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时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论文_徐静

如何让时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论文_徐静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传媒中心) 云南保山 678300

摘要:伴随着当下人民民主政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情况和各种政策制定提出的主要方式,时政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很大的地位。而面对当前新媒体新形势之下,时政新闻在编辑报导过程当中的不足日益显现,大多数的时政新闻的内容及报导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成为时政新闻编辑工作者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于时政新闻采写和编辑工作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当下时政新闻的报导工作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时政新闻 问题探究 贴近读者

引言:

推出时政新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因此如何通过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报道方式进行时政新闻的报导,是提升群众对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当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于时政新闻而言既是一项机会,也是一项挑战,能否顺行新形势下的发展大潮,取得新突破,从而创造更好的舆论氛围、让时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是当前时政新闻编辑者的工作关键点。新闻编辑在下一步的编辑工作当中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努力做到新闻采集编辑与群众需求相统一,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的质量,从而起到其在舆论导向中的积极作用。[1]

一、时政新闻的简单概述

时政新闻报导是各地方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相关政府活动和政府会议进行报导,从而向人民群众传达下一步工作的大致方针。其内容方面比较单一严肃,模式也比较统一固定,不同于社会新闻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往往只对一些民生问题和政府工作情况报导,也就缺乏相应的对观众的吸引力,而因为不同年龄人群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不同,其受众多集中在较大的年龄段。

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是地方媒体和政府宣传部门的工作重点,编辑人员的水平也影响到新闻的质量。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的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各方面的创新,尤其是结合新媒体等新的媒体传播介质。[2]

二、时政新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报导形式陈旧

由于时政新闻内容较为严肃单调,在长期的报道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而从语言来讲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起人们的兴趣。例如就政府刊物来讲,其内容排版遵循固定的模式,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于领导讲话的记录上,而就其标题而言也往往是讲话内容的简单概括,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难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语言的反复和冗长也让这类政府刊物的可读性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传播途径单一

就当前地方政府的时政新闻的现状而言,主要集中在地方电视媒体的报导和地方报纸刊物的刊登上,传播形式过于单调,虽然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推出相关措施,但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这种传播方式下,也缺乏相应的政府与群众的互动,不能真正发挥时政报道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以往时政新闻报导的冲击也是极大的,许多群众对以往那种时政新闻的报导方式失去兴趣,迫切希望其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更易让人理解和接受。[3]

(三)不能贴近群众心声

时政新闻对于反映群众心声,从而提升政府工作质量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某些地方媒体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忽视群众看法,只是对政府工作情况进行简单的编辑整理,这对于群众而言,就变成了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官方讲话,其宣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某些内容和栏目的设置上,也难以让群众满意,例如个别地方电视台开设的民生专栏,不去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仅仅作为一个摆设,不具有任何设置的意义。

三、提高时政新闻质量的策略

(一)与新媒体方式进行结合

传统时政新闻因为有政府部门进行扶持,缺乏竞争压力,发展速度极其缓慢,而当下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将新媒体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是当下时政新闻发展的突破点。可以通过当下比较流行的手机APP方式,开发出相关的APP来对政府工作来进行报导,报导形式可以是视频图片等的创通形式,也可以通过APP自带的互动功能进行宣传。同时可以设置相应的群众问题的采集功能,通过群众留言等方式进行相关交流。并将相应部门问题的解决工作过程及时进行恢复,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政府的良好工作态度。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流行,也是进行时政新闻改革工作的着力点,政府应当设立相关的公众号,并进行在群众之间的宣传,通过将政府工作进行推送的方式,及时高效的进行宣传。

(二)对宣传内容呈现方式进行创新

当前新的形势之下,群众想要的已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叙述,在时政新闻的浏览过程中,其呈现方式也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应当加大对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通过改变相关刊物的排版和设计,让群众更加容易接受。同时标题应当相应的增强吸引力,如可以通过群众密切注意的问题来引发其思考和重视。同时可以以电子期刊为载体,增添相应的纸质书刊不能呈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当下手机媒体的发展,扩大了宣传范围。

(三)调整视角,增强沟通

时政新闻应当尽可能地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多向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侧重,而不是以往简单的政府发言稿,相关工作者应当及时调整思路,加大对群众需求的研究,调整相应的播出策略,让人民群众的心声能够真正表达。同时应当摒弃以往的古怪腔调,做到语言的简洁明了。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应当积极进行解决,从而真正将工作进行落实,让群众感受到诚意。[4]

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下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必须要努力找出当下时政新闻工作的不足,结合当前情况进行相应的改正,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此同时努力抓住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契机,不断创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新方式,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从而让受众有一个更好的浏览体验,并且要结合群众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使其进一步满足群众的需求。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者,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职业素养,从而为群众带来更好的时政新闻。

参考文献:

[1]高崇. 做好“三个结合”凸显新闻价值——浅谈地方党报如何创新时政新闻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9).

[2]王磊. 创新表达方式 让主流媒体发声更响亮——浅议城市电视台如何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J]. 视听, 2016(8):135-136.

[3]徐定斌. 如何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浅谈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J]. 视听, 2017(5):273-274.

[4]包海清, 覃洁. 如何使时政报道“让更多人耳目一新”——以央视新闻频道“十九大”专题报道为例[J]. 采写编, 2017(6).

论文作者:徐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如何让时政新闻更加贴近读者论文_徐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