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城区改造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陈青青1,裘春锋2

1、新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12500

2、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312500

摘要:随着城市内涵式建设的发展,旧城区原有的社区中心需要满足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对社区居民开放性以及满足社区居民生活中新的使用功能等。本文根据相关案例探讨城市内涵式发展中旧城区社区中心改造的设计方法,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设计方法

近些年来,在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城市化程度的加深、旧城区的建筑无法满足现有社区居民对生活品质以及建筑服务功能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建筑很多并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也不具备成为被保护的“历史建筑”。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建筑逐渐被遗弃,造成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率极大的浪费。与此同时由密集的低层、多层建筑挤压出狭窄的街巷空间,而造成公共活动空间极度缺乏,使得这些地块的社区称为城市的死角。同时随着社区居民经济水平的得到极大的提高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集会活动、休憩、学习又能在开放流动中产生积极互动的空间,而人们所居住的环境中这样的交往空间一般不易找到。于是探讨旧城区社区中心改造称为当下城市内涵式发展的热门话题。

1 功能的合理置换

虽然从19 世纪80~90 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观点,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旧城区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筑功能再生,即在进行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设计时,对固有的建筑空间进行建筑新功能适应性改造。

社区中心表面上是一些物化的设施(包括建筑和场地),实质上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组织,通过社区中心的建立和组织来引导所属居民的公共活动,使其成为居民公共生活的核心,从而建立起居民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旧城区由于社区居住密度比较大,社区居民构成成分相对新城社区比较复杂,需要面对不同工种、文化差异、收入不均衡、年龄跨度大等多种问题。因此在社区中心改造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对其服务功能的合理置换。如由四川石油钻采厂的影剧院改造而来的慧剑社区中心,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场所的追忆,以此激发社区居民对与社区中心的归属感。打破原有建筑影剧院单一属性,建筑内部通过垂直与水平交通空间的联系,各个功能从开敞到封闭之间来回跳跃,使建筑内部空间富有鲜活的灵动性。

2 建筑空间的再构

图1

建筑是空间的容器,空间由建筑要素所限定。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建筑形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日益变化,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功能变的更加丰富而复杂,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也已经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激发旧建筑的活力与生机,使其适应新的建筑功能需求,不仅要重视功能的确立与置入,也不能忽视空间再构。空间再构是在原有建筑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建筑新需求对建筑空间进行重组再构,是新旧建筑结合后的空间布局形式满足城市更新与建筑功能的和谐共融。“高效率的社区中心不是一处消极接纳的地方,而是一个积极吸引的联系体”。因此如何妥善的解决好旧建筑与新功能之间的空间共融以及改造后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社区中心改造的建筑生成逻辑需要考虑的重点。如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的改造,通过对原建筑中庭空间的重新整合,得到一个贯穿五层的中庭空间以及一个城市规划展览馆(图1)。

3 围合界面的再生

作为内外空间媒介的围合界面承担着对内以及对外的两大职能。建筑的丰富的围合界面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空间体验,新旧各个元素的大小、形态、色彩、材料、质感、肌理等方面相互影响,打造富有趣味、韵律的界面空间感,通过建筑物的细部更新,丰富人们舒适的空间体验。“由建筑艺术特点看,建筑艺术使其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在高层次上产生审美融合,因而是对现实的超越。由此可见,建筑的艺术性才是创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旧建筑界面的改造包括对旧建筑界面形式与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对现代建筑形式的合理利用。通过遗产保留,地区特色保留,合理的拆除,保留旧建筑形象特征的要素,保持时代差异性,顺应所在片区的城市肌理,对周边环境做出呼应。

通过对其更新改造实现对隐藏在建筑实体背后的建筑风格、场所精神、地域特色等的呈现。具体表现在新旧界面结合时,新界面对于采取与旧界面协调统一,或者选择局部的有机更新亦或者是对旧建筑界面进行合理的置换等问题。如南京白云亭艺术文化中心对其围合界面进行整合,然后通过垂直绿化、节能改造等方式达到建筑围合界面的有机更新(图2)。

图2

4 外部环境的营造

“一般来说旧建筑的衰败与废弃总是伴随着建筑外部环境的恶化并且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旧建筑的衰败会引发其外部环境的下降;反过来建筑外部环境的下降又会加剧旧建筑衰败的速度,这是一种普遍规律”。旧城区旧建筑因原有社会结构的调整,周边环境缺少社会的关注与管理,逐渐演变为城市的消极空间,既为社区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利因素,也影响旧建筑更新后新功能的开放与利用。因此建筑周边环境的改造对于旧建筑改造为社区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梅山镇由原金城中学改造成的青山社区中心(图3)。项目场地具有较大的高差,在功能丰富、使用群体和使用时段各不相同的建筑之间,在保留基地内树木与绿化的前提下,决定

图3

通过环形路径连接,一方面使中央院落最大化,从而容纳多样化的室外活动场地和设施。另一方面使基地环境营造与建筑功能加建的有机结合。如用连廊将社区办公一层增建的为民服务大厅和旧人活动中心一层增建的门厅相连接,餐厅加建部分与风雨廊链接处加设轻型钢结构棚架,种植绿化,形成纳凉、交流的半室外休闲场所。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内部庭院空间。使社区居民具有强烈的融入感。

5 结语

旧城区社区中心的改造不仅仅是旧建筑以及场地环境阶段性改造,它还涉及城市内涵式发展是否能带动社区居民生活的积极性,为其改造成有温度的场所,是否能体现旧城区新旧建筑之间的转换的一种模式,是否能带动旧城区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转换等等。因此对于旧城区社区中心改造的设计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209.

[2]林峰,建筑表皮的生成[D].东南大学,2005.

[3]刘文俭.旧城区发展的特点与原则探析[J].城市,2010.

[4]张路峰,罗颖.现代城市社区中心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

论文作者:陈青青1,裘春锋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城市旧城区改造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陈青青1,裘春锋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