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梦》教学设计论文_景海红

《种子的梦》教学设计论文_景海红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东关逸夫小学 72140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最美的光》,师:同学们刚才在课前我们听到的歌曲和什么有关?生:梦想;师:是的,每一位同学有自己的梦想,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这粒小小的种子在使出全身力气,它想要破土而出,冲破黑暗,去装扮美丽的大自然。这股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动不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岩《种子的梦》,去感受种子那份坚强。板书《种子的梦》—— 柯岩

设计意图:首先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然后细细聆听歌词,为导入课堂做铺垫。

二、听课文范读(配乐诗朗诵)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诗中那几个小节写的是种子的梦,种子的梦是什么,它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展示)过渡:在这个梦中,我们看到了绿油油的嫩芽、闻到了迷人的花香、听到了蜜蜂的低语、收获了累累的果实,感受到了种子甜美的愿望。可是又有谁知道这里小小的种子在追梦的路上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和自己自由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歌

1.阅读1-3小节,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说说种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预设交流:(1)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我藏身进褐色褐色的土地。(指名读)这里有几个词语重复出现,去掉一个好不好,试一试,从冰冷冰冷、褐色褐色这几个叠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种子生活的环境寒冷、黑暗、没有阳光。)(2)鱼儿在大海里自由来去,我却憩睡在母亲怀里(齐读)(种子孤独、渴望自由);(3)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读)你觉得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过渡:在寒冷、黑暗、没有自由的环境中,种子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亦如作者一样;(4)写作背景了解。师:是啊,一颗小小的种子都有顽强的、不畏困难的精神,亦如我们的作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指名读);1966年-1976年,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那些丧失理智的人,以“破四旧”的名义,肆意的破坏文物、焚烧图书,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遇难,不少文化名人被凌辱迫害致死。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这个黑暗时代,带给人们的苦难,和对知识分子的破坏,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借种子抒发自己梦想的情感。

2.学习5-8小节。

预设交流:(1)我缓缓地伸展腰肢,好挤碎冰雪的妒忌。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春天来了,冰雪嫉妒种子什么呢?(2)我把爱情倾心交付,把生活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小组读)。一是说到金色你想到了什么?(灿烂的、美好的、丰硕的),二是诗人为什么说是黎明的蜜,傍晚的景色也很美啊,而她为什么说是“黎明的蜜”,三是诗句中的“爱情”和我们理解的“爱情”一样吗?(不一样,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她爱明媚的阳光,她爱辽阔的大地,她热爱生活中的一切,才能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3)种子为什么挚爱这一切?(因为阳光雨露、大地、蜜蜂所有的一切都帮助种子一步步实现了梦想,所以诗人满怀沉甸甸的感恩,把对生活全部的爱倾心交付于帮助过她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份甜蜜读出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感恩的情感,好吗?)(4)引读第八小节(齐读、指名读、接读)。种子把自己全心全意地奉献给了大地,诗人把自己的忠诚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它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诗人对新中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此时,你想对种子说什么,对诗人说什么?(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我采用激励式提问方法,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四、配乐朗诵全文

(小组接读、齐读、对读、赛读)把这种赞美之情和内心独特的感受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朗读情感,全面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从而使师生的朗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水平,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神韵美,为语文的教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作业

诗人怀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气概,相信总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月明,种子的梦是美好的,诗人的梦也是美好的,你们的梦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请同学们仿照这首诗歌的写作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展开想象,把上节课布置写的梦想小诗在这里加以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自主地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以致用。

六、总结

同学们,人生路上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难免跌倒,让我们做一粒坚强的种子,勇敢的面对生活,因为我们相信,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教学反思:《种子的梦》是柯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创作的一首小诗,在诗歌创作的背后蕴含着诗人不平凡的经历,诗人借种子表现出自己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在逆境中顽强追求理想的精神。教学过程中,我以“梦想”导入新课,引出一粒小小的种子的梦想以及它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老师范读、指名读、学生自由读等多种形式,从中感悟、体味作者的情感和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论文作者:景海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种子的梦》教学设计论文_景海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