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和边疆性_政治论文

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和边疆性_政治论文

试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与前沿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思想政治论文,试论论文,主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2-0031-0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创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在开展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和前沿性。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是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是指学科建设的指导理论、主要目标、建设重点的主导地位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学科建设主导是学科建设的中心与主体,是相对于学科边缘与辅助而言的。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定位,决定其性质、功能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这个学科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着我国全部领域、全体人员,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科学育人的功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对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发挥先导作用,才能保证其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的根本。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因为前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后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总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服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意识形式,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法律、道德,还有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时代内容、实际内容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这些内容的整合并进行教育,要坚持多元文化交汇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主导;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多样化知识、信息影响下的人本主导。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还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发展、创新的连续性,既要反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又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保守思想;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题,坚持发展的主导方向,既要反对以相关学科主题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倾向,又要克服拒绝吸收、借鉴相关学科最新成果,孤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倾向。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就是要始终坚持主旋律教育。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形象地讲就是“唱响学科建设主旋律”,引申而言就是坚持“主旋律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他指出:“我们讲‘唱响主旋律’,最主要的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以激励、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就是“主旋律教育”。所谓主旋律教育,就是在各种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作用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这三项教育,都是以国家为对象和内容的教育。爱国主义讲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场、态度、责任与情感,以及国家给公民的保护、权利与安全,爱国主义教育是包含政治、道德、思想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每个人总是属于社会和某个国家,研究和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个体,也是国家面对的基本问题。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永恒的教育主题。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即坚持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与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这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我国必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体系,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我国坚持主旋律教育,就是为了坚持和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制度。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就是要始终遵循学科规范。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从学术层面讲,就是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学科纪律。因为学科都是按知识性质或学术领域的分类,学科知识的性质是学科中心(或内涵)与学科外延(或边缘)的统一,学科的标志是学科主要概念和范畴体系。所以,西方国家用subject、discipline两个单词表达学科概念,与主题、纪律同义。就是说,一个依托某个学科并研究这个学科的学者,必须围绕这个学科的主题、遵循这个学科的规范,否则就会突破学科范畴,违反学科纪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是有层次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其根本属性,因而坚持这一属性是最根本的规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思想保证、育人为本的功能,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基本规范;按照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综合性与系统性统一、内化性与外化性统一的特点建设学科、开展教育是关键规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范畴体系进行教育和研究是重要规范。

应当承认,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上,疏远甚至脱离以上规范的情况是存在的,诸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热衷于所谓“中性”和“边缘性”教育与研究,有的甚至崇尚资产阶级教育内容和宗教内容;有些教育和研究者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却突破学科边界,或设立另外学科的研究方向,或选择另外学科的研究选题,形象地讲就是“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也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点不掌握、不研究,缺乏学科知识体系,而且还对这个学科说三道四甚至贬低学科地位,损害学科形象;还有的不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甚至试图以思想教育学、思想关系学、思想工程学等概念改变、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其边缘化倾向明显;或以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普世教育等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概念,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主概念;也有人企图用自己所理解的“公民教育”取代他所说的“党化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并要改变我国教育方针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建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等等。这些冲击和疏离学科规范的言行,不仅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导致一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人才特长缺乏,教育与研究方向不明、效果不好。为此,一定要认识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规范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4.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与学科发展多样性的关系。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际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致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并不是忽视和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多样性,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的多样性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发展,主要指不同层次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国外有益知识与经验、吸收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不存在没有多样发展的主导性,也不存在没有主导的多样发展。主导性以多样性为基础,多样性以主导性为根据;主导性包容、协调多样性,多样性包含、服务主导性;既要在主导性前提下发展多样性,又要在多样性基础上坚持主导性;既不能以主导性排斥多样性,也不能以多样性冲击主导性。为此,我们既要吸取过去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防止只讲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要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也要在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脱节,不是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就是导致盲目和冲突,这两种情况虽然形态不同,但窒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使人思想僵化保守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主导过度”、“多样不及”或“主导不及”、“多样过度”,都会阻碍甚至损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

所谓前沿,就字面解释是前方(面、线)边沿或前部的边沿,泛指最前线或第一线,隐意为最新、最先的现象与动向。前沿包括前沿理论和前沿实际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具有趋势性、发展性、探索性的问题。前沿不是边缘,也不是对过去的沿袭。把古代的思想照搬过来而不进行现代转化,把西方国家已有的教育概念、理论套用过来制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这不是“前沿”,而是后退,更不是创新,而是复制。对古代的优秀文化成果应当继承,但要结合现代实际进行转化和弘扬;对国外教育理论与经验需要借鉴,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有学者认为有三重规定:“一是学科建设发展紧迫需要而又尚待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学科领域中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生发出来而又必须解决的新问题。”[3]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不同教育者、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教育基础,往往有各自不同的判断,因而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前沿问题。因此,首先要明确从什么层面、视角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P544)马克思还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5](P55)也就是说,最新的、前沿的理论产生于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课题,就会把思想理论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服务的。因此,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问题,要遵循恩格斯所强调的“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的原则,[6](P311-312)要以实际需要、社会实践为基础。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和以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理论,才如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换句话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7](P182)反映客观世界,就是思维符合规律性;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就是运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就能取得成果。

因此,现实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实践活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基础,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问题的依据。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展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在现实社会背景中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来源于现实社会背景和实践活动之中。我们所面对的当今现实社会背景,一是开放环境、信息社会、风险频发状况交错;二是竞争领域、虚拟领域、多元文化领域交叉;三是人们所面临和感受的竞争压力、信息压力、文化选择压力交汇。这种客观状况是改革开放前没有的。每个社会要素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相互交汇并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呈现出复杂多样、快速多变、不断衍生新要素的特点。对每个社会要素的本质、功能、价值、规范、心理适应等问题,人们有所认识、有所适应,但又不完全认识与适应;特别是各种要素纵横交错展现出复杂关系与众多不确定性时,人们会遇到认识与适应的困难,诸如客观外在压力的适应与转化、面对多元文化的选择、风险危机预防与化解等,都是现实的、前沿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人们的迫切需要。

现实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要求,必须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下列发展问题:

1.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发展主旋律教育。人们所面对的社会条件,再不是过去封闭、相对单一、变化缓慢的状况,而是大量的、多样的、多重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容易使一些人从自身利益的角度作出判断和取舍而限于自发性。而适应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又需要全局性、长远性观念,特别是要有面向世界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往往与有些人追求切身利益难以直接结合,但它又深刻关联和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在不妨碍人们并能促进人们获得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所提供利益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面向经济全球化与立足民族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关系,研究主旋律教育的结构理论、功能理论、价值理论,引导人们从现代自发走向现代自觉,确立与中华民族相一致的目标和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取向。就像革命战争时期引导人们确立阶级意识与阶级目标,完成由自发革命向自觉革命转变的道理一样,把自己融合到中华民族和现代社会之中去,这是当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前沿课题。

2.在激烈竞争、经济科技强劲发展条件下发展价值观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社会竞争、科技创新在规范化过程中加快。竞争使我国社会过去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的二分格局发生变化,它一方面赋予社会和个体竞争动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不仅经济与科技发展呈现强势,而且在竞争评估中,物质的、科技的成果因其有形和能被指标化,可以进行直接比较而显示出价值与利益上的差距,因而人们可直接感受到它的作用而具有价值优位。而隐藏和渗透在这些物质的、科技的成果后面的精神动力、道德品质和政治因素,则因其无形且无法量化、指标化,因而很难显示差距而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与作用。这就容易使一些人的物质价值、工具价值取向突出,而精神价值、人文价值取向淡化。这种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经济与政治、眼前与长远不平衡的价值取向,不仅已经引发了诸如各种腐败、假冒伪劣、唯利是图等社会丑恶现象,而且导致了一些人精神动力不足甚至精神疾病,影响工作和生命质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竞争、经济与科技强劲发展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沿课题研究。

3.在文化多元化、社会发展多样化条件下发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社会组织、多种生活方式并存,以及多元文化交汇的发展格局;必须在开放中继承过去、借鉴西方、吸收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形成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丰富多彩的发展局面。这种多样化发展不仅使我国过去的“大一统”社会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但在社会多样化,特别是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影响下,一些人不仅容易脱离正确目标而产生偏差,而且难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的价值追求。资本主义社会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追求的是物质与享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现阶段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多元文化影响下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除了以上前沿问题之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于创立时间不长,不仅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因此,学科也有一些迫切需要突破的前沿理论,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源的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等。解决这些前沿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与前沿性的关系

之所以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是为了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尊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特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根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成为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之所以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一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遇到现实性、前沿性难题;二是人们迫切需要回答没有完全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三是这些问题正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认识其本质、揭示其规律。如果这些前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好,许多人就会面对这些问题迷茫困惑、心情郁闷,影响工作与发展。因此,把握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问题,是为了适应和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突破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与行为规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创新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主导性主要讲学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前沿性主要指学科建设的方位或部位,这是二者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不等同于前沿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也不能替代主导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也有内在联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指导、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是贯穿于学科建设始终、渗透于学科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特性,理所当然地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向和要求,确立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实际与理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的最新体现。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确立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就会失去方向与准则,甚至可能把违背主导的问题确立为前沿问题,这样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引向歧途,造成思想混乱和对学科的损害。忽视学科建设的前沿性而片面强调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学科理论肯定没有发展与突破,学科建设也会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样的学科就会失去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地位,其主导作用也会缺乏力度甚至会丧失。因此,必须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是在开放环境与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的,面对着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坚持主导性与前沿性都有难度。坚持主导性的难度在于:

1.不断面临各种错误思潮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错误思潮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表现为两种形态:其一,企图以理论形态冲击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主张改变指导思想或指导思想多元化,诸如,以文明史观代替唯物史观、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马克思主义指导;以民主社会主义替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企图;借口民族理论主导否定马克思主义主导等。其二,试图以实际形态突破我国政治与道德规范,诸如企图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改变我国政治体制;以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道德冲击社会主义道德等。这两种倾向的实质,就是用异质的“多样性”取代、淹没社会主义主导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导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主导性,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定不移地维护、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智育和主知主义教育倾向的影响,有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记忆、应试而忽视思考,过分注重理论的阐述而忽视内化和运用的倾向,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形式化、工具化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知轻情、意、行,即只注重知识认知,忽视价值认同、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是缺乏功能主导的表现。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矛盾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环境的问题与矛盾,例如,社会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矛盾、风险危机冲击与理性思维培养的矛盾、资产阶级价值观影响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导的矛盾等;也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与矛盾,例如,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人对思想政治的需要与人意识不到需要的矛盾等。不同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分析、判断这些问题与矛盾时,往往各有侧重,这就涉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确定。

因此,我们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内涵,进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前沿性的分析与判断,即进行指导理论判别、教育目标辨别、教育内容分析、概念运用鉴别。

标签:;  ;  ;  ;  ;  

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和边疆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