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增产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鹿茸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鹿茸是养鹿业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一)确保营养全价。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鹿茸,必须提供给公鹿全价饲料。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如豆饼、豆粕等。成年梅花鹿生茸前期精料补充料中蛋白质饲料添加16%~26%,粗蛋白水平达14.5%,生茸期精料补充料中蛋白质饲料添加18%~28%,粗蛋白水平达16%时,比较适宜。饲粮精粗比以1:1比较适宜。生茸期保证钙磷饲料的供给,前期钙磷饲料满足供应,后期为减缓鹿茸的骨化速度,可适当减少用量。
(二)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是鹿茸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春季气温低、阳光弱、湿度小,鹿茸生长缓慢;雨后初晴,气温高,湿度大,鹿茸生长特别快。因此,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做好冬季的保温防寒工作,可减少鹿体内的热量损耗,降低能量饲料的投入,使鹿提前脱盘并生长出完美而正常的鹿茸。夏季在高温少雨的天气,通过人工降雨或地面泼水等方式增加舍内湿度,也可达到鹿茸增产的目的。光照通过调节鹿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影响生茸。因此,通过人工控制光照的方法,即提前增加光照,将春分以后的自然光照规律提前到1月1日,控光在3月底结束,可以使公鹿提前30~40天脱盘生茸,头茬茸产量增长3.82%~26.9%,再生茸增产明显,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应用营养调控剂增茸。饲料添加剂主要补充微量的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以及调节鹿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如过瘤胃素等。过瘤胃素可以减少蛋白质在瘤胃内的分解代谢,而使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后段消化道消化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实践表明,在鹿精料补充料中添加鹿用添加剂(预混料),可以提高鹿茸产量13.49%~32.67%。
(四)再生茸生长剂的应用。再生茸生长剂(或CA增茸素)主要成分为抗雄激素,在收获头茬茸时,于颈部皮下注射,可以使公鹿100%生长再生茸,并且能延缓再生茸的骨化,提高再生茸的产量,其中规格茸(二杠型)占65.79%,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同时,应用再生茸生长剂后公鹿性兴奋降低,减少公鹿间的争斗,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公鹿食欲较好,体况恢复早,使公鹿安全越冬,翌年茸丰。
(五)适时收茸。生茸期经常观察鹿群状况及茸的长势,掌握适宜的收茸时机和确定收茸的种类是决定鹿茸产量与质量的关键环节。收茸过早会使产量降低,收茸过晚又会影响鹿茸的质量。花鹿茸应尽量收三杈,马鹿茸尽量收四杈,如果收三杈或四杈茸有可能会影响茸的质量和等级,甚至生出畸形茸,则必须收二杈或三杈茸。
收茸时应有过硬的锯茸技术,做到“留茬”高度适宜,锯口平齐,及时止血、结扎茸基,并及时解除包扎物,防止锯口感染化脓或水肿,利于再生茸的生长。锯茸时动作要快、稳、准、狠,但不能损伤茸基,否则第二年后将长出畸形茸。
(六)选择优良品种。吉林双阳梅花鹿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梅花鹿新品种,其鹿茸产量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的鹿茸产量也都比东北马鹿高。
(七)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梅花鹿与马鹿的种间杂交、东北马鹿(母)与天山马鹿(公)的亚种间杂交,其后代的鹿茸产量明显高于母本,根据资料介绍,东天杂交F1代2~10岁公鹿的鲜茸平均单产5.064公斤,比母本的3.308公斤提高53.1%,比父本的5.082公斤低0.4%,其杂种优势率为20.72%,繁殖成活率比母本高32.7%。同时杂交鹿的再生茸产量也明显高于母本。因此,通过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可以推广优良鹿种优质高产的优良特性,对促进我国养鹿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电话:0931-812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