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茶的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

黄芪茶的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

一、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何怡洁[1](2020)在《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法,将2019年11月-2019年12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驷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60例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地碘含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含服,一次1片,一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组采用王飞教授自拟方桔麦代茶饮,一日一袋,总饮用量控制在500~1000ml左右。治疗期间,通过随访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最后将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比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7天后,两组咽干、咽粘膜干燥的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总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4天后,两组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粘膜干燥的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愈显率为1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愈显率为0%。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对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且安全性均较高,而桔麦代茶饮总体有效率更高,且随着疗程增加,其对于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粘膜干燥等症状体征的改善尤为明显,体现了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可见使用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值得在临床推广。

段瑶[2](2016)在《中药代茶饮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特色,从“标本兼顾”立法,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中最为常见的气阴两虚合并湿浊血瘀证,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和评价中药代茶饮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有口渴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同时符合辨证为气阴两虚合并湿浊血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渴时口服中药代茶饮(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佩兰,泽兰),对照组口渴时通过饮水缓解,观察4周。通过观察口渴程度评分表(xerostomia questionnaire,XQ)的前后变化,评价中药代茶饮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相对值,探究中药代茶饮是否能够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通过观察透析充分性,评价中药代茶饮是否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时及第二疗程结束时血钾水平,评价中药代茶饮的安全性。3研究结果3.1研究完成情况本研究共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脱落患者中3例因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不能坚持而主动放弃,1例因转院终止治疗,1例因肿瘤不能继续治疗,最终完成临床观察有效病例55例。3.2基线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患者分布、治疗前XQ评分、口渴严重程度分布、两组治疗前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治疗前血钾以及治疗前透析充分性组间基线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3疗效分析3.3.1 XQ评分治疗后,治疗组X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XQ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XQ评分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口渴严重程度分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重度口渴患者由11例减至3例,而对照组重度口渴患者人数较之前无变化。3.3.2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及第四周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及第四周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四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均值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趋势。3.3.3透析充分性治疗后两组患者Kt/V、URR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4血钾第一疗程及第二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血钾值比较,第一疗程结束时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疗程结束时经非参数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结束时高血钾患者人数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论中药代茶饮可有效改善血透患者的口渴症状,减轻血透患者口渴程度;口服中药代茶饮组的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有下降趋势;中药代茶饮对于血透患者的血钾、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影响。

龚佳,韩坤,王斌,李晓军[3](2014)在《中国药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药茶也称"茶剂",指以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可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1]。"药茶"首见于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卷96"药茶诸方"篇,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时期[2],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中药剂型,是种别具特色的中药剂型。一、历史沿革药茶最早的含义指的是含茶的药方和治疗用的仿茶的药,但并不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中草药(单方或复方)经过冲泡、煎煮后像日常喝茶一样饮用也是药茶。现代

孙玉雯,文瑾,王菲,刘起华[4](2013)在《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复方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葛根素转移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采用TLC法和HPLC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结果:确定药材的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为10、8、8倍,煎煮时间依次为1.5、1、1 h。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葛根素在0.1680.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结论:该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罗友华,杨辉,黄亦琦[5](2012)在《茅根冬瓜茶急性毒性及抗炎利尿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茅根冬瓜茶进行急性毒性和抗炎、利尿试验。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抗炎和利尿试验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利尿试验法。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52.4g生药/kg,相当于人日用量的458倍。试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茅根冬瓜茶高、低剂组均能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茅根冬瓜茶高、低剂组在灌胃后12h均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P<0.05,P<0.01),低剂组在23h、05h总尿量及平均每10克体重总尿量均有显着差别(P<0.05)。结论茅根冬瓜茶的临床剂量是安全的,茅根冬瓜茶具有抗炎和利尿作用。

曾聪彦,梅全喜,戴卫波,钟希文[6](2009)在《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查阅和总结有关中药袋泡茶剂文献,从其历史沿革、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袋泡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药袋泡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也为该剂型未来的研发提供依据。

罗友华,黄亦琦,杨辉[7](2006)在《中草药凉茶的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国内中草药凉茶的发展概况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十年凉茶相关研究报道,并调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凉茶产品情况。结果凉茶的概念范围已经扩大了;根据功效强弱和使用目的凉茶可分为食品、保健食品、药品三大类;服用凉茶应适量、应因人而异。结论中国凉茶从古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饮料,并将成为饮料行业的新秀。

罗友华,杨辉,黄亦琦[8](2004)在《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将闽南传统凉茶验方制成浓缩速溶袋泡剂 ,并测定其水浸出率。方法 根据中药袋泡剂的类别特点优选制备工艺 ,按《中国药典》热浸法对茅根冬瓜茶的水浸出率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茅根冬瓜茶宜制成半生药型袋泡剂 ,较优的工艺条件是 :药粉粒度 10~ 60目 ,浸膏相对密度 1.15~ 1.2 5 ( 60℃ )。产品用 80℃水浸泡 5 min时水浸出率为 5 0 .6% ,已占药典法总浸出率的 85 .8%。结论 茅根冬瓜茶的制备工艺简单 ,单位重量产品含药量高 ,水溶物的浸出速率快。表明茅根冬瓜茶具有浓缩和速溶的特点。

二、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药食同源理论的研究进展
        1.1 药食同源的含义
        1.2 药食同源理论的历史源流
        1.3 药食同源理论的现代应用
        1.3.1 饮食防病
        1.3.2 饮食疗病
        1.4 问题与展望
    2 中药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的理论依据
        2.1 茶的药用起源
        2.2 中药代茶饮的起源
        2.3 中药代茶饮的特点
        2.4 中药代茶饮的临床应用进展
        2.5 慢性咽炎的用药特点
        2.6 中药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的优势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慢性咽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2.2.2 慢喉痹(阴虚肺燥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终止研究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病例分组
        3.2 用药前教育
        3.3 对照药选择及依据
        3.4 病例分组、试验用药、给药方法及疗程
        3.5 观察项目及方法
        3.5.1 疗效性观察指标
        3.5.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安全性评价
        3.8 统计方法
        3.9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纳入病例情况
        4.2 一般资料比较
        4.2.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4.2.2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
        4.2.3 两组病程分布情况
        4.3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分布情况
        4.4 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4.4.1 治疗7天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4.4.2 治疗14天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4.4.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
        4.5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4.6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研究概况
        1.1 发病机制
        1.1.1 感染性因素
        1.1.2 非感染性因素
        1.2 治疗
        1.2.1 病因治疗
        1.2.2 生活方式干预
        1.2.3 局部治疗
        1.3 结论
    2 桔麦代茶饮立方依据
        2.1 阴虚肺燥是慢性咽炎的重要病机
        2.1.1 咽与肺的联系
        2.1.2 不良生活方式对慢性咽炎病机的影响
        2.1.3 古今文献研究
        2.2 桔麦代茶饮方解及现代研究
        2.2.1 桔梗
        2.2.2 麦冬须根
        2.2.3 菊花
        2.2.4 薄荷
    3 桔麦代茶饮的浸泡效果理论探讨
        3.1 制备工艺
        3.2 包装材料
        3.3 浸泡方法
        3.4 结论
    4 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学对慢喉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随机数字表
    附件2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
    附件3 CRF评分表
    附件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药代茶饮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 MHD患者口渴的原因
        2 口渴对MHD患者的危害性
        3 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评估方法的研究概况
        4 现代医学对MHD患者口渴的干预措施
        5 中医学对口渴的认识
        6 MHD患者口渴的主要中医病机及证候特点
        7 MHD患者口渴的中医干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代茶饮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1 茶的历史沿革
        2 中药代茶饮的历史沿革
        3 中药代茶饮的特点
        4 中药代茶饮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1 随机分组方法与分组情况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4 数据统计
    研究结果
        1 人口学资料
        2 两组治疗前指标比较
        3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
    讨论
        1 西医研究现状及不足
        2 中医对于MHD口渴患者病机的认识与干预方法
        3 病例的选择
        4 中药代茶饮的特点及本研究的组方思路
        5 疗效分析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药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沿革
    1. 以茶为药
    2. 以茶入药
    3. 以药代茶
二、现代发展
    1. 配方工艺
    2. 制备工艺
三、功效研究
    1. 药理学研究
    2. 临床疗效研究

(4)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提取工艺
    2.1 葛根素的测定方法
        2.1.1 色谱条件: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3 复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2.1.5 专属性试验:
        2.1.6 线性关系考察:
        2.1.7 精密度试验:
        2.1.8 稳定性试验:
        2.1.9 重复性试验:
        2.1.1 0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 葛根药材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2.3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2.3.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选择:
        2.3.2 正交试验测定及结果分析:
    2.4 验证试验
3 成型工艺
4 糖饮袋泡剂溶出速率考察
5 质量标准研究
    5.1 知母的TLC鉴别
    5.2 山茱萸的TLC鉴别
    5.3 袋泡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5.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5.3.2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5.3.3 样品测定:
3讨论

(5)茅根冬瓜茶急性毒性及抗炎利尿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样品与试剂
    1.2 动物
    1.3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急性毒性实验
    2.2 抗炎实验[3]
    2.3 利尿实验[3]
3 讨论

(6)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2 制备工艺研究
    2.1 提取工艺研究
    2.2 成型工艺研究
3 质量标准研究
    3.1 定性考察
        3.1.1 显微鉴别:
        3.1.2 理化鉴别:
        3.1.3 薄层色谱法:
        3.1.4 特征图谱考察法:
    3.2 定量考察
        3.2.1 薄层扫描法:
        3.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2.3 分光光度法:
4 小结

(7)中草药凉茶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凉茶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凉茶的分类与管理
    2.1 根据凉茶的功效强弱和使用目的可分为3类
        2.1.1 食品类:
        2.1.2 保健食品类:
        2.1.3 药品类:
    2.2 根据凉茶的剂型可分为3类
        2.2.1 液体剂型:
        2.2.2 半固体剂型:
        2.2.3 固体剂型:
3 可作凉茶使用的原料品种名单
    3.1 可作为生产普通食品凉茶的原料品种
    3.2 可作为生产保健食品凉茶的原料品种
4 凉茶的处方简介
    4.1 由单方制成的凉茶:
    4.2 由复方制成的凉茶
        4.2.1 液体饮料:
        4.2.2 龟苓膏:
        4.2.3 颗粒剂:
        4.2.4 片剂:
        4.2.5 袋泡剂:
5 凉茶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研究情况
6 凉茶的发展建议和展望
    6.1 凉茶的质量标准应更加规范
    6.2 凉茶的口味应进一步细分
    6.3 凉茶的功能应进一步区分
    6.4 凉茶在今后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

四、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桔麦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阴虚肺燥证)的疗效观察[D]. 何怡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中药代茶饮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临床研究[D]. 段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中国药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J]. 龚佳,韩坤,王斌,李晓军. 中国茶叶, 2014(08)
  • [4]降糖饮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J]. 孙玉雯,文瑾,王菲,刘起华. 中药材, 2013(09)
  • [5]茅根冬瓜茶急性毒性及抗炎利尿实验研究[J]. 罗友华,杨辉,黄亦琦. 海峡药学, 2012(01)
  • [6]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 曾聪彦,梅全喜,戴卫波,钟希文. 海峡药学, 2009(01)
  • [7]中草药凉茶的研究概述[J]. 罗友华,黄亦琦,杨辉. 海峡药学, 2006(05)
  • [8]茅根冬瓜茶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J]. 罗友华,杨辉,黄亦琦. 海峡药学, 2004(06)

标签:;  ;  ;  

黄芪茶的制备工艺及水浸出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