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爱心观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_大学论文

大学生健康爱心观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_大学论文

大学生健康恋爱观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论文,大学生论文,校园论文,健康论文,恋爱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1-0011-04

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人数在与日俱增,然而毕业后各奔东西,或者毕业前就分道扬镳的情况实在是数不胜数。那么,究竟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是什么因素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奏响了校园中不和谐的音符?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构建和谐校园?带着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综合成以下三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笔者借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采取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所呈现的四大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互相了解和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和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表明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未免失之偏颇。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还有一些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为建立家庭选择伴侣的”仅占6.9%,排在最后一位;而“寻找精神寄托,弥补内心空虚的”高达29.1%,名列第一位;“偶然有机会谈恋爱的”占27.6%;“充实课余生活”,“满足好奇心”,“获得异性交往经验的”三者占19.2%;“满足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的”占17.2%。由此可见,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这种缺乏责任感的盲目恋爱是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2.注重主观感受,轻视理性思考

大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其恋爱有着明显的冲动性,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与恋人原本不认识,偶然邂逅,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容易受限,有时还可能冲破理智防线,和恋人同居甚至发生性关系。调查显示:在与恋人的交往中,有17.7%的大学生表示发生过性关系,13.5%的学生表示曾经同居但未发生性关系。对于未婚同居的现象,仅有26.5%的学生认为不可以,而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要两厢情愿,别人不应干涉;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受情感支配的程度比平时大得多,而理智则处于比较脆弱的地位。因此,热恋者总是处于强烈的追求之中,一旦失恋就长久地沉浸在痛苦中,进而认为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更有甚者视对方如仇人,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因失恋而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3.注重恋爱投入,轻视学业任务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期待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的主观愿望而已,真正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为数不多。更多的人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学习势必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想入非非,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大学生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时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大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调查显示:认为“学习第一,恋爱第二的”占39.9%;而“不确定,随缘的”占35.9%;“无所谓,开心就好的”占8.1%;认为“两者缺一不可的”占16.1%。后三项占60.1%。可见,大学生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是模糊的。摆正学业与爱情的位置,仍然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

4.注重观念更新,轻视传统道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趋开放,而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外的“试婚”、“一人多偶制”等婚姻观逐渐影响到大学生。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见异思迁,频繁更换对象,甚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以至发生冲突,酿成悲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常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即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恋爱方式公开化。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亲密无间、旁若无人。这种只注重观念的开放而忽视道德准则的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他们不知道,人类的任何情感都是具有一定道德责任的,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二、大学生恋爱观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上述特点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要给大学生恋爱一个正确的引导,从而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而合理的分析。

1.个人成长规律的制约

在生理层面,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使得他们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1]在心理层面,一方面,盲目的攀比和从众心理是导致高校学生大范围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访谈中发现,如果一个寝室里的其他同学恋爱了,那么另外一个形单影只的同学很快也会恋爱。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内心充满对前途和未来的美好幻想。但当他们看到师哥师姐们出双入对,会随之产生恋爱的欲望,从而坠入爱河。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偏低,出门求学远离父母,难免会对环境产生不适应感。这时,他们很容易会渴望得到一个异性朋友的关心,排遣内心的恐惧和寂寞,于是开始了盲目的恋爱。

2.学校管理教育的薄弱

首先,校规校纪对学生文明恋爱的管理规定软弱无力。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校规校纪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婚恋行为方面没有取得一致,学校的管理存在困难,这种模糊性的政策使学校管理部门认识不统一,导致学生对待恋爱越来越开放。学生对待学校管理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学生恋爱总是背着学校和老师,现在学生理直气壮的恋爱,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当众过分亲昵。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学校管多了,从而产生各种敌对心理。其次,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的性教育也没有真正落实。笔者所走访的哈尔滨几所高校,缺少类似的课程教学,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基本是形同虚设。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的恋爱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3.家庭教养方式的缺失

首先,大多数学生家长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缺乏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教育,致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累积膨胀。而当他们升入大学,远离了家庭的束缚,就自然萌发了盲目体验恋爱的动机。其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恋爱的宽容态度对学生盲目的恋爱产生助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很多学生家长对学生恋爱持更加宽容的态度。在调查中,很多已经恋爱的学生坦率地承认到过恋人的家里,得到了对方父母的认可。虽然多数家长反对孩子恋爱,但是一旦孩子恋爱,他们便顺水推舟,不再过问。也有一些学生家长为孩子的婚事着急,在孩子离开家之前总会叮嘱孩子“有合适的,该考虑了”。家长对学生恋爱的这种态度无疑会助长学生的盲目恋爱。

4.社会不良环境的诱导

首先,在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西方思潮也随之涌入,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学生过分追求享受、虚荣、权势等。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恋爱成为他们满足这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其次,近年来出现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塑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包二奶”现象日趋严重、离婚率逐年上升等。一些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所谓的恋爱,在他们眼中恋爱不过是一场游戏,移情别恋似乎也成为了家常便饭。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出现严重偏差,对其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再次,大众媒体对恋爱夸张的描写和渲染,对大学生盲目恋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制造出大量低级庸俗的“作品”,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上即时聊天和交友论坛发展迅速,这无疑成为推动大学生迅速结识、相恋,甚至发生性关系的外部条件。

三、倡导大学生健康的恋爱观,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恋爱问题处理得当,能够推动大学生的个人进步和发展,在校园中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反之,会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甚至祸及社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规范大学生婚恋行为,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努力,而高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四点教育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恋爱观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之上,只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其树立健康的恋爱价值观。所谓恋爱价值观,是指在恋爱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贡献与责任以及社会、他人对自身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是对恋爱问题的一种评价、选择方式的概括。[2]鉴于当代大学恋爱价值观呈现出的多元化倾向,要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内涵及恋爱道德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首先,进行爱情涵义的专题教育,让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即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3]其次,加强恋爱道德教育,做到“三结合”,即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与校园活动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针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把培养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放在首位。

2.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大学生在恋爱中由于性知识的匮乏,导致了性道德观的淡化。因此,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融性知识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目前,课堂仍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把性知识教育引入课堂,纳入课程建设,指导大学生在系统接受性知识教育的同时,确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封建的性道德观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他们学会关心恋爱对象的身心健康,明确自己在恋爱和性爱中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爱的关系。其次,融性知识教育于各种媒介之中。大学生接受性知识信息的渠道是以网络、杂志及书刊等传媒为主。高校要用健康的性知识和先进的文化占领校园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快捷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融性知识教育于校园文体活动之中。高校可以依托班级、院系、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融性健康知识于一体的多形式、参与面广、吸引力大的校园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3.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晴雨表,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必然要通过对学生个体心理多方面的选择、调节和融合才能达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动荡在不断加剧,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和困惑,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恋爱的困惑,如单相思、失恋、网恋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多,危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调适不良的恋爱心理。首先,进行普及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理普及系列教育活动。其次,进行针对性的咨询。一是建立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二是由心理学专业教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与出现心理疾患的学生协商、交谈,对其进行启发和疏导,帮助他们调适不良心理,形成并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从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底气。

4.加强对大学生的软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营造优雅的恋爱环境

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对人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特有的文化氛围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而在这其中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精神文化就是通常所说的软文化。软文化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只有加强软文化建设,努力优化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氛围,才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恋爱环境。首先,强化校园软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温暖融洽、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举办校园讲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文化气息浓郁的活动,吸引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4]只有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才能使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受到适当的约束,形成积极向上的恋爱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其次,家长在密切配合学校的同时,也应尽力为子女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他们化解恋爱中的各类矛盾。再次,社会舆论应在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发挥其营造社会健康文化氛围的功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软文化渗透,消除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强大支持系统,为构建和谐校园保驾护航。

收稿日期:2008-09-26

标签:;  ;  ;  ;  ;  

大学生健康爱心观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