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94-01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对于失去中考压力的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途径之一。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地理教师要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挖掘地理知识本身的兴趣点去吸引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地理小故事、地理小笑话、地理谜语、各国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或是包含地理知识的歌曲、谚语、成语、对联等内容都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就定能吸引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时,学生对“宇宙”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师只要把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故事一讲,然后说:“孙悟空是不是到了天边呢?没有,他翻百个跟头也不能到达天边。”学生就能形成“无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么“宇宙”就是无限大的空间,无限长的时间。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通俗易懂,且易生趣,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地理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例如,地球知识在小学自然、地理课中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如果再教学生用小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则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兴趣的大小,与他对那件事物的熟悉程度和关系密切与否有很大关系。
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与生活分不开,在生活中有可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工业区位选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现实举例:一度被誉为广州“特一号”的广州乙烯工程,投资80亿元,仅试产3个月就停产了,每天要负担200万元的贷款利息。让学生对此案例进行讨论,由于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得到了如下结论:工业布局要依据客观科学的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活形象的实例,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起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来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设置一些令学生迷惑不解、好奇关切的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时区日界线”时,可用悬念引入:“妹妹年龄一定比姐姐小,但却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悬念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再说具体例子:有个孕妇,在一艘航行中的海轮上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婴,但结果在日期计算时,却发现妹妹比姐姐大一岁,为什么呢?这就跟“日界线”有关。学生们为了解这个悬念,上课时一定会认真听讲,整节课思想特别集中,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知道这是因为海轮于1月1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即跨过180度这条经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变为去年的12月30日,这样妹妹就会比姐姐大一岁,由此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就能很快、很熟练地理解并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从全方位、多感官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大量的抽象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富有真实感。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讲,学生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而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因为从“刺激―反应”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动画效果最好,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
五、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掌握课本知识。如对于区域地理的教学,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国’或‘××区域’”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又如在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的教学时,可将学生分组,各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预习课文,熟悉各自所代表区域的名称、气候特点和代表性动植物。同时要求各组同学自己分工,准备好有关代表性动植物的教具(如玩具、卡片等)。在教学过程中,选出几个导游,要求“导游”走到哪一个区域时,该区同学依次说出该地区名称、自然环境的特点、人文方面的特点等内容,并举起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教具,同时要求其他同学掌握该地区的内容。游戏结束后,教师再集中播放四大地理区域自然、人文方面典型的影片,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程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2014(01)
论文作者:库尔办江·合力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地理知识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