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蒲壮文

(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部 637300)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开展临床试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疗法,研究组实施常规疗法联合BiPAP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分布与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实施BiPA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疗效,还可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

【关键词】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慢性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38-02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BiPAP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sleep apnea syndrome.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sleep apnea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BiPAP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and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P < 0.05).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of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indexes related to endothelial func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nd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indexe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BiPAP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sleep apnea syndrom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improv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Key words】Bi level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Sleep apnea syndrom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研究显示[1],存在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此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高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且显著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意识到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应当考虑原发病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应当将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肺功能作为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鉴于此,本研究特开展分组对照试验,并且将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疗法引入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门诊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利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本次研究所有纳入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中48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22例,年龄52~89岁,平均(63.4±7.6)岁,慢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程分别为1~5年、3个月~5年,平均为(2.6±0.4)年、(2.1±0.3)年;参照组中48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7例、21例,年龄50~88岁,平均(64.2±7.9)岁,慢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程分别为1~5年、2个月~4年,平均为(2.6±0.3)年、(2.1±0.4)年。研究组与参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入选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分别符合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应的研究条件,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未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有其它类型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有其它类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存在有BiPAP疗法禁忌症者。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各自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心功能、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稳定酸碱平衡、纠正患者睡姿等,另外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研究组与此同时均接受BiPAP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选择自主通气模式,将呼吸频率、吸气向压力、呼气向压力等参数分别设置为14~18次/min、4~8cm H2O、2~3cm H2O,每天晚上给予6~8h的持续治疗,且治疗时间可随着病情好转不断缩短,持续治疗时间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临床疗效根据症状变化确定,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运动功能也显著改善者记为显效;将临床症状、心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均有所好转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为好转率与好转率之和。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作为评定指标;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末容积、左心室收末内径作为心功能指标;将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作为肺功能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分别借助t和检验,等级比较借助非参数法秩和检验,均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48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40例、7例和1例,参照组分别有29例、8例、11例,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显著(U=10.204,P=0.000),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77.08%,组间差异存在有显著性(χ2=6.951,P=0.002)。

2.2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研究组治疗前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分别为(64.3±5.9)mg/L、(29.2±3.1)μg/L,治疗后分别为(46.8±4.2)mg/L、(22.4±2.5)μg/L;参照组治疗前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分别为(63.9±5.7)mg/L、(29.0±3.0)μg/L,治疗后分别为(52.8±4.1)mg/L、(26.8±3.2)μg/L。组间治疗前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t=1.096、0.951,P>0.05);治疗后两组水平均较本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t=15.486、14.307、10.201、9.853,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7.842、6.918,P<0.05)。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考组比较,bP<0.05。

2.4 肺功能变化

研究组治疗前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2.0±0.2)L、(72.4±3.6)mL,治疗后分别为(2.7±0.4)L、(82.6±4.3)mL;参照组治疗前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分别为(2.0±0.3)mg/L、(72.1±3.3)μg/L,治疗后分别为(2.3±0.3)mg/L、(77.9±3.5)μg/L。组间治疗前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t=1.2.01、0.783,P>0.05);治疗后两组水平均较本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t=12.954、13.096、10.287、9.801,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9.805、7.248,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前者的发病率大约为0.9%,而后者的发病率大约为2%-4%。既往研究显示[2],慢性心力衰竭很有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得出此项推测的主要原因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率大约为60%,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人群。另一方面,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常规的治疗中并不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应用效果也存在较高的上升空间。因此积极探讨高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效果作用显著且积极。

BiPAP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创的通气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根据既往临床研究对该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①改善临床疗效,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脑钠肽水平,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②改善心功能,主要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其功能发挥理想的治疗作用[3];③改善肺功能。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来说,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肺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并且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暂停,而通过此种微创性的正压通气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成效[4]。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中引入BiPAP疗法对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肺功能及心功能均有显著且积极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肺功能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在治疗后均较参照组显著改善,证实该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确具有多方面的理想作用。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实施BiPA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肺功能以及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秀平,贺钰梅,汪丽丽,等.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1):4289-4291.

[2]高蕾,王丽丽,王岚.BiPAP呼吸机对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天津护理,2015,23(3):207-209.

[3]林建良,郑辉才.无创BiPAP呼吸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7):118-120.

[4]李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无创BiPAP呼吸机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56-157.

论文作者:蒲壮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蒲壮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