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妇幼保健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分娩中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方法:抽取收治的60例产妇进行探讨,随机分组,观察组选择一般护理,实验组采取硬膜外镇痛分娩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0.00%,2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开展硬膜外镇痛分娩护理具有临床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临床分析;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childbirth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childbirth. Methods: 60 cases of women were trea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ose general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epidural analgesia and delivery car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67%,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00%. The difference of analges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pidural analgesia for maternal care is clinical. Use the effect.
Key words: epidural analgesia; clinical analysis; nursing
现在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分娩、剖宫产、无痛分娩、水中分娩等,其中无论是那种分娩,分娩中的疼痛都为产妇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在分娩过程中,降低其中的疼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产程更加顺利,同时减少产痛,也可助产或剖宫产率的上升,而硬膜外镇痛则是较常使用的安全的镇痛方式【1】。另外,护理干预是一项应用广泛的临床护理措施,其主要通过调节患者情绪,达到干预治疗效果的目的。在分娩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运用,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系统地、有计划地、连续的给予产妇从产前,到产后的不间断地优质护理能保证镇痛分娩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妇进行探讨,对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6.3±2.8)岁,实验组年龄22-36岁,平均(25.9±3.1)岁,观察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及相应的护理干预。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基本方法
实验组和观察组的待产孕妇住院后,由妇产科医生进行监测,并且时刻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其中观察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其中的具体做法是:在子宫口开大2-3cm处后进行硬膜外穿刺和注药。穿刺点选择在L2-3或L3-4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射1%罗哌卡因10mL,随后在硬膜外导管连接装有配制好的药物的持续输注泵按(5-10)mL/h速度输注。待宫口开至9cm处,停止给药。并且全程予以心理护理,帮助产妇进行放松。同时护士应积极和产妇交流,详细为产妇介绍相关分娩的知识,介绍成功率,提高分娩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组和观察组的产妇的镇痛效果、各产程进展、宫缩及产后阴道出血情况。且疼痛程度的分级标准为4级。0级:无痛。1级: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需要镇痛药;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镇痛药。其中0级和1级为有效,2级和3级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观察组的产妇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慢慢朝着人性化改变,在传统的护理模式条件下,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属于临床的重要工作内容。【2】传统的护理干预,不能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所以,需要选择更加积极有效,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3】。而理想、有效的分娩镇痛不会对母婴安全和产程造成影响,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产妇痛苦。另外通过对产妇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大部分初产妇增强分娩的勇气,积极配合分娩的进行,能够明显的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并且配合硬膜外麻醉,顺产率明显增加。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出现许多神经内分泌反应(一般是由于自身恐惧以及疼痛造成的),该反应造成产妇出现高血压、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等症状。所以为产妇提供有效地分娩镇痛服务是十分重要的。硬膜外镇痛分娩大幅度减少了疼痛对产妇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所以大多数的产妇对分娩过程感觉较好。而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优点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有效降低血浆儿茶酚胺的含量,使得宫缩作用减弱,有利于产妇正确用力,除此之外,还可有效减少产道阻力。其次,可以使产妇情绪稳定,降低血中皮质醇,使得新生儿脐血pH值趋于稳定,以此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最后,不会影响产妇的运动,可以清醒参与分娩过程,能够增强自身信心,有效降低难产率以及并发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分娩镇痛会对产妇的宫缩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对产妇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30min以后,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催产素的使用量进行调整。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分娩镇痛可能会引起产褥期伴有寒战的母亲出现尿潴留或发热、母亲低血压等危险。但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大部分可通过催产素的方式进行缓解,至于产钳助产率有所增加的情况,可通过强化训练产科医生增强其助产技术,尽可能减少母儿不良情况出现。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相对较安全的椎管内镇痛方法,而在分娩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有紧张、焦虑的心情,同时部分产妇信心不足,甚至强烈要求进行剖宫产,尽管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产痛、促进顺产,但目前剖宫产率仍然偏高。另外,对于镇痛分娩的产妇,应及时协助其尽早排尿;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因麻醉的原因,产妇会阴感觉迟钝,自我清洁能力差,在护理上应协助其清洗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清洁。同时,在护理中也要尽量给予其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
综上所述,硬膜外分娩镇痛属于一类抑制产痛,加快顺利分娩的有效方法,其效果良好,且其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具有一定作用,在分娩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可使产妇疼痛感明显的减轻,促进产妇顺利生产,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凤婵,胡爱丽.舒适护理在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154-155.
[2]刘茗.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分娩中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90.
[3]陆朝霞.护理干预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50-251.
论文作者:潘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产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硬膜外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疼痛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