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市政工程建设要求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市政工程施工安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现状;监管对策
引言
在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市政工程整体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能够重视安全管理,提高工程建设中各种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市政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的长期发展目标。一直以来,建筑安全管理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原因就在于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行业。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①通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市政工程有效建设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增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②通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能够确保市政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要始终秉承人本性发展原则,即在施工建设中将确保每个人的施工安全作为衡量工程施工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有效的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来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③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既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市政施工能否顺利进行。而掌握了施工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就能够使我们根据不同的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监控对策,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既保障了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也减少企业在经济上、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2.1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
市政工程普遍存在点多、面散、战线长的特点,大多施工项目存在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对外部环境的安全具有较大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中一般是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展,各个工序进度又不尽相同,往往是多个安全隐患并存,坍塌、窒息、中毒、机械伤害、触电、坠落等是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主要安全事件,市政工程所涵盖的排水、道路、管线、桥梁、给排水工程、暗挖工程或是垃圾填埋等均可能受周边原有管线、建构筑物等外部环境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也会对原有设施等产生一定的安全影响。
2.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安全管理难度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市政项目数量逐渐减少,市政行业市场的竞争也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往往市政工程的利润率已经很低,承包单位承接项目后必然首要考虑采用较少的项目成本以确保最终企业效益,所以一个项目部往往采用“精兵强将”上阵。作为项目经理,他也会考虑项目成本管理,在目前的施工现场项目部,一个人干几个人的事是普遍现象,机修工兼电工、电氧焊工,同时还做机械维修,这样的现象往往都是事故发生的潜伏性隐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我们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存在着视经济效益优先的错误观念。
2.3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导致安全管理松懈。由于市政工程施工步骤相对比较复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可以提前完工,施工队伍会日夜进行施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程量,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事故也会经常发生。再加上难以对施工安全事故做出预测和风险评估,施工企业单位不愿在安全管理领域内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市政工程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也没有及时的检查到位,整体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及时的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都很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后续事故的发生。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及其抱有侥幸心理,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为推动市政工程施工顺利展开、保障施工项目安全性能的支撑。然而,就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总体趋势而言,部分项目建设单位虽已经建立了安全监管制度、规章,但却在执行过程中因制度内容缺乏灵活性,造成该机制无法与具体市政工程施工现象情况相吻合。这就表明,若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监管机制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则工程将在施工阶段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监管对策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施工单位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定的处罚制度,针对存在的一部分不负责任的员工要严肃处理,对工作认真的员工,要给予合理的奖励。为了可以有效的推进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企业建立相应的监督组织和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全面实施,同时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的范围明确,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影响施工的顺利完成,还可以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更好的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要不断加强市政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施工水平,进而有效的保障了市政施工安全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强化施工过程监理控制,监理工作的核心是预控,及时的将各项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发现工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然后及时进行纠正和控制,防止出现更大经济损失。
3.2打造完善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组织保障体系
①市政工程企业负责人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在工程建设中对整个工程全面负责。为此,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监督安全组织机构成员由一批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施工人员组成,在细化分工和组织的密切配合下来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情况进行统一监督、检查和指导,在发现施工事故和施工问题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处理。②打造横纵向贯穿的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将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目标自上到下层层分解,强化组织,从而在市政工程内部形成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③打造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责。
3.3提升安全监管机制执行力度
为保障安全监管机制得以贯彻落实,推动市政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并做到将安全监管责任分配到个人,强制要求安全监管人员始终落实相关的安全施工规定。此外,为增强安全监管部门的强制性、执行力度与权威性,在工程施工阶段,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要将现有的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条例作为行为依据,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规范化的施工手段,对工程建设与推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检查,其中,检查方式需具备方法性与程序性,以便保障每个施工阶段的各项制度可得到严格遵守与落实。同时,在此环节,市政工程建设单位需致力于寻找工程施工阶段所潜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或问题,之后,对该类安全隐患的出现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及时采取高效的问题解决措施。
3.4加强施工现场控制
通过组织论对施工现场的人、物、管理、环境等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健全项目安全及文明保障体系,严格按要求编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项目开工前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督促承包人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学习培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督促承包人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求承包人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管理,把好安全生产“六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对施工危险性大、技术难度高、事故易发的分部分项工程,做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查工作,超过一定规模的,应对响应方案及计算进行专家论证和安全验算。监督施工单位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人证一致。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注重安全防护用品的投资,对施工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设施,在资金上予以充分保证。
结语
总之,在实际施工阶段,市政工程需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建立与之相关的施工安全监管机制。同时,由于“安全施工、以人为本”为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则,因此,为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工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施工管理人员需及时转化安全监管观念,即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落实施工安全监管机制的要求,以便改善市政工程的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刘丙荣.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7,43(1):252~253.
[2]张善忠.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门窗,2016(3):107~108.
[3]朱越.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9):57~58.
论文作者:周春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安全监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