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医院妇产科 05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虽是良性肿瘤,却有恶性肿瘤的侵犯及种植能力,目前的医疗手段,很难彻底治愈。其好发部位为卵巢、宫骶韧带、子宫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近年来,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计划生育政策及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二次手术增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断上升。现将我院近6年共收治10例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如下:
一、资料
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9岁。其中6例为2次或2次以上剖宫产。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个月到5年。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于剖宫产术后9个月至5年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腹壁子宫切口瘢痕处或瘢痕周围皮下有与月经周期相伴的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或月经期肿块增大,局部压痛明显,进行性加重,经后3-7天疼痛消失。专科检查可于腹壁瘢痕处或瘢痕周围触及质地偏硬,活动度差的单发或多个结节。位于皮下及深部,大小2-5 cm不等,有不同程度压痛,以经期明显,结节表面皮肤颜色未见异常。
3、术前检查 术前行腹壁彩超常规检查,提示:腹壁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无完整包膜,其内未见血流信号。
4、手术方式 病灶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修补方式。原则均以先切除病灶,再单纯缝合或补片修补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果
I、术后病理 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炎症细胞。
2、术后用药 术后常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3月,并随访6个月到2年,目前未见复发病例。随访仍应继续。
三、讨论
1、发病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组织或细胞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子宫内膜种植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取决于种植的量、内膜活性和个体防御机制。其土要病理特点为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
2、治疗 本病一经确诊,即应及时手术治疗,其一、因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其二、因子宫内膜异位灶具有种植侵蚀能力,加之周围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范围越广越深,患者越痛苦。手术范围要充分,至少要切除病灶周围5mm正常组织。术中仔细探查,尽可能避免残留病灶,以防术后复发。如切除筋膜缺损较大,可应用补片修补筋膜缺损。术后可辅以内美通(孕三烯酮胶囊治疗3~6个月预防复发。
3、预防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是减少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提条件。
我认为,第一:从根本上来做,就是从孕期开始向广大孕妇普及自然分娩的好处。通过孕妇学校,向广大孕妇教授孕期的生理过程,使孕妇了解妊娠及自然分娩,从心里上主动要求自然分娩。我们医院开展孕妇学校4年余,会员的剖宫产率为19%,而总的剖宫产率为40%。通过对比,结果显而易见。
第二,就是剖宫产术中需注意的细节:①切开子宫前用纱布保护腹壁切口,防止子宫内容物污染切口。②擦拭宫腔的纱布器械不能再用于擦拭或缝合腹壁切口。③缝合子宫肌层时,不要贯穿子宫内膜,缝合子宫的丝线不能用于缝合腹壁切口。注意,在缝合前认真清理宫腔防止蜕膜残留。④缝合腹壁后,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切口后缝合,避免内膜种植。
第三,通过积极研究,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免除手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随访的病人中,很多都是害怕自然分娩的疼痛,选择手术,但因为术后的并发症导致部分产妇抑郁。
论文作者:胡晓丽,籍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腹壁论文; 子宫论文; 切口论文; 内膜论文; 术后论文; 瘢痕论文; 异位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