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王丽萍,高燕(通讯作者)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著的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心里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肿瘤;心理护理;化疗;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73-02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其所采用药物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脱发以及过敏反应等,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1]。特别是在化疗期间,患者不仅要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压力,还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化疗非常不利,如何有效的缓解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医学上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35例肿瘤化疗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共有7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区间49~74岁,平均年龄为(60.1±1.5)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乳腺癌9例,胃癌8例,直肠癌3例,肝癌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区间51~78岁,平均年龄为(61.3±2.9)岁;肿瘤类型:肺癌17例,乳腺癌8例,胃癌7例,直肠癌2例,肝癌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主要的护理内容包含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病情情况,用药和饮食方面的指导等。观察组患者主要是针对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化疗脱发者。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同患者的脱发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化疗后出现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后遗症的,在化疗前应根据患者对接受脱发程度做一些准备:例如事先向患者解释,让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化疗期间可以选择头戴冰帽,以减少头皮血流量,从而尽量的减少脱发,同时要向患者说明清楚戴冰帽会引起哪些不舒服的情况,鼓励患者出门戴假发或者帽子,并向他们说明化疗结束后头发很可能还会重新长出来,给予患者希望,减少他们对脱发的恐惧。

第二,化疗胃肠道反应者。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现象是每位肿瘤患者常见的情况,经常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应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周期,跟患者商量一下化疗时间,在化疗期间要积极的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特别是止吐、止痛以及增加患者食欲方面的治疗,并做好治疗前的不良心理反应干预。

第三,化疗体重变化者。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体重的增加或者减少是正常的一种情况,很多患者面对这种情况都会出现害怕的心理,为了消除患者的这种心理,应指导患者有计划的进行运动和身体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增强他们的自我幸福感。

1.3 观察指标[2]

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其中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方面的情况,采用SAS和SDS评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则表示心理状态越好;而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可以通过院内自拟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x-±s)代表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SAS和SDS评分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为(75.31±5.6)分和(71.31±2.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为(75.01±5.3)分和(71.02±2.3)分;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为(30.31±4.7)分和(31.58±3.2)分,而对照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为(50.41±5.2)分和(53.01±4.6)分;通过护理前后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没有差异,但是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肿瘤治疗,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过方法,但是治疗的时间非常缓慢,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折磨,而病情的复发性和严重性,给予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据相关报道显示,人机体长期在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将会增加病情的死亡率[3]。因此,对于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显示,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其中护理总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即94.29%VS74.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临床上,对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秦毅.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115+114.

[2]瞿松梅.心理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109+118.

[3]胡明彩.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4,(03):637.

论文作者:王丽萍,高燕(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王丽萍,高燕(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