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知识理论_系统评价论文

信息知识理论_系统评价论文

信息识知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识知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识知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Paul Zurkowski第一次引入信息识知概念,并认为那些把信息资源应用于工作中的人们称为信息识知者。因为他们掌握了多种技术与技能,能够使用多种信息工具和信息源为他们的问题建立信息解答[1]。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在198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信息识知是个人认识所需信息和有效地查找、评价和使用信息的各种能力。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怎样组织信息、怎样发现信息、怎样以一种他人可向他们学习的方式使用信息[2]。C.Doyle把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人定义为[3]:①认识到信息需求;②认识到准确、全面的信息是聪明决策的基础;③识别潜在信息源;④开发成功的检索策略;⑤存取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它技术在内的各种信息源;⑥评价信息;⑦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⑧把新信息集成到现存知识体中;⑨在思索和解决问题中使用信息。M.F.Lenox和M.L.Walker也认为,信息识知者是指那些具有分析和评价技能、能够系统地表达研究问题和评价研究结果、检索与存取各种信息以满足他或她的信息需求的人[4]。而Jeremy J.Shapiro和Shelley K.Hughes提出信息信息识知在本质上、广义范围内应该被确定为一门新学科,它通过提供怎样使用计算机和存取信息来决定性地反映信息的本质、技术基础和信息对社会、文化、甚至哲学的关联和影响[5]。 信息识知不同于科学识知。科学识知是制定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进行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方法的知识与认识。具有科学识知的人能够探求或制定有关日常问题的解答,还能描述、解释和预测各种自然现象[6]。从这个定义可以得知科学识知比信息识知范围更广、 内容更丰富。信息识知也不同于信息认知。信息认知是认识和处理信息质和量的关系的能力。具有信息认知能力的人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最需要而且最适合的[7]。对信息“质”的真伪、 准确与否的判断是信息认知的一个方面,对信息“量”的不足与多余、充足与过剩的控制,则是信息认知的另一方面[8]。信息认知成为信息识知的一个主要方面。

2 信息识知能力标准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认为,具有信息识知能力的人应该能够满足如下要求[9]:

●确定所需信息的本质与范围,具体包括:①定义和积累所需信息,②识别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潜在信息源,③综合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代价与收益,④对所需信息的种类与范围进行重新估价。

●有效地存取所需信息,具体包括:①为存取所需信息选择最适宜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②构建和执行有效的检索策略,③在某些必要情况下改善检索策略,④应用不同方法检索网上信息或进行独立检索,⑤提取、记录和管理信息及信息源。

●选择性地评价信息及其资源,把所选择的信息加入知识库或价值系统。具体包括:①从收集的信息中提取并概括其主要观点,②接合和应用最初标准来评价信息和信息源,③对主要观点进行合成,构造新概念,④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来确定增值、矛盾或信息的其它特性,⑤确定新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系统有影响,并采取步骤来调和各种差异,⑥通过与他人、主题领域专家或实践者的交流证实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说明,⑦确定最初提问是否需要修订。

●单独地或作为一组成员有效使用信息以实现某个特殊目的。具体包括:①应用新旧信息来设计和开发某种成果或能力,②修订成果或能力的开发过程,③把成果或能力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人。

●了解围绕信息利用中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和合法地存取和使用信息。具体包括:①懂得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②遵循与存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关的法律、规则和学校规章制度,③善于利用信息源来传达成果或能力信息。

3 信息识知内容框架

信息识知主要包括如下七种识知:

●工具识知。工具识知是懂得和应用当今实际的和概念的包括软件、硬件和多媒体在内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础、算法基础概念、数据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和协议等。

●资源识知。资源识知是了解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格式、形式、位置和存取方法的能力。资源识知包括对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组织等。

●社会——结构识知。社会——结构识知是了解信息如何在社会定位和生产的能力。这意味着知道信息是如何地适应各种生活,各种机构和社会网络(如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社区小组)如何生产和组织信息与知识,以及形成信息的社会过程(如出版学术论文的流程、目录服务器与共享兴趣组或某个专门图书馆读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识知。研究识知是懂得把有关信息技术工具运用于当今各种科研和学术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大学研究识知教育应该包括与学科有关的计算机软件,以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模拟,同时了解这些软件在概念与分析上的局限性。

●出版识知。出版识知是以电子方式、文本与多媒体格式(包括通过万维网、电子邮件、分布式列表和CD-ROMs)设计和出版研究内容, 并把它们推广到电子公共领域和电子学术团体的能力。

●新技术识知。新技术识知是不断适应、了解、评价和利用连续出现的信息技术来避免受困于原有工具和资源,并制定决策来采纳新技术的能力。这包括了解技术与人类、组织和社会的关联,以及评价标准。

●鉴定识知。鉴定识知是评价知识、人类与社会的优势与弱势、潜力与局限性,信息技术的利益与代价的能力。这包括用历史的、哲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4 信息识知技能与步骤

信息识知技能对于保证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成功是十分必需的。解决信息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步骤[10]:

第一,确定信息需求。认识需要存在的信息并定义这种信息需要是解决信息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步,人们可以:①识别信息的不同应用目的,②把需要信息排列在参考框架中,③说明需要信息与先前知识的关系,④利用不同提问方法设计信息问题。

第二,构造检索策略。一旦形成信息问题,人们接着必须制定一个检索方案来:①决定哪些信息是必需的,②建立灵感和组织方法间的直观关系,③选择和利用与主题相适应的直观组织法,④详列关键词、概念、标题、主题词,⑤说明使用多种信息的重要性,⑥识别潜在信息源,⑦确定评价信息源的标准。

第三,寻找信息资源。人们应该从各种信息源中寻找有用信息:①利用学校图书馆目录和其它书目工具寻找印刷型、视听型和电脑化资源;②利用在线数据库、馆际合作、电话和复制技术寻找校外信息;③利用通讯信息代理来寻找另外的资源;④通过会谈、调查和信件咨询等方式来利用读者(用户)信息源;⑤通过与图书馆媒介专家和老师商谈来确认信息源;⑥利用信息内部结构(如索引、内容表、互见等)和电子检索策略(如关键词、布尔逻辑等)来访问信息资源中的专用信息。

第四,评价和了解信息。一旦人们寻找到可能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这包括:①快速浏览主要思想和关键词,以确认相关信息,②区分主要和次要信息源,③断定信息的权威性、现实性和可靠性,④区分事实、意见、宣传、观点和偏见,⑤识别逻辑错误、省略、概念的交互关系、信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⑥分类、分组或标记信息,⑦区分原因和结果,⑧选择最适合于人们学习的格式,⑨在某些情况下,重新修订和定义信息问题。

第五,解释信息。评价信息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特殊信息问题:①用自己的文字概括信息,准确和清楚地解义或引用重要的事实和细目,②把所收集的新信息与旧信息合成,③用一种新方式组织和分析信息,④把所收集的信息与原问题进行比较,并调整策略,必要情况下寻找附加信息或重新检查信息,⑤根据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解释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第六,交换信息。这包括:①利用检索信息来确认问题的结论与解决办法,②确定交换信息的某个目的,并确认将来的读者(用户),③选择合适于读者(用户)和目的的格式(如文字型、口语型、视频型等),④制作一个原件(如演说、研究论文、录像带、剧本等),⑤遵照版权法规,提供合适的资料。

第七,评价成果和过程。只有通过对解决信息问题的最终成果及其步骤进行评价,才能确定它们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人们可以自我评价或由他人评价其成果与步骤:①确定结果和设计方案满足所定义的信息需要的程度,②对研究问题、研究策略、资源或解释是否应该扩大、修订或其它方面的改善进行进一步思索,③对需要人们更深地了解、发展技能或实践的过程和步骤进行重新评价。

5 信息识知与人机交互的联系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研究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HCI研究是多学科的,包括计算机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工艺学、数学、软件工程、认识科学、社会学、认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信息识知是两个彼此相关而非分离的领域,它们的相互联系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5.1人机接口。人机接口成为连接信息识知者与信息资源的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信息识知者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和评价国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如去除噪声资源),而且可以与国内外各种人士实时对话与通讯,实现远程教学、远程诊断和其它类型的远程操作。5.2匹配模型。 匹配模型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用户模型或任务陈述与计算机系统相匹配,如果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不能对任务产生共同或共享的认识,他们之间就不能实现通讯。查找信息既是信息识知的需要,也与信息系统过程(如查询)有关。而HCI研究者认为计算机的某项查询是由信息搜索者检索系统的意识模式来驱动的。5.3语用和语义内涵。语义内涵适合于通讯的文字解释, 语用和语义内涵取决于对系统状态的理解、说明和评价。信息识知者首先应该能够理解、说明、评价和通晓某个查询的系统反应,才能达到信息识知的设计和评价要求,不管这个系统是否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反应和对系统状态的理解、说明和评价也构成人机交互的反馈。5.4提问式。提问式需要两种变换:一是用来接合信息搜寻者词汇与用来存取内容的系统词汇的语义变换,一是信息搜寻者完成任务的策略和措施与系统接口所允许的规则和特征的行为变换。例如,当信息搜寻者把需要信息的相关词语映射成一些允许访问信息库内容的检索词时,就执行了语义变换;当信息搜寻者把心理目标或变量映射到控制系统变量和状态的系统物理机制上时,就属于行为变换。

根据信息识知与人机交互的联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国会图书馆联合开发了国会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的人机接口。人机接口是按照用户与信息资源交互最大化和对系统本身关联最小化的原则和支持浏览和检索策略的原则设计的[12]。研究人员为“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接口开发了一种专用馆藏浏览器,它应用动态查询原理来探测、过滤和选择馆藏:为库利奇馆藏(Coolidge Collection)开发了名为WebTOC的一般馆藏浏览器,能够适用于未处理过和处理过的馆藏。这两种浏览器能够提供对大量馆藏或条目的一般观察,使用户了解资料数目和属性。“美国记忆”馆藏浏览器的动态查询把检索规范与结果显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扩展了直接操作法人机交互的检索任务。接口具有可视的馆藏观察和提问表示特征,用户通过与接口交互就可浏览数据库。检索结果可以即时、连续地显示出来。WebTOC应用两种不同策略能够自动产生国家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的等级表:一是跟踪现存连接,一是利用下层目标与文档结构。前者适合于现存网址,后者适合于那些未产生连接、索引或注释的新的数字化馆藏。

标签:;  

信息知识理论_系统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