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逻辑与文化强城品牌建设_品牌文化论文

文化强市的资源逻辑及其品牌树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市论文,逻辑论文,品牌论文,文化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之一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科学化调整,调整的重点:一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凸显朝阳性新兴产业的更快发展;二是城镇化顺势而为中的区域优化以凸显各市域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体制下,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各层次的市域发展是宏观发展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市域发展对应的结构性选择与区位性抉择的价值取向必然是文化强市。而文化强市的依据就在于通过文化资源的联动、整合与提升以实现特色化、集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对应的重要途径便是各市域中心区的市域品牌树立。

      一、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态势

      1.市域文化的历史传统

      文化从时间的维度上可表现为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从主观判断的维度上可表现为主流文化、支流文化与逆流文化;文化从民族性国度上可表现为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日本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就中国这一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差异,历史上就曾形成楚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还形成蒙文化、苗文化、藏文化和一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等文化形式。市域是以传统地域特征为基础,以现行地级中心市为中心而历史地形成的特定区域,其历史性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客观存在依据,生存、发展于这一空间范围之内的人们必然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风范与文明成就。就像斯大林在论及民族定义时所说,更加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群体,从而历史地与现实地形成其特定文化即市域文化。这一特定的市域文化与共同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特殊与本质的关系,没有各个市域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繁荣与发展,也就造就不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

      而实践性地考察,每一市域文化都有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市域历史文化传统成为市域文化强市的文化资源与依据。

      2.市域文化资源的现实状况

      市域文化资源在历史的创生、积聚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现实的意识、挖掘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

      (1)市域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

      市域文化资源大多是在历史性的不断创生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文化儒释道的丰富内涵,更有域外多元文化吸收与包容。市域文化资源的时空存在显现出历史的久远性、地域的广阔性与多元多样的兼容性。市域文化既具有中华传统儒释道的传承,又有特定空间的生成,还有历史上经济社会交往中的多方融合,更有近现代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时代发展。市域文化既在市域的各区域分散布置,也在国内其他地方历史地存在,还由人类历史性的世界各地流动与迁移,在世界各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从而具有世界性的范围广阔性。市域文化因中国在地理上的山海兼具,往往既是陆地文化的多样继承,也是面对海洋的文化生成与吸收。

      (2)市域文化资源挖掘、开拓与利用状况

      市域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内外兼容的不同,往往造成各自文化资源表现与内容的差异。在挖掘、开拓和利用上普遍性地存在着诸多不足,其状况便是“三重三轻”与“三多三少”。首先,重历史性文化遗产的保护,轻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与阐释;多历史性文化遗产的形式展示,少传统文化的现代兼容。其次,重局部的特色性拓展,轻全域性的统筹与合力;多条块的积极作为,少中心城区的品牌凸显。再次,重公共性文化的项目建设,轻人文素养的造就;多传统文化产业的域内发展,轻新文化产业的重点扶持与市场开拓。

      3.文化强市背景下的未来态势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优势在于中华民族唯一没有中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积淀,各市域文化强市之最基本的要求是继承历史文化传统以凸显自己的品牌特色,构建现代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使市民具有丰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平台,体现市民现代的文化生活方式、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对此,市域文化资源整合、借势与开拓的总体态势是品牌化、现代化、生活化和市场化。市域文化发展只有地域化、特色化、差异化,才能走出市域、出中国、走出东亚,市域文化资源既具地方性特色。其现实整合的目标也就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集中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总是不断地在创生中积淀,又在积淀中不断创生。只有不断创新与创意才有生机与活力,深具文化特色的市域文化资源开拓将与时代同步,不断地以现代的形式与时代阐释,辅以时代的新内容加以现代转换。文化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市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市域文化资源未来发展将是生活化阐发与转化,并在生活中不断造就新的内容与形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经济价值上就是市场化,市域文化资源的富积及其现实中的产业意义也就在于资源的市场化开发,使文化资源的优势,借助于市场的力量与其他要素相配合不断地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经济优势。

      

      二、全域视野、联动提升和整合逻辑

      文化发展的相对不足定然存在很多原因,其中文化资源意识、视野、整合与策略的不足是其中重要因素。就此,在市域文化强市的建设过程中,务必一改文化资源的习惯性思维,在文化资源整合上既要有全域的新视野,又要有联动提升的新思路,还必须有联动、整合的新逻辑。

      1.在文化强市背景下的全域文化资源视野

      当今社会,要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功能,就要“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

      在此,在市域文化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全域”观念要有新的视角与内涵。在空间范围上,全域不仅仅是行政区域的市域,应是市内外与海内外大市域,凡是市域相关的都可构成市域文化资源的要素;在文化的时间维度上,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而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新生文化的辩证统一;在文化内容上,不仅仅是显现的器物文化与行为文化,更应包括根植于对应市域的人之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行业界定上,不仅是文学、艺术、电影等狭义的文化,应是各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文化;在文化要素的范围上,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全域文化资源不仅是文化符号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2.在文化强市背景下文化资源联动提升要求

      “文化资源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以文化资源的联动、整合与提升将是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而文化强市的目标文化都市化,文化都市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明标志的新城市形态”,最基本的要求是重新整合全域文化资源,形成文化都市建设的文化增量。

      而整合全域文化资源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的整体合力,合力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也就是全域的文化资源联动。当前,市域各县市区往往各自为政的多,各主管单位独自为事的多,政府唱独脚戏的多。而文化都市建设,首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远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不是某个县市或区的事,不是某个行业的事,更不单单是政府或民间的事,它需要各方的合力来共同谋划与建设。其次,一个区域城市中心无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文化强市背景下,务必以中心城区为其开发之中心。还有,中心城区是最大的文化休闲消费中心,以中心城区为文化建设中心不但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气,而且还能起到一种聚集效应。这也就要求全域文化资源必须通过联动,向市域中心集聚以集中展现市域文化特色,进而带动全域文化更快发展。

      而市域文化资源的诸多联动,目的在于凸显市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品牌魅力;引领市域文明风尚,提升市域文化软实力;着力全域资源整合、转化,提升文化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市域整体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3.在文化强市背景下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市域文化资源联动与提升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全面组合与创新,在文化强市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一种时空上的逻辑性思维,以便多维度地筹划全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提升。

      

      

      现实地分析,通常要从八个方面来策划以形成文化强市的推手和合力。具体说来,开拓视野,内外联动,挖掘市域内外人的积性,集聚域内外有益文化资源;凸出重点,市县联动,把域内文化资源往市中心区尽量集中,发挥文化资源的规模效应彰显特色,行业联动,把市域内各行业的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组合,形成一种集合的特色;注重效益,政企联动,既发挥政策的积极推动,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即企业的内在动力作用,共同发挥全域各种文化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着眼长远,点面联动,在全域文化资各县市区齐心协力启动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市中心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关注创新,古今联动,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努力面向未来而不断创新;集聚力量,社会联动,发挥市民的创造性;意在幸福,生态联动,在文化资源联动、整合过程中,着意培育生态理念,养成生态行为以造就文化生态幸福城。

      三、特色彰显、平台构建和品牌树立

      市域文化资源联动提升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既要有新的视野、新的要求和策略思维,更要有现实的有效机制与途径。

      1.彰显市域文化新特色

      市域经济先行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各市域利用经济资源独特优势来确立产业发展方向,从而争得国内外市场。如长三角公有经济优势的助势,珠三角日用工业的先行发展,福建厦漳泉三角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而今,市域文化发展必须依托各市域文化资源的联合行动,把有限文化资源及其人财物集中用在刀刃上,通过中心市区品牌打造,重点凸出市域的文化独特性和差异性,集中显现文化新特色,展现文化资源魅力。

      各市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都程度不同地与世界各地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其间既传播了各市域传统文化,也吸收、包容了诸多外域文化,更造就了各市域特有的文化内涵。如西安的大唐文化,杭州的南宋文化,“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闽南多元文化。如今,在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市域文化的独特性发展就是根据其市域文化的资源特点及其传统特色,结合现代化、生活化和市场化的时势,来凸显其时代的特色。

      而这种市域文化彰显内在也是市域文化联动、整合的必然要求。市域文化根据自己的历史特点来创新特色,但市域内的文化资源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市域的特色是市域的内在共性,市域文化资源的域内整合也就是为助势于市域文化共性展开的历史性集聚与组合。

      2.建构市域文化新平台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经济发展是“水往低处流”,集聚发展的要求是规模经济的低成本,文化发展是“水往高处流”,其集聚发展的方向是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的平台,通过市域中心区市域文化资源集聚,形成中心区的规模化、集聚化展示,并以此平台来集中展示市域文化资源的特色。

      建立市域文化新平台的关键是市域公共文化的积极作为,是公共文化在全域文化及其资源的提升上,把钱用在刀刃上以起到一两拨千斤的机制性作用。一是公共文化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与创造性引资以建设城市中心区域的规模化文化综合体,并借助综合体平台集聚全域的传统文化精华以展现于世人,服务于社会;二是公共文化体现着一种公共服务性,也体现着社会创造性的激励。其积极作为也就是通过文化人才的激励与群众性文化创造的激励来推动市域特色性文化的再生,使市域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高层次消费的引导,推动全域文化资源的社会公共利用率以提高全域文化氛围及其公民的文化素养。

      在此,特别要强调公共财政在文化人才作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人化与化人,文化建设与复兴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设施的建设,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的文化创造力提升。市域文化资源的联动与提升同样最为关键的是人才,同样的公共文化财力支付于文化类楼堂馆所产生的效果永远不如投之于文化人才的开发与激励,从而公共文化要倾力支持文化人才的文化资源再创造来引领文化资源的联动提升。

      3.树立市域文化新品牌

      文化的特色性一定是多元多样的,正如文化自身的多元多样一样,在文化资源的市域联动和整合过程中,如果目标是多方位的,便分散了市域相对有限的文化资源,从而弱化规模化效应。因此在市域文化资源的市域中心集聚化与特色化凸显的同时,关键是集中展现特色并打造市域文化唯一性品牌。

      市域文化品牌的中心区树立首先是文化资源互动提升的最直接要求。因为,市域性的文化资源联动需要一个内在目标认同,需要全域的统筹安排,市域中心区文化品牌的树立,也就为社会各方推动文化资源利用指明了方向,自然也就导引着社会各方力量的联合,推动文化资源向市域中心区靠拢。其次是市域文化产业支柱作用的要求。文化产业能成就其支柱性产业,不局限于其自身的新价值创造,更在于其关联性的产业带动作用即产业的融合。而带动作用的关键就是所在市域文化资源的标志性凸显即品牌树立,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最后,就是文化产业自身大发展的要求。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文化产业对地区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要把它作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的重要原则和目标”。市域文化资源联动与提升的最重要途径也就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通过文化产业大规模的产品与服务供给便可把全域文化资源转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可通过市域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提升市域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努力方向应是凭借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上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文化以文化优势的积累建构创意性生产文化提供有利的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市域中心区品牌的市场引领与宣传。

      总之,文化资源的联动、整合与提升既要站在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高度对之进行审势,更要以全新的现实视野着力于市域中心的文化资源集聚及其多维的联动谋划。而以市域中心市区为核心之联动提升的关键便是市域文化资源的特色化凸显、中心区文化平台的构建和文化品牌的建树。

      

标签:;  ;  ;  ;  ;  ;  

资源逻辑与文化强城品牌建设_品牌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