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秀 靖远县东湾镇东湾中心小学 7306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展开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等许多具有现代理念的教学方法开始普及应用,使得小学的课堂教学日益活跃。针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70-01
前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改从颁布到实施的这几年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制定、更改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教育工作者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测评依据以及评估依据,与此同时,更是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并以此来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备课阶段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在学习古诗两首《锄禾》以及《悯农》[1]时,课程开始之前必须制定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体验、语文价值观、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模式等三维立体目标。首先在知识技能的目标设计基础上,必须正确让学生认识古诗词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模式的目标设计基础上,教师可以正确运用朗诵导入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等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在情感体验和语文价值观上,教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根据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教学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深入研究教材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内容,才能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学科,其教学离不开文字、语言和阅读这几个方面,因此阅读课本是教师钻研教材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借助阅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从局部上把握教学重难点,再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借助语言对其进行表达。同时,让学生识字是小学语言中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钻研时,还应重视对生词、生字的教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文中的生词和生字标注出来,并借助字典工具掌握字词的意思,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例如,在进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这一课教学前,教师首先将文章阅读三遍。第一遍明确文章主旨;第二遍结合文章情感,将文章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斜线表示出来;第三遍结合文章生字表,对生字进行拼音标记和遣词造句,并将其写进教案。其次,教师应将文中学生从来没有学过的字标注出来,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读法,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体的问题列出。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是文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文学又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它与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文学从现实世界中提取素材,表达了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了对自然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也有不少是从生活和自然中取材的,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课堂走进生活,回归自然,而不是仅仅把课堂局限于狭窄的教室,相信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白鹅》[3]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带出教室,近距离地观察活生生的鹅,而仅仅是在教室里对着干瘪的课本或者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相信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鹅是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动物,无论教材上的文字描写如何逼真,课件上的图片如何清晰,其呈现出来的都不是有生命力的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要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关于鹅的印象。相反,学生如果能够近距离从生活中接触到鹅,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白鹅是怎么伸长头颈,在走路的时候是怎么左顾右盼的。这样学生对于鹅的姿态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也更能理解文章的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样的感慨了。毕竟作者也是在生活中对鹅这种动物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才写出了这篇文章,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他生活经验的总结。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其实就是把学生放在作者的位置,以作者的视角进行观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体会。这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和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的方式,如果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就能够领会到课文的内容,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四、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他们的其他能力。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大自然的启示》,而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1)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可以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带领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课文方向的方法。(3)对于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文辨别方向的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层次去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可以更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结语:若想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程度的提高,则需将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基础,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尝试-知识点的归总-不断完善及不断创新,巧妙的采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以促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杰长.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7(04):128+132.
[2]曹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8(18):18.
[3]黄玮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9(06):45-46.
论文作者:王玉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有效性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