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全国人大1980-2007年“高等教育”影印材料的分析_大学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 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人大论文,主题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3-0006-07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下文简称《高等教育》)是一份创刊较早的专业刊物。笔者以1980至2007年《高等教育》所转发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30年该刊转发论文的主题分布、重大及热点领域、问题以及来源期刊分布等信息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尽管已有一些文献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1][2][3][4][5][6]但以近30年《高等教育》转发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还没有。

事实上,以其他期刊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曾经有过,张小鸥[7]曾经选择了10种、《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曾选择了14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类似研究。相比较而言,本研究的特色在于所研究的文献历时较长,样本数量也相对较大。

对已有文献的研究,人们一般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即“界定分析单元”。由于研究对象并不完全都是研究论文,还包括一些政策、法规以及领导讲话、社论等性质的材料或文章。因此,为满足本研究的需要,笔者首先确定可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的标准并将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文章均排除在外。第一,政策性文件;第二,新闻报道与社论;第三,人物专访与传记;第四,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五,高校与院系工作动态介绍;第六,大学介绍与见闻;第七,讲话稿;第八,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建议;第九,会议纪要;第十,会议综述;第十一,书评;第十二,读者来信;第十三,原发表在报纸上的、字数少于A4规格2页的文章。

一、研究主题的分类框架

既然是主题分析,就是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归类亦即对“分析单元做量化统计”。究竟如何对主题进行归类,对本研究而言是面临的一个首要难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其后的内容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主题分类,学者们在类似的研究中也曾经有过尝试。陈学飞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一书中将其分为高等教育原理、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德育、比较高等教育、中外高等教育史共8个领域。在笔者看来,这8个方面与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很接近,带有某种学科特征,但却“并不是在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来划分的,有些方面相互之间的边界也难以全部清晰标明。……也仍然不能包括高等教育研究的全部内容。”[8]可见,在此书的主题分类上,尽管作者试图按照学科边界进行划分,但却很难完全做到。即使如此,仍可以将这种划分方法看作是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代表。另一种划分方法是以谢安邦教授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系列丛书为代表,此书将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主要按照高等教育问题或领域为依据划分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等10个方面。笔者连续曾5年参与该系列丛书的编写和研究工作,总体上感觉这10个方面涵盖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多数成果,但有时也遇到一些成果无法纳入到某个专题而另一些成果到底归入哪个专题是最恰当的等现象,这诚如主编所说的“也许还难以包括该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全部方面”。[9]看来,两种方法都无法做到既完全包括所有研究成果,又准确地对成果进行“定位”。

西方学者在同类研究中也碰到同样的困惑,他们在这方面也做过积极的探索。泰希勒(Teichler)认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包含四个知识范畴:高等教育的定量——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的知识和课程方面、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以及个体相关方面、高等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方面。[10]福瑞克曼(Frackmann)通过对西欧高等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五个“问题集”——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功能、知识和学习的性质、社会与高等教育间的协调机制、学与教、高等教育与欧洲一体化。[11]泰特(Tight)在对2000年除北美地区之外发表的英文出版物的研究时,整理出8个主题和问题领域,分别是教与学、课程设计、学生经验、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系统政策、院校管理、学术工作、知识。”[12]泰特在他的研究中同时指出,“我的分类同泰希勒和福瑞克曼的分类颇具可比性。但与他们的分类相比,我的分类更为细致。”[13]10可是,他也同时声明,“这并不是一份不容变更的清单——它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13]10可见,西方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哪位学者很有自信地宣称自己的分类就是最可靠的。不过,从以上三位有影响的分类中,仍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基于以问题中心的分类取向。我想这种取向也与他们所持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问题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的一贯主张密切相关。另外,有一点启示也特别重要,即任何一种分类都是建立在各自研究需要和研究对象基础上的。当然,研究者所具备的高等教育研究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究竟该怎样分类呢?一般而言,有两种标准,一是以研究对象为标准,另一种是以方法为标准。“以对象为标准,往往成了坚持客观性原则的标志;以方法为标准是以一种具体的方法为特征的”[14]。由于许多论文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时候并不是很鲜明,因此,笔者采用以研究对象为标准进行划分。首先,有关高等教育的研究大都围绕两个对象展开——高等教育和大学。也就是说,大多数论文要么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要么以“大学”为研究对象。这里的“高等教育”专指一种位于国家教育体系中第三层次的教育活动,亦指第三级教育。“大学”则指实施此种教育的各种机构。正是在这个想法的促使下,我最初就选择先分成两大类——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其次,由于此研究本身就是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再研究,毫无疑问,这表明了作为研究者的我十分重视该类研究,于是就将此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元高等教育研究。尽管这个主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我坚信它很重要,要给予充分重视。最后,由于有一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具有启蒙性价值,如国外一些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关于高等教育和大学的看法等观点的介绍与研究论文。这些成果的确很难简单地归入上述任何主题,因为他们所探讨对象的边界往往不是十分清晰。鉴于此,就相应地产生了第四个主题——高等教育思想。

在此过程中,各个主题之间的边界也逐渐清晰起来,论文主题分类“图式”也就构建起来了(见表1)。主题之一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是人们对何为高等教育和大学的认识,也包括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与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这类研究具有形而上的色彩,“是什么”是关键议题。主题之二的元高等教育研究主要指人们对自身研究历程的反思和认识,这类研究是为了帮助提升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学科地位以及推动学科本身的发展。主题之三和之四则分别强调如何实施高等教育和如何办大学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管理类问题的特征,“如何做”是这两个主题的中心议题。相应地,该类研究偏向于政策评价、对策或方案研究。当然,这并不是说,此类研究不注重规律或原理,而是指研究的侧重点或落脚点更偏向于对实际管理问题的咨询和解答。从研究的类型角度看,主题之一、之二可视为基础理论研究,主题之三和主题之四则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征较为相似。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些论文涉及某个二级主题下的许多子问题,很难明确归入哪个三级主题。因此,就在一些二级主题下建立了“总论”并作为三级主题,以便整理与分析此类论文。

二、研究主题的分布

为了统计与分析的方便,笔者将1980年至2007年共28年在《高等教育》上发表的文章全部录入到EXCELL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去除不符合前述标准的文章,有效文章即本研究的样本论文总数为6550篇。

图1 1980年第1期—2007年12期《高等教育》刊载文章篇数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度文章总数基本在300篇上下浮动,最少257篇(2007年),最多447篇(1998年),平均每年314.7篇。

(一)一级主题论文及来源期刊分布情况

在总共6550篇文章中,高等教育思想和元高等教育研究这两个主题论文相对较少,占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与此同时,大量的论文集中在关于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这两个主题,说明研究者更加关注如何办高等教育和大学的问题,也从一个层面验证了大多数所认为的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观点。在不同年度,各个主题的论文数量分布也不完全一样。

在来源期刊方面,被研究的6550篇论文共来自近600种期刊。一些期刊的论文被转载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高等教育研究》(武汉)在四大主题中均位居第一,显示出其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刊的独特学术地位,也反映出其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刊物中的水平和质量。在各个一级主题的前十位来源期刊中,绝大多数期刊均是2008年度CSSCI来源期刊。《教育研究》、《江苏高教》在四大主题中均进入十大来源期刊,显示出这两种期刊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进入其中三个主题的来源期刊有《比较教育研究》、《辽宁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

(二)最热门的六个研究领域

就二级主题看,各个主题的论文数和其占总数的比例相差悬殊,最多的主题有1286篇,占总数的19.63%,最少的主题只有5篇,占总数的0.08%。二级主题的论文平均数应约为332篇,超过此数量的主题有6个,但这6个主题的论文数却占总量的71.4%,这说明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少数主题上,也可以解释为“结构与发展战略”等6个主题为热门研究领域。并且,这些主题全部分布在“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两大主题内。进一步看,在前10名中,没有“高等教育思想”和“元高等教育研究”这两大主题下属的二级主题,这再次印证了上文的判断。

同时,在上述6个热门主题领域内,研究者对这些主题领域内的具体问题的关注度也不完全一样。

由表4可以看出,在该主题下,有关发展战略的讨论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成为有关结构与发展战略问题领域最集中的话题,其余则是有关规模与结构的问题。因为有关结构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所以又可以细分为对不同类型结构问题的专门讨论。在所有关于结构问题的讨论中,科类结构和形式结构相对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种关注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过去近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表明,科类和形式结构一直是政府在高等教育布局规划与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

由表6可以看出,在该主题下,有关德育问题的论文占了近四成的比例,这充分反映了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回应了我国教育方针中一直强调的“德育为先”原则和近年来素质教育倡导的“以德育为核心”的理念。由此也可以说,德育是有关学生问题领域讨论的核心议题。除德育外,研究者对学生发展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均衡。

在“课程与教学”主题下,有关各科教学的论文占近三成,说明在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大学各科教学问题是一个研究重点。除此之外,课程教学管理问题的论文位居第二。最少的是有关教学手段与技术问题的讨论,这可能与此类问题也可划入教育技术学学科有关。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是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与此同时,有关课程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论文只占一成多,这与其在普通教育领域的备受关注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尚显不够(见表7)。事实上,就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要求而言,重视并加大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尤其重要。

由表8可以发现,在“高等教育与社会”问题领域的论文中,有关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研究占57.61%。这表明此问题是我国学者最关心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我国学者眼中,相对于其他社会系统而言,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或者说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并需要更多的探讨。与此同时,关于高等教育与文化及社会分层的研究相对较少,说明这两个问题可能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不太重要,也可能因为研究难度太大而使许多学者望而却步。

在“组织与管理”主题(见表9)的研究中,管理理念的问题相对更受重视。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学校管理免不了要受到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改革领域的各种理念的影响,基本上在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总有某些理念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如目前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等。再有,来自管理学的许多新理念也推动了研究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和研究。除此之外,人们对该主题内的其他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均衡。尽管关于合作办学管理的研究只占6.73%,但由于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这个比例应该是合适的。

在“学校人力资源”主题内(见表10),有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论文占了近一半,说明研究者对此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关注度很高,这与人们所持有的师资队伍在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观点是吻合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问题一度由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而成为热点研究问题,许多师资管理部门的实践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后,随着学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相关的关于如何改革以及基于教师角度的专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出现。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但根据队伍建设的需要,类似教师学历、年龄等队伍建设中的“青黄不接”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而如何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则可能会成为讨论的重点。

(三)最热门的十个研究问题

在前文的二级主题统计分析中,笔者将6个论文数最多的主题称之为热门问题领域或热门研究领域。在三级主题中,有一些主题的论文数相对比较集中,其反映的问题比较“小”而“窄”,因此将其直接称为问题,表11就是统计所得的最热门的10个问题。

由此发现,属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有4个,论文数占所有热门问题论文数(2737篇)的47.13%;属于“院校管理”的有6个,论文数占所有热门问题论文数的52.87%。说明以大学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比以高等教育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稍微多一些,也反映出大学在改革与发展中对理论研究的需求程度。另外,与学生有关的热门问题有3个,说明有关学生的研究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常温”问题;与教学有关的热门问题有2个。上述热点问题的分布情况既与研究者的选择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

再者,上述10个热门问题论文数占这两类大主题论文数之和的47.28%,占总样本数的43.33%。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限于篇幅,本文对主题的分析只是大体勾勒了基本轮廓。事实上,根据数据库,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诸如不同主题的年度增长率比较等信息,或者将28年分成不同的时间段来分析和比较,这可能更能细致地反映各个主题的变化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论文的分布基本上符合当初主题分类的假设。论文数较多的大多分布在当初划分比较细致的三级主题中。那些没有三级主题的问题领域的论文数相对较少。尽管有1个二级主题——“高等教育理念”也有200多篇论文,但由于其下很难再细分为三级主题。当然,如不严格遵照分类“图式”,也可将其理解为最“末端”的三级主题。如是这样,高等教育理念也可进入前10位的热门问题。

后续研究可在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选择其他的期刊做类似研究;二是通过专家咨询等方法来验证以上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所真正需要的,尚有哪些问题被研究者忽视或遗忘了?

收稿日期:2009-03-05

标签:;  ;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全国人大1980-2007年“高等教育”影印材料的分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