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_张绪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_张绪立

张绪立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444315

创新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然而,“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学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1.营造师生平等的观念。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了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共同的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2.营造尊重、信任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

1.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

2.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辩、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创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发现、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张绪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_张绪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