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教学札记
卢彩霞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小学二年级语文《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借蜗牛之形象,表达“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文章很有意义:既是锻造孩子们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典范文本,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的极佳机会。那么,如何深入到蜗牛的“洋洋得意”之中,更深地领会此文所蕴含的多重意味呢?如何在反观蜗牛“骄傲心理”的过程中,汲取到有益于孩子们精神成长的“维他命”呢?
一、情境创设不可或缺
曾有专家言:“语文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趣’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寻回学习的兴趣、乐趣、情趣,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老问题。”的确,只有“趣”字当头,才能活泼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学得兴致勃勃,在轻松、愉快和趣味中习得技能、获得体验、享受审美。语文《蜗牛的奖杯》正是一篇让孩子们趣味学习的典范之作。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情境:
教师给一部分学生戴上蜗牛头饰,然后追问:“想象自己就是那只获得飞行冠军的蜗牛,捧着金灿灿的奖杯,感觉心情如何?是不是很得意、很自豪?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接着,老师拿着话筒一个个采访学生:“蜗牛先生,我是记者小周。今天你获得了冠军,你想说些什么?”大家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抢着发言。有的说:“我是飞行最棒的,我将永远获得第一名。”有的说:“蜻蜓、蜜蜂、蝴蝶都不如我,我是最棒的。”……最后,我说:“哇,你们都说得非常棒。那书上蜗牛是不是和你们想的一样呢?请大家读课文。”
实践证明,正是“蜻蜓、蜜蜂、蝴蝶都不如我”的自主发言,极大地锻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是呀,蜗牛“得意洋洋”,“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课文中并没有明说,通过“采访”的形式,借学生之口表达出蜗牛之想,恰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得意洋洋”和“唯恐别人不知道”的内心世界。
二、画面点缀不可或缺
低年级孩子们自有他们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比如,将阅读与画面结合起来,可能理解得更到位、更深一些。然而,仅仅沉浸或者拘囿在原文的画图中是不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教材中基本的画面,我们的课堂还可以有怎样的新画面、新可能和新空间?我们能否以更形象、更新颖、更醒目的画面来吸引孩子们眼球,来创造摇曳生姿的语文课堂?且看以下教学情境:
1.一只蜗牛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它的头上还落下了一滴汗。
2.“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学生画了一只流泪的蜗牛,还在旁边配上了小蜗牛忏悔的话。如:我好后悔呀!我不该骄傲呀!我不应该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呀!……
上述画面中的“一滴汗”和“流泪中的蜗牛”,与前文中“蜗牛遥遥领先”“洋洋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样的画面充满细节,充满创意,充满智慧。教师就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细节中见微知著、窥斑见豹,就应该引领孩子们画出这样的“一滴汗”和“一滴泪”,并在这样的地方多多“推敲”、多多“较真”、多多“纠缠”,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惊喜和更多收获。
三、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以下是一教师在《蜗牛的奖杯》教学临结束时的设计: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好几个月过去了,蜗牛行走的速度愈来愈慢。一天,正当它在草丛中极度缓慢地爬行时,抬头一看,发现了翩翩起舞的蜻蜓、动作轻巧的蜜蜂、上下翻飞的蝴蝶……你追我赶,在空中尽情追逐、自由飞翔(出示蜗牛爬行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此时此刻,它的心里真是……它会想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是什么让蜗牛从以前的自由地飞翔到现在慢慢地爬行?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实践证明,“从文本出发,不脱离学生实际,有所延拓,才是语文教学之道”。上述设计,不仅仅是不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脱离课文实际,并且是跟课文中心紧密相连的拓展。比如,现实中就有一些得到一些荣誉之后“唯恐别人不知道”的学生,而现在,这样的学生在见识到蜗牛“悲催的下场”之后,还会继续骄傲吗?还会继续把“尾巴翘上天”吗?当然不会,且听孩子们是如何说的。有的孩子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有的说:“我们千万不能骄傲呀,否则就像蜗牛一样,只能在地上爬行,不能在空中飞行。”有的说:“蜗牛,你不能成天把奖杯抱在怀里……”类似的发言,隐含着教师对于语文教学更美好、更富理想化的一种期盼,那就是:相对于孩子们对蜗牛“落魄”后心理活动的“补白”而言,孩子们想象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磨练,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无疑是语文教学更重要的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朝着这一重要的目标重构教学框架与路径,给学生腾出施展思维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比如上文中的那种拓展,还比如介绍《伊索寓言》中的《高傲的马》,看看这只马和小蜗牛有什么相似的经历……类似的拓展多了,自然能够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并在习得语言素养的同时收获精神方面的营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这些营养的采撷者,以此引领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参考资料
[1]陈智峰 追求教学之“趣”[J].教师月刊,2017,(4):19。
[2]祁洪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教师月刊,2015,(4):43。
论文作者:卢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蜗牛论文; 孩子们论文; 奖杯论文; 学生论文; 画面论文; 的说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