼年龄小于6岁和大于50岁的住院病人具有较高的感染率,而18一30岁组病人的感染率最低(P<0.01)。 3.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免疫抑制剂、化疗、ICU(Intensive。are unite)、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血液或腹膜透析及骨/腰穿刺。 4.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时间趋势及其监测的效果:1993~2000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20%、0.81%、0.82%、0. 75%、67%、0.63%、0.60%、0.60%,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9个独立危险因素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腰穿刺的暴露率有下降趋势外,其它7个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水平的时间趋势无明显改变。结论 1.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是我国医院中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在感染构成中居第2位。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内科和儿科,小于6岁和大于50岁的住院病人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性。
胡东生, 范秋萍, 邢华燕, 张会芹, 郗园林[2]2006年在《郑州市某医院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的长期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监测效果。方法对河南郑州市某省级医院1993至2000年的126665例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进行前瞻性监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这些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结果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由1993年的1.20%降到2000年的0.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免疫抑制剂治疗(OR=2.72)、化疗(OR=2.17)、肿瘤患者(OR=1.4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88)、住ICU病房(OR=3.18)、住院期间发生昏迷(OR=3.26)、气管切开(OR=14.95)、接受透析治疗(OR=5.12)和骨/腰穿刺(OR=1.82)。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腰穿刺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外,其他7个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及综合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无显着变化。结论在大多数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的监测可降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高荷蕊[3]2003年在《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及其监测效果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大量化学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增加,抗菌药物滥用,再加上社会的老龄化,这一切都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趋势。我国每年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达100~150亿人民币,若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则无法估量。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44000~98000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70~290亿美元。因此,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有计划地、主动地观察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的整理分析,确定其分布动态和变化趋势,及时反馈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做出效果评价,达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监测工作。我国在1986年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由最初的17所医院自愿参加该监测系统,发展到目前的一百叁十多所医院,而且主要以回顾性收集医院感染病例为主。河南省某一所叁级甲等医院于1993年参加该监测系统,该院在全国监测系统要求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全国监测系统没有包括的危险因素监测,并且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基础上,将每位住院患者均作为监测对象并登记监测调查表;而且由受过培训的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前瞻性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漏报调查。本研究拟对河南省某一所叁级甲等医院1993~2000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趋势、主要感染部位分布规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体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及促进该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及其监测效果的评价研究 1.监测河南省某一所叁级甲等医院1993~2 000年的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病人,共126665人。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把每例住院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登记监测。按50人张病床配1名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集中培训后的临床医护人员,按全国监控网统一的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项填写个案调查表,进行前瞻性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每月将该月的出院病人按照不同的科室、感染部位、危险因素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进行感染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研究变量:自变量:研究对象一般特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发生有关科室、危险因素(易感因素及侵袭性操作)、 3.2因变量:(是否发生、发生部位、发生时间、感染的病原体等)。 4.统计学分析: 4.1描述性研究: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描述不同感染部位构成比,描述医院感染的分布(人群分布、科室分布及时间趋势),描述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4.2分析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L心七tic回归模型)研究所监测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并进行危险因素暴露率的时间趋势分析。 4.3采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取得的数据可计算感染率、构成比、犷值、p值、RR值、RR95%cI及L嗯沁tic回归分析。显着性检验水准取。一0.05。 结果: 1.1993一2000年住院病人126665人,其中医院感染病例数5541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37%;医院感染例次数为636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03%;医院感染中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的例次数为4084例次,不包括上呼吸道的例次感染率为3.22%。 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上呼吸道占35.86%、下呼吸道占17.07%、手术伤口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及其监测效果的评价研究占17.48%、泌尿道占6.13%、胃肠道占6.47%、皮肤软组织占4.H%、其他部位占12.88%。医院感染不同部位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 3.医院感染的分布: 3.1性别分布:医院感染率男、女分别为5.03%、3.58%,例次感染率男、女分别为5.57%、3.94%。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差异有显着性(P<0.05)。 3.2年龄分布(岁):0一、1一、3一、6一、12一、18一、30一、40一、50一、60一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54%、5.39%、5.86%、5.16%、3.96%、2.98%、3.53%、4.27%、4.75%、5.22%,例次感染率分别为7.12%、5.72%、6.23%、5.64%、4.34%、3.28%、3.97%、4.67%、5.28%、5.89%,不同年龄别医院感染差异有显着性(P<0 .05)。 3.3科室分布: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医院感染例次率分别为:6.05%、6.99%、2.99%、1.18%、7.52%、1.44%,不同科室别医院感染差异有显着性(P<0.05)。 3.4时间趋势分析:1993一2000年医院感染率分别是7.98%、5.%%、5.00%、4.39%、3.61%、4.03%、3.19%、2.53%,例次感染率分别是8.70%、6.41%、5.38%、5.74%、4.47%、4.62%、3.72%、2.93%,不包括上呼吸道?
吴娴波[4]2007年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仍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式,全面综合性监测是从多方面对全院所有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以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由于全面综合性监测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控网在资料全面性、采集准确性、分析标准化等方面还显不足。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采取的某种特定监测。我国的一些基础较好的医院正在逐步开展危险因素相关的目标性监测,这些研究都为开展全国性、系统性的目标性监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期研究的数据和依据。目前国内在危险因素相关的目标性监测研究中,主要存在描述性研究多而分析性研究少、病例对照研究较多而队列研究少、危险因素相关的预测和评价研究较少等问题。医院感染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人群(医务人员和就诊人群)对医院感染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及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把医院感染管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普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提高医院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国内,针对医生、护士、检验人员、低年资医务人员、医学实习生等对象对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工作开展比较多。而在医院感染中,病人既是主要传染源也是主要易感人群。但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针对病人或者是一般人群的医院感染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还未见有报道,这使得对就诊人群进行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缺乏相应的基础信息。第一部分某医院2000-2006年医院感染的描述性研究目的:对某医院2000~2006年7年间的医院感染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以揭示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2006年住院病人的病案进行调查。结果:1、共调查住院病人病案数据203800例,医院感染人数710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5%,发病密度为2.3‰;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8293例次,例次发病率为4.1%。2、常见医院感染发病部位按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61.9%)、手术部位(6.7%)、泌尿道(6.3%)和胃肠道(6.0%)。3、各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趋势图呈”U”形,0~3岁的发病率(5.9%)和发病密度(4.5‰)最高,25~34岁的发病率(2.8%)和发病密度(2.0‰)最低,75岁以上的发病率为4.8%,发病密度为3.0‰。4、败血症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以8~14岁组(0.6%)(0.4%0)最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P<0.001);胃肠道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以0~3岁组(0.5%)(0.5‰)最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P<0.001);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P<0.001)。5、男性的发病率(3.7%)高于女性(3.2%)(P<0.001),但两组的发病密度相同(2.3‰);男性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2.3%)高于女性(1.9%)(P<0.001),但两组的发病密度(1.4‰)相同;男性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0.3%)和发病密度(0.2‰)均高于女性(0.2%)(0.1‰);而女性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0.3%)和发病密度(0.2‰)均高于男性(0.2%)(0.1‰)。6、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都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升高,感染组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30天,未感染组为10天(P<0.001)。7、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1%)和发病密度(2.3‰)均高于非手术病人(3.2%)(2.2‰),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2.3%)高于非手术病人(2.1%)(P<0.001),但非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密度(1.5‰)高于手术病人(1.3‰)。8、各科室中,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依次为血液科(33.51%),康复理疗科(14.59%),新生儿病房(9.52%);发病密度最高的依次为血液科(12.47‰),新生儿病房(10.31‰)和小儿科(6.20‰)。9、各部位感染的病死率以腹腔内组织感染为最高(19.6%),其次是败血症(9.5%)和呼吸道感染(5.7%)。10、检出的菌株中,以G~+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最多;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把发病密度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并把发病密度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卡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发病密度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国内医院感染测量指标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2、血液科、新生儿病房和小儿科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手术病人应成为大型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3、75岁以上老年人和7岁以下婴幼儿是呼吸道的易感人群;3岁以下婴幼儿是胃肠道感染的高危人群;14岁以下尤其是8~14岁是败血症高发年龄;老年女性应成为泌尿道感染的重点监测目标;腹腔内组织感染是危险性最高的感染类型。4、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发病率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5、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其中真菌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第二部分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目的:筛选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2006年1月至12月间出院,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所有Ⅱ类切口手术病人。观察时间的“起点”为开始手术时间,观察的“终点”为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或出院时间。结果:1、发生各类医院感染共227例,发病率为4.6%,发病密度为6.1‰。在所有医院感染的病例中,死亡3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医院感染发病率(7.5%)高于女性病人(2.7%);15~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3.7%),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最高(11.7%);手术持续时间在2h之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2.3%),手术持续时间为2~6小时发病率为7.8%,手术持续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则发病率增加到18.8%;术前住院时间为1~3天的病人的发病率(2.1%)明显低于术前住院时间3天以上者(7.9%);择期手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4%)小于急诊手术(6.2%);全麻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6.9%)高于其它麻醉方式的手术病人(2.8%);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着春(5.8%)夏(4.9%)秋(4.1%)冬(3.6%)的季节顺序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随着侵入性操作种类的增多而升高,未进行侵入性操作病人的发病率为2.2%,有1种侵入操作的病人的发病率为3.7%,有2种以上侵入性操作的病人的发病率为6.6%;;以上各组P<0.05。3、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0%)比术前未使用进行预防的医院感染发病率(5.3%)低(P<0.05);1~2种药物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3.7%)低于3种以上药物联用组(6.6%)(P<0.05);而术前开始用药的时间及用药疗程的长短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把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急诊/择期、手术持续时间、季节、是否全麻、侵入性操作种类等8个因素引入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类变量的多因素分析,8个均为独立危险因素。5、本研究所有Ⅱ类切口手术的平均危险因素指数为1.8,各科室中,胸外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高(3.3),其次是普外科(3.1)和神经外科(3.0),妇产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低(0.9)。6、危险因素指数调整前后的发病密度排序有所变化,妇产科标化前发病密度(2.9‰)排第11位,标化后发病密度(3.2‰)显着升高排第5位;胸外科标化前发病密度(7.4‰)排第5位,标化后发病密度(2.2‰)有所下降排第7位;普外科标化前发病密度(5.8‰)排第7位,标化后发病密度(1.9‰)有所下降排第9位。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Ⅱ类切口手术病人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下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是手术病人的主要感染类型,控制下呼吸道的感染可以降低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2、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急诊/择期、手术持续时间、季节、侵入性操作种类、住院时间8个变量是我们此次研究筛选出的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把危险因素指数标化的医院感染发病密度,用于不同科室、不同主刀医生之间的发病专率的比较,比标化发病率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4、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存在抗菌药物的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多联用药较多等问题。需培养术前预防的意识,改正术后预防的不科学习惯。对于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建议术前2小时给药,术后48小时内停药。第叁部分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KAP调查研究目的:在国内首次尝试对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相关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基本信息和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间在广东省和湖南省的11家医院,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对门诊14岁以上的病人和陪护人员进行便利性调查。结果:1、调查表的效度与信度调查表经专家叁轮修改形成,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得到专家的认可;重测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9~0.997,P<0.001,重测信度好;调查表的知识、态度、行为叁个项目的Cronbachα系数为0.732~0.842,条目经标化后算得的信度为0.746~0.871,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2、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3850份,剔除未完成问卷288份,有效问卷为3562份,有效率达92.5%。3562名被调查者中有1941名男性和1621名女性,30岁以下的占56.5%,50岁以上的占11.3%,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4岁,平均年龄为32.35岁。3、相关知识的基本情况25.5%的人从来没听说过”医院感染”;分别只有22.3%、28.5%和14.6%的人不知道“病人的病情重”、“病人的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等自身因素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80.3%的人表示没有医护人员对其提及过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有87.2%的人认为“只要医院足够重视,医院感染就可以被完全控制,不再发生”。4、知晓度的影响因素将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医护宣教、医院级别、住院时间共6个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分析,筛出文化程度、性别、医院级别和医护宣教为知晓度的4个独立影响因素。5.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基本情况大部分人对于医院感染的关注度较高,但只有26.5%的人会把医院感染率作为选择就诊医院的标准之一;只有39.0%被调查者表示会指出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的行为。6、知晓度对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随着知晓度得分的升高,对于医院感染的关注度以及了解知识的意愿都会增强(P<0.001);知晓度越高,其洗手的习惯、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习惯也越好(P<0.001)。但对于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预防措施,知晓度越低,配合度越高(P<0.001);对于发生医院感染后的责任理解,知晓度越高的越倾向于认为主要责任在医院(P<0.05)。知晓度得分与态度和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76,r=0.271,P<0.001。结论:1、目前医院就诊人群的医院感染知晓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经常在小医院就诊的人群。要加强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男性就诊者的宣教力度。2、加强医院感染的内因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必然性的教育,可以在增加就诊人群的知晓度的同时加强其配合度和理解度的提高。3、提高就诊人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主性,是医院感染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加速医院感染相关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是提高就诊人群自主性的关键推动力。4、医护人员在就诊过程中面对面的宣教是重点的宣教途径,有必要形成持续性和长效性的宣教机制。
刘延锦[5]2007年在《某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化学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侵袭性操作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再加上社会的老龄化,这一切都使得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趋势。有资料报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导致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感染将被列为第8大主要死亡原因。对于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每年因医院感染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150亿人民币,若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则无法估量。因此,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学者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有计划地、主动地观察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的整理分析,确定其分布动态和变化趋势,及时反馈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做出效果评价,达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病原体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从外界环境播散给病人:如空气传播、常见媒介传播、接触传播或带菌节肢动物传播。因此,对医院内环境卫生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对河南省某一所叁级甲等医院1993~2006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状况、环境监测情况及两者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及促进该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河南省某一所叁级甲等医院1993~2006年的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病人,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干预方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方法,把每例住院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监测登记。采用临床医生自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调查、补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调查登记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到微生物检验室登记细菌检测阳性病例,同时下病区重点检查阳性病人及发热患者,督促管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报告表并输入电脑,每月、每季度各汇总监测结果,每年总结一次。现患调查时每50张病床配1名调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织集中培训后,按全国监控网统一的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逐项填写个案调查表,前瞻性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每月将该月的出院病人按照,不同的科室、感染部位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进行感染信息的发布与交流。3.医院环境监测: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消毒技术规范》第叁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无菌试验及鲎试验等检验方法和标准,检验和判断结果合格与不合格。菌落计数主要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染菌量检测、有效成分检测主要针对各种消毒、灭菌剂;无菌试验、鲎试验主要针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生物指示剂监测、化学指示剂检测主要针对压力蒸汽灭菌锅效能。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感染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等级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环境各因素合格率随时间的变化做趋势检验;环境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之间做相关性检验。结果1.本研究应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1993~2006年环境卫生各因素进行了1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环境卫生各因素(空气、物表、手和手术室器械)随着年份的增加其合格率在逐年上升。2.本研究还显示环境卫生学监测总的合格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1999~2003年每年的总合格率(78.9%、81.4%、90.8%、79.3%、89.4%)相比而言也呈逐步升高态势。3.环境各因素消毒效果相比,使用中消毒剂的合格率比较高,达99.61%,而物表、手的合格率比较低,只有60.71%。4.通过前瞻性调查监测,获得了1993~2006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7.89%、6.16%、4.97%、4.51%、3.57%、2.85%、2.95%、1.24%、1.32%)的资料,经流行病学描述性统计得到13年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长期趋势。5.2000年~2003年叁年监测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的各感染部位感染例次率和构成比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着性。加强对高感染部位的监测和护理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6.对2000~2003年的内外科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得到医院感染发病率在各科室间的分布不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显着性。其中内科各科室医院总感染率(2.4%)大于外科各科室医院总感染率(1.12%),这与内科住院患者多、住院时间长、有基础性疾病等有关。外科各科室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也不全相同,进一步两两比较可得到除未手术和清洁切口的医院感染率差别无显着性之外,其它类型两两之间均有差别。7.对2002年11月~2003年10月连续一年的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描述性统计显示各主要感染部位和主要医院感染病原体以及各感染部位的病原体分布有差别。8.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与空气、手术室及病房物表、手消毒的不合格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9265,0.4210,0.5522)。9.针对医院感染的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呼吸道、切口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分别与环境中的各因素:空气、物表、手、手术室的消毒合格率做了二元变量相关分析,P>0.05,他们之间在统计学上不存在相关关系。10.2002~2003年医院感染率和环境合格率做非参数等级分析得出P>0.05,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1.通过对河南省某医院1993年~2006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空气、物表、手和手术室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该医院1993年~2006年这13年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长期趋势。3.环境因素(空气、物表、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不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关系,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的升高不是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王轶欧[6]2011年在《大连市某叁甲医院2010年度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医院感染不仅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控制医院感染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医院开展新技术、新型医疗手段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某叁甲医院2010年度医院感染资料的调查,旨在了解大连地区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掌握医院感染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深层次原因,为医院管理者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流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份查阅病案首页中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出院病案资料,并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摘录表,记录住院病人一般情况及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主要分析内容包括住院病例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预后等)和院内感染情况(是否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名称、感染部位、各科室院内感染分布,感染结局等)。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AS9.1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Q进行描述,运用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运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研究结果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出院病例33107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365例,感染率为1.10%。其中女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33%,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83%,经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103岁,各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老年组(75岁~)为1.53%,感染率最低的是少儿组(≤14岁)为0.29%。研究对象在不同职业类别间以及在婚姻状况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时间方面,住院一周(<8天)的病例感染率最低为为0.23%,住院一个月以上(31天~)的病例感染率最高(2.45%)。1~3月份(1.34%)和7~9月份(1.39%)感染率较高。从科室分布上看,肿瘤科的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12%;其次为内科,医院感染率为1.64%;儿科、口腔、康复、眼科的感染率最低。内科各科室感染率前叁位的科室为内科ICU(5%)、内分泌(2.87%),循环内科(2.35%)。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的感染率较低。外科各科室中ICU科室感染率最高(1.37%)。其它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均较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前叁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下呼吸道感染部位中科室构成比的前五位是循环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干部病房、肾内科;上呼吸道感染部位科室构成比的前五位是循环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肿瘤科、全科医疗。本次调查,医院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中以循环系统疾病所占构成比最多,其次为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肿瘤等。截止到调查结束时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最高,为4.15%,未愈患者中的感染率最低,为0.22%。在院内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构成中,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占29.04%,未联合应用的院内感染患者占70.96 %。本研究中365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仅38例做病原体检测,以条件致病菌居多。研究结论1、本研究显示该院2010年度医院感染率为1.10%。低于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5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应<10%的要求。女性医院感染率高于男性;医院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婚姻状况、职业类型间医院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随着住院天数、住院次数的增加,均会导致医院感染率的增加,提示住院天数、次数与医院感染率有关。医院感染率较高的月份分布为1~3月和7~9月,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季节有关。3、未手术患者感染率高于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的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在麻醉类型与切口类型方面比较中并未发现医院感染在各类型间存在差异。4、医院感染主要分布科室为肿瘤科,其次为内科。内科感染率高于外科,内科与外科中感染率最高科室均为ICU。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最低。5、出院情况方面,死亡患者中医院感染率最高,提示医院感染是导致住院患者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方旭[7]2014年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颅内感染发病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以云南省某叁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入住神经外科并进行手术的3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病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医院感染状况等相关信息,描述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2.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组202例,对照组404例,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颅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07年至2012年共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520例:其中男性共计2091例(占59.40%),女性共计1429例(占40.60%);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42.52±19.69岁。在3520例手术患者中,有63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81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95%,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19.34%,医院感染发生密度为7.51‰。从2007年到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例次发生率及发病密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部位按构成比依次为:手术部位感染259例次(占38.03%),下呼吸道感染243例次(占35.68%),泌尿道感染76例次(占11.16%),胃肠道感染53例次(占7.78%),上呼吸道感染34例次(占4.99%),血液系统感染11例次(占1.62%),口腔感染4例次(占0.59%),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次(占0.15%)。3.3520例调查患者中有259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手术部位感染率为7.36%,其中以器官/腔隙感染(颅内感染)为主,共202例(占77.99%),其次是表浅切口感染(皮下及皮下组织感染)45例(占17.37%),深部切口感染(帽状腱膜下、颅骨膜或脊髓等组织感染)12例(占4.63%)。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时间在术后3-30天,平均在术后8天左右。随着手术危险指数评分的增加,手术患者的SSI感染发生率及发病密度均升高;SSI组住院天数较非SSI组延长14天左右,住院天数与NNIS评分有一定关系,与NNIS0级相比,随着得分的增加,SSI组增加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4天,3.2天和5.8天。4.63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8株(占72.99%),居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95株(占21.74%),居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酵母样真菌24株(占5.4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年龄、原发疾病、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前高血糖、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胃酸抑制剂、气管插管/切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术前白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不同危险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术后再次手术、术前高血糖、输血、气管插管/切开、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原发疾病、手术入路、手术危险指数、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再次手术、输血和脑脊液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系统肿瘤、幕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4h、术后再次手术、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将发病密度用于医院感染发生强度的测量指标,消除了住院时间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发病密度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但从2007年到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例次发生率及发病密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院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3.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主要的感染类型,应采取干预组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4.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以器官/腔隙感染(颅内感染)为主;感染发生在术后平均为8天左右;随着手术危险指数评分的增加,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发病密度均升高;SSI组住院天数较非SSI组延长14天左右,住院天数与NNIS评分有一定关系,与NNIS0级相比,随着得分的增加,SSI组增加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4天,3.2天和5.8天。5.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术后再次手术、术前高血糖、输血、气管插管/切开、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显着相关。6.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系统肿瘤、幕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4h、术后再次手术、术后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赖智双[8]2010年在《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叁级甲等医院MICU 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所有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患者按同性别、年龄、同科室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前瞻性监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1:2病例对照研究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OR=17.61,95%CI=4.04-76.88),吸痰护理(OR=2.87,95%CI=1.26-6.51),使用呼吸机(OR=3.17,95%CI=1.45-6.95),留置鼻饲管(OR=4.25,95%CI=1.82-9.95),深静脉留置(OR=3.07,95%CI=1.17-8.04)。2前瞻性监测MICU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5.97%,鲍曼不动杆菌在MICU医院感染菌谱中居首位,占31.25%。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RR=9.47,95%CI=1.18-76.04),使用激素(RR=2.56,95%CI=1.21-5.45),吸痰护理(RR=2.58,95%CI=1.10-6.01),使用呼吸机(RR=3.53,95%CI=1.43-8.74),留置鼻饲管(RR=4.19,95%CI=1.14-15.4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在MICU中居首位,应适当改善MICU环境、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M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佚名[9]2005年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第15卷总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的临床相关研究………………………………范保星,解立新,田庆,等(1)变形链球菌耐氟株质子移位ATP酶活性的体外研究………………………………于丹妮,陈锦英,殷晓萍,等(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产生和苯唑西林M
金峰, 杨培军[10]2012年在《320例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6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所好转,同时也有重症患者出现死亡现象,其主要是患有严重基础病,再加之存在多种综合性疾病让病情更为复杂。结论在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同时还需掌握呼吸道感染中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以此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的监测研究[D]. 邢华燕. 郑州大学. 2003
[2]. 郑州市某医院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的长期趋势[J]. 胡东生, 范秋萍, 邢华燕, 张会芹, 郗园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3]. 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及其监测效果的评价研究[D]. 高荷蕊. 郑州大学. 2003
[4].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 吴娴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7
[5]. 某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D]. 刘延锦. 郑州大学. 2007
[6]. 大连市某叁甲医院2010年度医院感染调查分析[D]. 王轶欧. 吉林大学. 2011
[7].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D]. 方旭. 第叁军医大学. 2014
[8].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D]. 赖智双. 福建医科大学. 2010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第15卷总目录[J]. 佚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0]. 320例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 金峰, 杨培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标签: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 医院感染论文; 呼吸道论文; 内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