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外城市群的发展_中国城市群论文

论国外城市群的发展_中国城市群论文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说论文,城市群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群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因此它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西欧城市群

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包括:

1、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2、法国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该城市集聚区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3、德国莱因——鲁尔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是欧洲工业中心。该城市群集合体是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

4、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这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美国城市群

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3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

1、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该城市群区域的各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有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2、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中部五大湖沿岸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的纽约,西沿五大湖南岸至芝加哥,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

3、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以洛杉矶为中心,南起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向北经洛杉矶、圣塔巴巴拉、圣约金谷到旧金山海湾地区和萨克拉门托。

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两大城市群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都市区和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构成一个特大工业化区域(又称之为“制造业带”),这一地带是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两个城市群相连呈“丁”形格局,北部与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城市群相邻,形成3个城市群连成一片。

日本城市群

日本是亚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已形成典型的城市群。日本城市群又称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它由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3大都市圈组成,大、中、小城市总数达310个,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城市群区域内。3大都市圈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1.7%;人口近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3%。它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3大都市圈以及各主要城市各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其中,作为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的城市功能是综合性的,它是日本最大的金融、工业、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大城市。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首先,国外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城市群是一高度城市化地区,世界上几个成熟城市群大多达到很高的人口城市化水平。

其次,国外城市群都处于平原地带。平原地带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因此人口总是向平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平原集中。

2、具有中枢支配地位的国家核心区域。

国外的超大型城市群往往都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对国家、地区及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

3、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群是一个巨大城市群体,不仅拥有数个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市镇的城市群体。其中,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4、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

国外城市群大多都是长轴呈带状拓展,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

5、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间,作为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新型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结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城市(megacity)、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等新型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群是由于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集聚与扩散运动的结果,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即地带性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2、城市群与工业化相伴而生。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3、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经济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可以预见,21世纪新崛起的城市群,将是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为西翼发展轴,以上海——杭州——绍兴——宁波为南翼发展轴而形成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这种城市群体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演化成巨大的城市化地带,并以其独有的聚集优势,对一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但这种巨大的城市化地带也导致国家经济、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于某一地带,相应地也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弊端。突出地表现为:导致区域生态平衡破坏: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区际差异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连绵扩张吞食大量良田;企业外迁造成城市政府财税锐减,中心城市渐趋衰退。

针对上述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在国土规划上开始重视城市群区域的良性持续发展,并相继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主要有:一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二是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三是重视克服环境污染。

标签:;  

论国外城市群的发展_中国城市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