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性变动、区域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论文

人口结构性变动、区域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高 艳(海口经济学院 海口 571127)

内容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并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人口结构变动一方面会导致政府加大对福利支出的投入,减缓经济转型进程,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也会带来明显的“银发经济”,提升服务业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本文基于区域创新视角,使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2002-2017年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证明,从全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区来看,人口结构失衡与经济结构升级存在明显负相关性;从中部经济区来看,人口结构失衡产生了较强的“银发经济”特征,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和总体经济结构升级。而区域创新则存在较强杠杆效应,能够有效减缓人口结构失衡对经济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但这一效应在中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老龄化趋势 区域创新 经济结构转型

引言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20年的人口结构重心将逐渐向高年龄人口偏移,形成失衡人口结构。大量研究表明,老龄化人口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低迷,消耗大量福利性支出,减缓产业结构转型速度,对我国总体经济结构转型造成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认为,老龄化人口并非累赘,由于我国居民保守的消费策略和偏好储蓄的投资策略,人口老龄化会使服务业、旅游业及医疗行业得到较大发展,形成规模化的“银发经济”,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大幅增长,有助于产业结构完成转型。桌乘风和邓峰(2018)的研究中还提出,区域创新是紧密关联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直接从高素质人口的比例中得到体现。基于这一思路,本文考察了人口结构性变动、区域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关文献综述

孙雨露等(2018)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描述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问题在人口,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和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导致我国不得不改善产业结构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就业结构逐渐失衡,导致摩擦性失业的产生,不仅浪费了劳动力资源,还限制了产业发展潜力。王先菊(2016)则从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重构了上述问题,认为我国人口结构失衡也能够带来相当规模的经济效益,人口结构失衡能够帮助产业结构回归更合理的状态。李豫新和程谢君(2017)的研究认为,“银发经济”主要表现在老龄化人口对医疗健康、旅行服务等产业的需求,能够促进消费经济增长,

激光氧分析仪A表和B表均测量再生炉内的氧体积分数,2台表均在同一水平线,平行距离约1 m,但在实际测量中A表和B表的测量偏差值达到±(0.3%~0.7%)。起初怀疑是其中1台仪表的管线漏气,使空气中的氧进入管道,导致仪表测量值高于另外1台仪表,试漏密封处理后,2台仪表仍然存在偏差。结合工艺流程及工艺设计后发现,工艺再生炉视窗存在一路仪表风,其作用是冷却视窗,由于该仪表风距离2台仪表测量点较近,导致仪表测量值存在偏差。关闭该仪表风后,2台仪表测量值接近,但由于该冷却风作用是保护视窗,设计要求不能关闭,重新打开仪表冷却风,2台仪表之间又出现了偏差值。

进而帮助我国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有利影响。上述两种角度在理论层面均具备合理性,但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明显遗漏了某些重点要素,因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分歧。周阳敏和张贝贝(2016)将创新要素纳入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的研究,认为区域创新的核心是劳动力素质所导致的,高水平劳动力带来了更强创造性,进而通过区域创新提升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创新要素紧密关系了人口结构变动和经济结构转型要素,并就这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医学专家”实为婚庆主持,“公益组织”竟是不合法机构,“免费体检”暗藏敛财“套路”……不久前,公安部公布一起保健品诈骗案,揭露了犯罪团伙的种种手段。警方提醒,保健品诈骗已走向公司化运作,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控制变量。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本文还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力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区域内经济基础水平的象征,在不同经济基础上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会存在不同阻力,考虑这一因素,能够平衡区域经济基础所产生的影响;城镇化水平所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口结构变动速度不均匀;产业技术进步幅度的不同,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结构转变方向;地区内对外开放程度,不仅直接决定了区域进出口水平,还影响产业结构布局和演进方向;同时,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干预,也会导致产业机构的调整。这些控制变量分别反映了经济结构转变中的某些特征,便于观察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公式(1)、(2)中,i表示对应地区;t为对应年份;IS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指数;W为模型的空间权重矩阵;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PS和IN分别代表人口结构变动指数和区域创新情况;公式(2)的交互项β3(PSit*INit)表示区域创新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动所产生的杠杆效应;x为控制变量的向量组合;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公式(1)中,空间权重系数矩阵的构造方法较为多样,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0-1矩阵、经济权矩阵及地理权矩阵。对于经济结构升级效应而言,人力资本的变动是核心源泉,故在本文分析中,高水平劳动力比例的增加及空间流动会对经济结构变动产生较强的空间关联效应,要素流动的内在作用成为空间关联性的最佳理论解释。本文采用引力模型作为空间权重系数矩阵,以更加贴合分析方向。在代理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采用R&D人员比例作为区域内高水平劳动力资本,这一类人员所产生的结构性变动就可以联系人口变动、区域创新和经济结构变动三个维度,其空间强度为:

公式(3)中,i、j表示两个不同地区;RPij即为高水平人力资本结构产生的空间关联性;n为放大效应的常数,本文将其取为1;Pi和Pj分别表示两个地区参与R&D创新的人口数量;Dij表示i、j之间的中心距离。上述变量的代理指标均可以在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网站的高精度地图中进行测算。引力结构模型认为,人员数量变动还与产业距离相关,越远的地区之间的人口变动,其空间效应越小,将上述模型扩充为矩阵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外,语文教师还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善于借助多种与课本教材相关的内容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公式(4)将各个不同区域空间相关性指数结合成矩阵形式,从而可以用于本文的计量模型之中。

(二)变量说明

公式(5)中,IS表示经济结构升级的水平,该指数代表了各个层次(m=1,2,3)产业在总产值中的占比,IS数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约倾向于高层次产业结构,其经济结构越好。

经济结构升级指标。已有文献中对于经济结构的衡量,往往从产业集中和外部性角度出发,常用的包括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HI)、勒纳指数(Lerner Index,LI)、经济多元化经营单元数(也称鲁梅尔特数,Rumelt)等方法。本文立足于经济结构产业层级变动,因此从三次产业变化的角度建立经济结构升级指数,该指数结合了产业集中度指数的方法,计算方法如下:

(2)由于锅炉汽包水位系统特征在实际工业过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故该项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对其它工业过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该种方法对改善实际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计算时期为2002-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网站、国家统计局及万德数据库,本文所需变量如表1所示。

区域创新水平指标。以往研究在衡量区域创新水平时,大多数采用专利作为技术信息的表征物,丁军等(2016)认为,直接采用专利数量衡量区域创新水平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专利性质的不同,所蕴含的技术含量也不一致。该研究认为,应该把专利数量细化为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对三种专利分别赋予0.5、0.3和0.2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进而计算出区域内实际创新水平,本文采用这种方法作为衡量区域创新水平指标。

人口结构性变动指标。根据桌乘风(2018)的研究预测,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社会整体将于2030年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具有双向经济效应: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扩大会导致我国福利性支出不断上升,退休人口还会导致人力资本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大量老年人口会推动我国服务业市场的扩大,进而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助于整体经济结构优化。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60岁以上人口数在总人口占比反映我国人口结构水平,当这一数值增大时,表明我国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2002年,我国东部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一定偏移,平均人口结构指数达到0.1621以上的省份仅有3个,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结构的不同层级之间相对比较均衡。但到2017年时,整体情况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同,结构指数达到0.1621以上的地区已经达到11个,四川平均人口结构已经突破了0.1911,人口结构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沿海和东南地区,与此对应的是,沿海和西南地区服务业发展增速也常年处于前列。

由于人口结构变动、区域创新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明显滞后影响,且本文主要是考察区域创新在人口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杠杆效应。在本文的预估计中,计算了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间的拉格朗日乘数及其稳健形式,LM-lag系数相对于LM-err系数更加显著,因此本文选取空间滞后模型作为研究模型,其表达式为: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过了两天,噩耗传来,水老师病逝了。送葬的人很多,远在上海的蒋海峰也陪父亲来了。他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还是没有孩子,问题出在自己,他彻底崩溃了。

表1中代理变量在实际计算进行了不同处理,例如GDP变量是根据基期(2002)进行平滑处理,构成区域创新指数的专利数合成中,采用了无量纲化处理,所有变量均取对数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由于西藏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本文的研究区域是除西藏外中国大陆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并进一步分为东部(12个省份)、中部(9个省份)和西部(9个省份)经济区域。

对系数进行估计时,由于采用的是空间自回归模型,需要消除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对各个经济区域内变量间关系进行检测,检测过程采用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由于主效应模型中的拉格朗日支持空间滞后效应的方法,本文采用公式(1)、(2)所表达的空间滞后模型对变量关系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代理变量选取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由表2可以看到,在人口结构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空间自相关系数ρ为负数,说明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了明显的逆人口转换空间效果,以中部、西部为代表的区域尝试控制人口空间流动,以推动本地经济增长,需要指出的是,投入R&D研发的高素质劳动力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这些地区通过阻止创新型人才流动,以推动本地经济结构转变。对应到实际情况中,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东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更加充分,造成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帮助东部经济结构升级(东部的空间自相关系数ρ为正数),中西部高素质人才缺位导致人口结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导致整体产业创新乏力,难以对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而东部的人才流动带来了较高溢出效应,提升了产业创新和经济活力。表2结果证明,我国人口结构失衡对经济结构升级产生了较强负相关作用,区域创新能够减缓这一负相关性。同时由于产业基础所产生的空间异质性,在中部地区这一结论并不成立。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人口结构变动、区域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三个指标间的实证分析模型,研究了人口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充分发掘了区域创新的杠杆效应。可以看到,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走入非均衡状况,全国经济结构转型都遭遇明显阻碍,人口老龄化导致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资本水平不断下降,而东部地区在系数上虽然表现为负数,但并不具备10%区间以内的显著性,说明这一阻碍效果在统计学中并不明显。与上述情况相异的是,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失衡对经济结构优化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两者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这一结果与李翔等(2018)研究中的结论一致,即中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银发经济”:首先,中部地区高年龄人口增多时,由于中部人力资本储备较高,且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偏重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导致新生劳动力普遍存在摩擦性失业情况,人口结构变动反而为新生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其次,因为老年人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使得中部地区服务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在中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结构升级。

除此之外,研究还说明区域创新在人口结构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动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从实证结果来看,区域创新对结构变动的负面效果起到了较好抑制效果,本文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技术创新带来的劳动力水平上升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劳动力人口的下滑,同时会帮助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模式向技术密集型模式过渡,对人口数量要求下降的同时促进了人口质量发挥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有效帮助企业结构变化;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区域创新的不断上升能够帮助信息、教育、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资本增值,而人口结构转变并不会对地区创新产生削弱作用,从而能够扭转人口结构性变动所导致的不利后果。对于中部产业而言,区域创新则表现出不明显的杠杆作用,这也与前文所分析的中部传统产业结构有一定联系。由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提升有限,反而会削弱“银发经济”对低技术服务业(餐饮业等)的挤出效果,因此在中部地区会出现明显的空间异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卓乘风,邓峰.人口老龄化、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人口与经济,2018(1)

2.孙雨露,李正升,曹洪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测度及预测[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3.王先菊.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在消费结构优化中的机遇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4.周阳敏,张贝贝.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Feder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

5.李豫新,程谢君.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消费效应分析—基于西部12省区的面板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6.李翔,邓峰.区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7)

7.丁军,黄茹,吕拉昌.基于专利授权数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多尺度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6)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人口结构性变动、区域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