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解:《隆里格隆》选自于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妙人声。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儿童歌谣。全曲歌词均为传统衬词“隆里格隆”,极富童趣,曲调采用了两个京剧过门。歌曲简单而富有立体效果,五声宫调式。二声部的轮唱生动的模拟了京剧中锣鼓的声音,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目标预设:
1、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体验,唤起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音乐的学习热情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2、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挥下乐于与同伴合作,感受京剧动作、步态的模仿以及旋律组合创编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模仿以及音乐分析的能力。
3、学生运用聆听、模唱、律动等方法,学会歌曲《隆里格隆》;并能用轮唱、合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京腔京韵。
重点、难点:
1、创设京剧韵味情境并贯穿始终,唤起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兴趣。
2、感受并学会两个不同风格韵味的京剧过门,能够通过合作,完成歌曲轮唱、合唱的表达。
设计理念: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运用“通感”唤起学生体验音乐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学策略:两个京剧小过门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京剧的唱、动作以及步态。通过学生对过门的自由组合进行合唱片段的练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体验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唱京剧选段《苏三起解》
放京剧伴奏,师身穿京剧服饰圆场步子上场、亮相。音乐响唱《苏三起解》。
提问:你们知道我唱的是什么吗?(京剧)
2、介绍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京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武于一体。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3、观察、模仿、体验
(1)观察老师的扮相,是什么行当?
(2)旦角出场的时候脚步有什么特点?(碎、快、连贯)
(3)请男生跟老师学一学这样的脚步,老师边唱边做。
(4)请女孩子来体验旦角的步伐——老师简单讲解
(5)老师带着女生边走边唱“过门A ”,(两遍结束做一个亮相动作)重复两遍。
二、学习歌曲
1、学唱过门A
(1)关注老师唱了什么。隆格里格隆……
(2)老师介绍隆里格隆的含义——没有特别的含义,戏迷们经常喜欢格隆格的哼唱这旋律。它就是京剧中惯用的衬词。
(3)请学生看着卷轴上的旋律唱一唱。(拉开卷轴,学生学唱,然后慢慢卷起卷轴,训练记忆)。
(4)京剧的语言受到了北京方言的影响,演唱中会带有一定的儿化音。老师示范
(5)学生连续练习两遍,第二遍的时候老师打拍子,摇头晃脑做陶醉状。(模仿小戏迷,边拍边唱)。
2、介绍过门
(1)简单介绍京剧“过门”。
(2)老师出示新的京剧过门B,请同学们自己学唱。
(3)教授波音记号,感受京剧独有的韵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组合创编
(1)请学生用刚学的两个京剧小过门用自由组合的方式创编歌曲。
学生说到什么组合方式,就立刻演唱。把学生分成AB两组,边表演边唱。
(2)用老师的创编方式进行演唱,感受合唱的效果。
4、揭示课题
(1)介绍这首富有京剧韵味的儿童歌曲《隆里格隆》。
(2)听范唱、找出熟悉的旋律。
(3)学习二房子旋律,识谱、配词。
(4)请学生为二房子旋律创编富有京剧韵味的动作并和老师接龙唱,学生边唱二房子边做动作。
(5)完整唱第一部分。
活动:小戏迷们边拍边唱,小旦角们边走边唱,二房子做亮相动作。两遍,第二遍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师加入二声部、明确加入的时间。合作歌唱时逐步增加二声部人数。
三、拓展
欣赏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
结语:孩子们,这个演唱的孩子和你们同岁,虽然生在国外,可他的歌声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京剧艺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希望我们能共同的组传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要弘扬名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京剧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我们的教学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而《隆里格隆》便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儿童歌谣。我希望在歌曲的学习中,能让学生通过听、唱、动以及合作等有效的音乐活动感受浓浓的京剧韵味。
一、创设情境、紧抓京剧韵味激趣学习
《隆里格隆》并不是一首京剧选段,而是一首极富京剧韵味的歌曲,怎样把这样的韵味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始终伴随着浓浓的京剧韵味进行歌曲的学习,营造京剧氛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味京剧韵味,唤起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欲望是尤为重要了。所以京剧韵味情境的创设便是我整节课所要抓住的一个重点。通过老师身着京剧服饰在浓郁的锣鼓经伴奏中圆场步伐出场并演唱《苏三起解》;通过利用卷轴书写旋律和歌词;通过京剧戏迷的扮演环节;通过圆场步伐、亮相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伴随着浓浓的京剧韵味进行歌曲的学习,营造京剧氛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味京剧韵味,唤起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欲望。
二、关注综合 找准京剧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新课标指出音乐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过渡,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通过听觉性、视觉性、动觉形、创造性等相结合,让学生用综合的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深入浅出的体验、感受,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
听觉性——听老师的范唱并和普通歌曲进行对比;动觉性——圆场步伐的体验、获得表现音乐的能力。而这种动觉的体验一定能够促进声觉的表达;创造性——学生自主动作创编,更好的解决难点,帮助学生之后的轮唱、合唱的完成。
三、注重京剧文化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京剧的语言受北京方言的影响,演起来带上点儿化音,更能表现出京腔京韵、字正腔圆的京剧韵味。在演唱歌曲时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和图示的引领感受;通过手势和身体的高低起伏感受京剧旋律起伏特别大,迂回曲折的韵味。让学生了解并且感受京腔京韵。
在课的最后,我挑选了最经典的京歌唱段,给学生欣赏。因为最好的给孩子才是刚刚够好的。视听结合,孩子们听得非常专注,尤其是最后一段那个和他们同龄的男孩子唱的《梨花颂》,那干净的音质、醇厚的韵味,真的打动了每一个人。每每听起都让人感叹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真正好的音乐便会打动每一个人的心灵。无需过多的语言,相信此时京剧已经走近了孩子,兴趣的产生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可见音乐体验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活动的创设如果只是留于形式或追求表面的热闹,为活动而活动,那必然带来低效甚至无效的音乐实践。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不是用一个故事、一幅画或是一个游戏来吸引孩子,而是从音乐作品本身提取音乐元素展开活动进行教学,用音乐吸引孩子。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仅属于爷爷奶奶,而我们的孩子也不应该只有周杰伦、TF—boys。让京剧走进课堂,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接触京剧、学习京剧的良好环境,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触及孩子们的心灵,进而渗透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论文作者:姚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京剧论文; 韵味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里格论文; 老师论文; 歌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