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多。在工程的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作都尤为重要,它将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本文详细讨论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在今后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操作进行之前,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检查图纸是否设计完成,并对图纸有全面、详细的了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都是按照图纸设计中的规定,并参照施工工艺流程,保证施工操作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合理进行。另外,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是否齐全,设备参数是否恰当、合理,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比如,在钻机的安装方面,要观察钻机是否能够稳定的安装,如果不能,则需检查地基的状况,是否由于基础的不稳定造成钻孔带有一定斜度。如果是由于地基硬度不够而出现倾斜现象,采用推土机等设备先把地基整理平坦,之后采用表面平整、质量较大的板件对其尽行压平操作。
钻机就位
在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后,假设在施工阶段发现深水区存在大量淤泥,那么需要构建子控制网络,便于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和便于观察施工粧的位置和核查其方位。钻井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施工桩位置的控制非常关键,只有确保了桩位的精准,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3.埋设护筒
钻孔环节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避免孔壁的塌陷。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操作环境大多是在水下,压力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增大,如果操作的深度过大,会导致压力很高,对孔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进而造成破坏,有些情况,不仅孔壁被损坏,还会出现流沙。为了尽量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施工操作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实际的工程中采用操作护筒,这种护筒的应用意义是使孔中水的压力较小,与地面水相近,并且使孔内的压力有所增加,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护壁形成压力保护,避免出现护壁的破损现象,对孔洞外部的水具有一定的隔绝作用,避免水压对施工工作的影响,使桩的位置相对固定。通常的施工中,采用的护筒材料多为钢质材料、木材、混凝土材料。无论选择何种材料,都必须保证护筒的强度条件以及防水性能。护筒的尺寸要比正常的孔径略大。护筒可分为多节,每一节的长度不应小于4米,由于钢材在制作方面和使用方面都比较方便、且质量较高,通常的工程中多选用钢质的护筒。
4.泥浆制备
目前工程上使用较大的灌浆材料为:水、水泥、煤灰、添加材料等。浆体需要经过事先制作,制成的浆体材料外观为正立方体,其参数为:长度、高度、宽度均为8.02厘米。浆体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及湿度条件下稳定十天左右,之后对其进行强度的测试,如果其抗拉强度大于4.5MPa,则满足工程标准,可以投入施工中使用。另外,浆体应该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在施工中,浆体的密度应该恰好满足实际的操作条件,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如果密度过大,则由于无法适当的延展而不能在地板的空间上布满,导致有缝隙出现;如果浆体密度较小,即浓度小,则会导致干缩,为了解决干缩现象,就需要额外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混凝土浇筑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的确定需要参照施工标准,结合具体施工要求进行选择,根据行规选定或购买的混凝土用于实际的施工前,需要进行严格检测,此外还需要将选定的混凝土对施工桩进行灌注,观察浇筑现象,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关标准。
二、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的主要原料为钢筋,钢筋的质量应该符合水利施工标准,对于钢筋的处理如焊接、去锈和调直等应该符合施工标准和需求。钢筋笼的构架主要由多根完整的钢材构建得到。假设钢筋笼外浇筑的混凝土厚度适当,需要在笼内上中下三层分别放置混凝土块。在进行钢筋笼安装前,需要检测钻孔内状况,查看是否存在安装壁垒,从而便于接下来进行的钢筋笼安装。钢筋笼吊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安装位置与钻孔的一致,而且安装过程尽量缓慢,注意不要不顾障碍,强行吊装、或从高处直接将钢筋笼落到钻孔处,从而出现钻孔壁坍塌。
三、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1.缩颈
桩周土体在桩体浇筑过程中产生的膨胀,清孔不彻底,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等可能造成缩颈现象的发生,是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缩颈的处理主要是控制泥浆比重,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注意及时、认真清孔,另外还可以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时起到扫孔作用,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缩颈现象的发生。
2.导管进水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有时会由于上提导管过量,接头部分产生漏水。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等事故,针对导管进水问题应该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导管。并对漏水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必要时要重新设置、更换提出导管。清除不合格混凝土,用小型水泵将水抽出后再进行重新灌注。
3.断桩
断桩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导管提升过高,导管底部脱离混凝土层;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灌注作业时间过长,早批砼已经初凝。下部的水沿着导管壁顶破表层混凝土面上升,未作好处理,将含有沉渣的表层包裹,形成断桩。断桩的处理措施主要有:选用有足够的、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的抗拉强度导管;施工中尽量避免不当操作,及时处理导管提空和混凝土卡管现象;合理采用冻结法,桩外周围钻孔并放置冷凝管,形成冻土帷幕,处理断面;浇灌前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并严格控制导管的埋深与拔管速度,并及时测量砼的浇筑深度,防止断桩。
4.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上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清孔的过程中孔内残留下大量的泥块以及泥皮,这些泥块以及泥皮随着混凝土浆面不断的上升,导致泥块堵塞在钢筋笼底部。解决办法:在成孔前首先注重检查其最下部的套管的内壁,假如有大量粘着物堆积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假如确认已发生变形的现象,一定要采取修补,当成孔结束后用大锤式抓斗反复升降,丢掉在管内壁上堆积的土砂保证孔底处于水平状态。
综上所述,灌注桩技术已经在全国水利工程中大范围采用,并且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革新中,所以我们在水利工程的灌注桩施工上一定要控制好各个流程,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并且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行,未来的灌注桩施工技术会越加成熟。
参考文献:
[1]陆继军.水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3).
[2]李娟.分析水利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电子版),2012(9).
论文作者:孙秀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钢筋论文; 操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象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