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体思想凸显《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论文

人民主体思想凸显《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论文

人民主体思想凸显《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

李文武

摘要: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阐述,既表达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也凸显了其崇高的理论品质。人民主体思想表述为:人民是实践主体,揭示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是价值主体,揭示了社会发展终极关怀。人民主体思想激励了一大批中国的先进分子投身到革命的行列,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鼓舞着人民继续开展伟大斗争,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勇往直前。

关键词: 人民;人民主体;理论品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人民主体思想则恰恰体现在唯物史观阐述之中。《宣言》明确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1,这也是《宣言》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探讨的主要议题。[2]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出,人类真正的解放或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存在是无产阶级毕生奋斗的目标。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似乎也可以表述为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历史发展科学。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宣言》中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前提,也充分展示了《宣言》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品质。

一、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民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人民的一种“自主活动”状态,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人们必须占有现有全部生产力的总和,即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掌握生产力并逐步占据主体地位,使自身的一切活动都变成自主活动。所谓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3]580

马克思关于“自主活动”的阐释正是在赫斯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他认为自主活动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只有人们的交往活动不再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时,这种交往活动才是一种自主活动,即人们可以自由地支配各类外部社会条件,以此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可见,马克思所阐述的“自主活动”的对立面实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强制劳动”。张一兵认为马克思所阐述的“自主活动”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的自觉自由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是指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4]150综合而言,马克思的“自主活动”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真正解放,即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明确指出:任何历史时期人们所能获取的自由都是在生产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一定历史时期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只能支持少数人的发展,绝大多数人则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3]507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谓的少数人分别是资产阶级、贵族、自由民等,而所谓的多数人分别是无产阶级、农奴、奴隶等,阶级关系的存在使得这些少数人对这些多数人的压迫已然成为社会事实,也就是对人民(无产阶级)的压迫。在马克思看来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需要具备生产力的发展与共产主义意识这两个条件。

式中:Qi —第i个换热站单个供暖季的耗热量(GJ);N—换热站个数;A—N个换热站总的供热面积(m2);tj —从供暖季第1天起,第j天的平均温度(℃);n—单个供暖季总天数。(2)水量单耗w。

世界一流军队,就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相适应;以战斗力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建设,在世界各国军队中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具备与世界最强对手抗衡过招、打赢制胜的能力。这样的战略安排,使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标准提高了,任务艰巨了。但前景更加美好,未来更加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宣言》对唯物史观作了科学的表述,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是这个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实践中,物质生产实践是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唯物史观的基点,而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直到人民主体的实现乃至人类社会的全面解放。

历史活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自身的活动过程,伴随着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民群众的队伍也将必然扩大。换句话说,只有人民才能够使实践的力量最终得以实现。马克思坚定地认为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但是不是起决定作用,是人民群众真正决定了社会意识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状况。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命题,即离开了人民群众,实践的力量就不能得以实现,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得以发展,一切就变得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宣言》第一次系统而具体地阐述了人民主体思想,阐述了人民何以是实践主体,何以是价值主体。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的各类遗留要素会不断随之消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得以真正确立,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会成为人民主体实现并走向解放的桎梏。可见,只要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人民存在,《宣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二、人民是实践主体

那么,如何理解人民的本质呢?马克思认为应该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出发理解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阐述了要从人的实践活动去考察社会历史才能理解人作为实践的存在物的状态,由此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703这就是说,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获取足够的物质资料,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生产力水平紧密相关。人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将自身从实践中扩展到人所生存的世界,可见,人在实践中生成了自身,也改造了自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其二,人民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意识。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它必须依靠人民的推动才能实现。当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时期,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运作过程中,人民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阶级,但必须建立在人民觉醒的基础之上,只有无产阶级中的绝大多少成员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萌发出真正的共产主义意识,即一种彻底革命的意识时,人民才算是真正觉醒了。因此,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的阐述中明确指出,人们的共产主义意识实际上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也是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五原县探索盐碱地改良的多种技术路径,多种合作模式和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科技引领、企业带动、统筹推进,盐碱地改良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筛选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新产品36个,因地制宜试种抗盐牧草新品种30个、向日葵新品种50个、玉米新品种30个、施用肥料新品种33个,让项目区成为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平台。通过实施“五位一体”工程以及上膜下秸、暗管排盐等技术创新,特别是“五位一体”技术,应用“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调理剂以及种植耐盐作物”的技术结合,使出苗率达到50%-80%,老百姓常说,“盐碱地掺沙等于上粪肥,年年有好收成。”扎实有效地推进了五原的盐碱地改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3]258在他看来,以往受黑格尔影响通过考察精神劳动的变化发展考察社会历史的做法是错误的,真正的考察要素是物质生产劳动,精神劳动只是物质生产劳动的派生物。于是《宣言》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阐述了人民是社会实践主体的理念。

第三,焊接材料。600MPa高强钢焊接材料,埋弧焊焊丝(S AW):H08M n2M o A(ϕ4.0mm);焊剂CHF113,焊剂使用前300~350℃烘焙2h;气体保护焊(GMAW):HTW—60(ϕ1.2mm),保护气体Ar+CO2。800MPa高强钢焊接材料,埋弧焊(SAW):SG—80(ϕ4.0mm),焊剂OKFLUX—SG80,使用前350~400℃烘焙2h。气体保护焊(GMAW):HTW—80(ϕ1.2mm),保护气体Ar+CO2。

《宣言》中处处表露出人民才是价值主体的观点,1882年俄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对俄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其实质是想告诉人们一切国家的社会革命都必须发生在必要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只有这样,人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在马克思看来,认同资本主义的体制及生产形式,就相当于将人民推进火海,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人阶级的革命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人民的价值主体,避免人民“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3]464事实证明,俄国在后来的社会发展历程中,虽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一切国家的革命和社会生产关系都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痛苦却少于西方各国,可以说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跨越”。

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或者说是生产力发展的掌控者,无论是社会生产实践,还是革命实践,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核心。

其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民实现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解答了“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单个的人才有可能被普遍的个人所取代而建立起人们普遍的社会交往,地域性的个人才有可能被历史性的人民所代替,那么,世界性的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特别指出,当人类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时代,人们的生存实质上处在一种“异化”的状态,只有人民不堪忍受这种状态,或与那些掌握资产的人们彻底对立起来,人民主体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之上,即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能够支撑其所对应的生产关系。[3]538

三、人民是价值主体

《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追求人类社会的全面解放而共同努力,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是1864年第一国际刚刚成立时的那种状态了。主要是因为在社会实践与运动中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改良派,他们实际上只是一群希望消除各类社会弊病的“庸医”;另一类则是幻想派,他们是一群抱着空想社会主义美梦的门徒,属于欧文派和傅立叶派,仅仅只是纯粹的空想而不付诸任何的社会实践,结果是把自身变成了纯粹的空想者。最后的结局是这两类人都倒向了所谓的“有教养的阶级”这一边了。恩格斯指出,“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这是一种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处于本能的共产主义;但他却接触到了最主要之点。”[1]12可见,工人运动不是改良主义运动,也不是纯粹的思想运动或空想主义,它只有一种,那就是共产主义运动。

健康管理传入中国后,国家政策给予了较大程度的支持,使得健康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2016年8月,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单位支持的中国首届精准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精准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健康管理已经从经典的健康管理进入了精准健康管理的新高度。[8]精准健康管理是建立在个体基因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健康体检尤其是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解读等,对个体和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健康评估、干预、督导、健康教育管理服务。精准健康管理时代的来临无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9]

《宣言》在揭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同时,也深刻批判了不符合人民价值主体的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描绘了三种类型的不符合人民是价值主体形态的“社会主义”。一是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所谓封建社会主义。他们不付诸任何实践,仅仅只是想坐享其成获得各种社会权利,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坐等和空想,最终发展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出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没有真正开始的初始阶段,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虽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却没有找到无产阶级得到解放的途径,也没有看到人民作为价值主体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因而也不会理解人民在解放过程中的实践主体意义,所以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任何政治行动的主张,也没有任何革命行动的主张,空想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消灭阶级对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空想。二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反对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他们主张改良,但是实质上要迫使人民群众放弃暴力的革命手段,最终使他们的生存利益得以保存。三是德国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运动总体上持反对态度,实质上是代表小市民利益,其价值主体表面上看来是人民,本质上却是小市民,这一点必须明确区分。

《宣言》指出,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即指自由的个体完全具备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依附于以往的土地或者资本,其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并能在社会生产中得以自由发挥;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现在自由发展,人在生产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全面解放自身,因此在表达上自由和全面往往联系在一起,其实际上是一种状态的存在,这是一种对人未来状态的预设,也体现了人才是真正的价值主体。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人类真正解放的落脚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王国,在那里,人能够自觉地从事各种创造性的社会历史活动。《宣言》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预设,恰恰确立了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实践理念和目标诉求。它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9因此,《宣言》向全世界公开阐明了无产阶级本质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任务,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奠定了基础。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消灭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一切价值的归宿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四、《宣言》人民主体思想的启示

人民主体思想的阐释凸显了《宣言》的理论品质。首先,人民主体思想不断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它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其真理的强大力量就在于以人民主体为努力目标,指引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人民主体思想激励着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宣言》人民主体思想的阐述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总结,对理论的自觉有助于信仰的坚定,《宣言》从诞生到来到中国,促成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正是苦难中的中国人首先接受了人民主体思想,才激励了一大批中国的先进分子投身到革命的行列,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最后,人民主体思想鼓舞着人民继续开展伟大斗争。《宣言》表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决心,是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财富,面临各种挑战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主体思想时刻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继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02-0013-03

基金项目: 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基层党建重点特色项目(编号:DJ2018C25),项目名称“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党组织活动形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李文武(1982—),男,兰州交通大学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标签:;  ;  ;  ;  ;  

人民主体思想凸显《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