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1 忽浩杰2
(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2中信机电制造总公司541总医院 山西临汾 043000)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三叉神经痛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艾灸、面肌运动训练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7%,对照组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关键词】 综合疗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68-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之为口僻,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一侧口眼歪斜。若治疗不当,恢复不完全,可伴发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由于改变了患者的容貌,使其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我们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评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病例选择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1];②年龄18岁以上,起病在1周内;③初次单侧发病;④患者知情同意。
1.2.3排除标准 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②继发性面瘫 如继发于头部外伤、耳源性及后颅窝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③合并有严重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激素治疗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泼尼松30mg/d顿服,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1周后渐停用;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均1次/日;戴眼罩及眼药水滴眼保护患眼角膜。
1.3.2 治疗组 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以下3种方法治疗,15天为1疗程:
(1)针刺:患侧风池、翳风、提睑穴(0.5寸针由上向下斜刺入患侧上眼睑0.3寸)、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睛明、承泣、下关、颧髎、迎香、颊车、地仓、承浆、合谷、太冲、足三里,进针时浅刺、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一次。
(2)艾灸:取穴同针刺,用清艾条进行温和灸,每次灸10~15 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
(3)面肌运动训练:治疗者沿患者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作环向按摩,沿面肌向耳根部按摩,强度中等;指压穴位:同针刺取穴;指导患者面对镜子进行患侧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眉间降肌、上唇提肌、下唇降肌、口轮匝肌、颊肌的运动训练,主要动作为抬额、皱眉、闭眼、耸鼻、示齿、拉口角、努嘴、吹口哨、鼓腮等。从上至下逐步进行,每个动作做30次,每次持续1min以上时间,每天练习3~5次。患者面部肌肉有自主运动时给予阻力训练,面肌主动运动困难时用手指做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随着肌力的增强,逐渐减少辅助力量至自主运动。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手册》[2]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面部所有区域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面肌挛缩、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显效:面部区域运动及感觉功能基本正常,但作表情时面部略有偏歪,无面肌痉挛,有轻微的面肌挛缩或联带运动或板滞感。有效:原有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下表。
等级按好-差排列,95%置信区间越小,效果越优,区间不重叠,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受冷、上呼吸道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而发病。其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所以早期应用激素治疗,以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缓解面神经在神经管内的受压状况,改善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同时应用B族维生素营养面神经,防治面神经的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体表不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使面部肌肉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而致。故治法当调补正气治其本,祛风活血治其标。针刺选穴是根据表情肌的解剖和面神经走行分布处穴为主,同时结合中医的局部取穴、辩证取穴原则。如阳白穴深层为额肌,可改善额纹消失、皱眉困难等;地仓穴位于口角旁,口轮匝肌处,深层为颊肌,配合下关、颊车、迎香等,改善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承泣、睛明、提睑穴,主要作用于眼轮匝肌,改善眼睑闭合不全;翳风穴深层位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风池、合谷、下关、太阳等以祛风通络、疏通气机;阳白、太冲、迎香以疏肝利胆、调理脏腑气机;足三里以疏通阳明、补益正气、扶正祛邪;诸穴合用以祛风通络、调和气血。面瘫致病因素为风邪,风袭阳分多于浅表脉络和细小经脉之间,加之面神经在面部肌肉浅表,故针宜浅刺。并配合温和灸,以祛风祛邪,温经活络,使筋肉得以濡润温煦。
面神经主要支配表情肌,早期开始表情肌的运动训练,刺激瘫痪面肌收缩,诱发神经冲动产生,提高局部神经肌肉兴奋性,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受损部位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以局部带动整体,促进面肌肌力恢复,减轻运动不协调的程度,促进自然表情恢复。通过配合指压穴位并按摩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以加强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综合诸多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多法连用,从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5.132-133.
[2]程丑夫,王钟林.实用内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35.
论文作者:胡蓉1,忽浩杰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面神经论文; 疗效论文; 神经论文; 面部论文; 患者论文; 下关论文; 针刺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