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培武 张锐莉 汝玉江 李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
【摘要】目的:探讨左端正穴点刺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小儿腹泻的患者105 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 组各35 例。治疗组给予左端正穴点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1 组给予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对照2 组采用单纯左端正点刺治疗。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三组患者有效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治疗1 组和治疗2 组。结论:左端正点刺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方法简便,易于被患儿接受,且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左端正穴,点刺,推拿,小儿腹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61-02[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reating infantile diarrhea by pricking left-hand acupoint Duanzheng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ethods: 105 sick children with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each 35 that named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 1 and control group 2.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he therapeutic method by pricking left-handacupoint Duanzheng which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1 were given a simple manipulation and the other weretreated with the pricking treatment on left-hand acupoint Duanzheng merely. Results: 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 ,in comparisonwith efficiency and recovery rat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t turned out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other twogroups.Conclusion:The method that pricking left-hand acupoint Duanzheng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is simple to obtain and easilyaccepted by sick children ,and furthermore it is worth promoting for its superior to the simple manipulation.Keywords:Left-hand Acupoint Duanzheng;Pricking method;Manipulation; Infantile Diarrhea
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主要病因外感内伤、脾胃虚弱,有些患儿可能是单一的原因所引起,另外一些患儿可能是复合因素所造成。临床表现为大便稀薄,大便次数增多,可伴有呕吐、发热等,重症患儿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低钾血症等情况,也可能危机生命。本次研究采取左端正穴点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与单纯推拿及左端正点刺放血治疗进行比较,收到满意的效果。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4 年 7 月至2015 年6 月 小儿腹泻患者105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 组、对照2 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6±2.0 月,平均病程2.0±2.0 天,湿热伤食型【1】22 例,脾虚寒泻13 例,对照1 组平均年龄7±1.5 月,平均病程2.0±1.5 天,湿热伤食型24 例,脾虚寒泻11 例,对照2 组平均年龄6±2.5 月,平均病程1.5±1.5 天,湿热伤食型23 例,脾虚寒泻12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腹泻的诊断标准【2】1.3 排除标准感染性腹泻,高热,出现脱水和酸中毒、低钾血症等情况,免疫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 严重营养不良。
1.4 方法三组病例在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左端正点刺放血治疗。对照1 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对照2 组采用单纯左端正点刺放血治疗。
1.4.1 推拿治疗湿热伤食型推拿: 推脾土300 次,推大肠 300 次,退六府300次,摩腹3 分钟,揉脐( 逆时针)200 次,推上七节骨300 次,揉龟尾300 次,捏脊5 遍. 脾虚寒泻型:补脾土500-1000 次,推大肠500-1000 次,推三关穴500 次,手指揉足三里穴每側50 次,摩腹3 分钟,推上七节骨300 次,揉龟尾300 次,捏脊5 遍. 每日治疗1次,5 次为一疗程.1.4.2 左端正点刺放血治疗。
取穴: 左端正( 中指远端指骨的桡侧边) ,常规消毒,用28 号0.5寸不锈钢针灸针或三棱针点刺左端正挤出鲜血2 滴,隔日 1 次,3次为 一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 痊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大便成形,次数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无异常。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大便较软,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化验脂肪球、红细胞、白细胞偶见。
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大便化验未有明显减轻或出现加重。治疗中出现高热、脱水和酸中毒、低钾血症等情况退出治疗改收敛、止泻、补液、消炎等对症处理措施,纳入无效病例。
2.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于对照组1 及对照组2,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2 比较,差异显著(x2 ﹦ 5.76,P < 0.05);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 及对照组2,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1 比较,差异显著(x2﹦ 5.08,P < 0.05),与对照组2 比较有明显差异(x2 ﹦ 14.34, P ﹤ 0.01)。
三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
4 讨论4.1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婴幼儿期,儿童各系统的调节功能差,胃肠道的酶活性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抗病能力很不完善,体质较差者,就更容易患病【3】。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往往采取收敛、止泻、补液、抗炎等对症处理措施,近期效果虽好,但远期效果欠佳,且易复发【4】。
4.2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发病机制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邪侵入有关,还可能受到饮食不良,先天不足等情况的影响。推拿结合小儿患者特殊体质,选取穴位采取相应手法治疗,由表及里疏通经络,恢复气血周流如常,使脾胃功能恢复,最终提高机体抗病能力【5】。左端正止泻,据《厘正按摩要术. 掐法》记载:“端正在左者,中指左侧,掐之止泻”。此穴治疗小儿泄泻,可清泄水湿秽浊而达到较好的止泻效果。左端正浅刺,快捷、简便,刺激更强,患儿能够接受。小儿推拿中摩腹、揉脐有调节肠胃功能作用,揉龟尾既能止泻又能消除腹胀,推脾土可以调节脾脏的功能达到健脾理湿的功效。退大肠既能止泻又能退肝胆之火,推六腑有清热的功效,补脾土与推大肠相配伍,有健脾止泻的功效,推三关起温补作用,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止下利【6】。
左端正点刺放血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采用针刺与推拿结合,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补中有泻, 寓泻于补, 切中病机,疗效好,由于单纯的针刺和推拿治疗,且操作简便,患儿易于接受,避免了小儿吃药、输液之苦,为治疗小儿腹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曹仁发 . 中医推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27-428【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0【3】 曹仁发 . 中医推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27【4】 甘霖.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 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2;18(5):70【5】 邹杨军. 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疗实践.2015;24(4):269【6】 曹仁发 中医推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29-430
论文作者:范培武 张锐莉 汝玉江 李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小儿论文; 左端论文; 疗效论文; 大便论文; 疗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