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教育创新的面向实践学习探析
王秋爽,车浩源
(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 文章首先对面向实践的学习本体进行解读,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实践知识的现实需求等层面去理解,随后阐释了教师教育面向实践的学习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师教育面向实践的学习未来展望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实践学习;教育技术;学生;教师
1 面向实践的学习之本体解读
教师教育创新以倡导面向实践的学习为其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各种学习的实践价值取向日益凸显,面向实践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面向实践的学习”这样一种理念,虽然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专门的界定,但是从众多涉及这一理念的研究文献以及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可以对面向实践的学习窥探一二。
面向实践的学习最大的特征即为“实践性”,它区别于以文化知识为学习对象、以语言或数理逻辑符号为思维工具、以符号性的作业为活动产品的符号性学习,是一种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经由具体感性的实践活动过程,创造某种物质性产品的活动[1]。
教师教育创新以倡导面向实践的学习为其基本理念之一,这可以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实践知识的现实需求等层面去理解。
1.1 面向实践的学习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体现
1.1.1 对批判性思维的疾呼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分布偏僻,管理维护难度很大。宁夏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特点和规模,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模式,在各市县建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由总站对本县辖区内人饮工程运行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供水工程形成了水利局设单项工程管理站专管、乡镇水利站管理、自来水公司管理和承包管理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通过健全水价机制,推行两部制水价,加强对供水水源的保护,定期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和明白水。集中供水工程全部落实了管理主体,大部分工程水价能按运行成本、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科学核定。
1.2.2 使教师教育学而时习成为可能
式(1)、式(2)中,EER是制冷能效比;Qs是夏天测试阶段机组的平均制冷量kW;Ps是夏天测试阶段机组的平均输入功率kW;Vs是热泵机组用户侧平均流量m3/h;Cp是冷热介质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ρ是冷热介质平均密度kg/m3;ts是热泵机组用户侧进出口介质的平均温差℃。
1.1.2 对理论实践二元分立的叫停
我国学者王南指出,马克思的实践意韵并不仅仅在于行动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改变对于世界的静观态度,不再把理论视为灵魂出壳式的在世界之外的沉思默想,而是视为关联于生活实践并构成生活一部分的理论实践[3]。
马克思实践哲学认为,人可以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从这个角度讲,面向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通过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建立基于实践的认识,带着足够的话语权、能动性走上工作岗位,而不是为了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而被自愿地走上工作岗位,这也彰显了学生自身的及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1.2.1 为教师教育知行合一提供条件
1.1.3 对社会责任感的彰显
统一管理与入住客人相关的信息。包括预订、接待、收银、夜审、客房、报表、客史、协议单位、应收账、系统维护等模块,覆盖预售、销售、售后三个时期的客人信息、财务、客房、历史数据管理控制四大过程。将信息管理制度贯彻落实,让信息统一协调,以客人为主线,客人主单经预订或直接登记入住操作而产生,在客人离店后使用系统维护功能备份到磁带后清除。对应三个销售时期,客人主单以预订、在住、离店三种状态存在,系统对不同状态的主单信息及相关操作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4]。
1.2 面向实践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国内的教师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人为地进行割裂,走入二元对立的误区。对实践观念的理解偏颇是导致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的症结所在。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出发去审视教育理论,它并非与实践脱节的理论,而是有着实践取向的、体现在生活实践情境中的理论。
不过,丧事办完后,张清元又打了沈银道,说我妈就是你爹给害死的。沈银道不服,说,我爹是为救你妈才死的。张清元又扇了沈银道一个嘴巴说,放屁,你那流氓爹在我家还把我妈摁在床上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我还用棒头狠捶了你爹的腰。沈银道也不示弱说,你妈没男人了,是你妈要我爹去干的。张清元气得不行,就又打了沈银道一个嘴巴。
马克思强调,实践是批判的实践,在批判中实践,在实践中批判,批判性思维是走向创新性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思想运用于面向实践的学习中即为: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未来教师具备敏感的教育问题洞察力,积极的教育问题解决态度,从而为培养优秀的教师而不是机械的模仿者做准备。此外,作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行动中反思”,也表明教师在实践中是主动的、积极建构实践知识、理念的反思,在实践中,对于别人的经验,对于“权威”,既不能唯命是从地完全照搬,也不能毫无根据地一味否定。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数据采集工作对普查数据质量至关重要,要抓好普查数据采集、普查表填写、数据录入和汇总上报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普查员自审自验。
王老常说:我就是对农牧业感兴趣。他理解和尊重知识分子,自己也很注意学习,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见解,颇具专家水平。走进王部长的书房,他收藏的有关农牧业政策、技术方面的书籍,满满几大柜。1971年他赠我十几本大学程度的专业书,有些书上有很多他亲笔勾画的批注和校释。
面向实践的学习传承了学而实习的新概念,将“习”视为实践。学生不仅仅要“学”,而且要“习”,要实践,才能将学落到实处,而教师教育正是“学而时习”的重要基地。
1.3 面向实践的学习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现实需求的满足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定义,即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育教学行为——这便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教育遵从“面向实践的学习”理念,采用顶岗置换的方式,为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研修机遇,这就为教师实践知识的显性化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一线教师经过研修,其隐形的实践知识逐渐外显,促使教师主动地追求实践知识,继而批判地共享实践知识,同时也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彰显出教师的话语权。
2 面向实践的学习之教师教育具体体现
其中面向实践的学习渗透到了以上教学体系中的每个环节,其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得到了体现,其对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通过学生的实践得到表征。
2.1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教育以实现“面向实践的学习”为教学体系设置理念之一,形成了 “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实地实习—实践反思”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是深远的,目前我国对学生的职前培养环节尚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不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而教师教育通过面向实践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知而必行,行而后知”的条件。
无论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等上位的层面还是从教师实践知识的实际需求等下位的层面去解读面向实践的学习,它都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师教育的学习理念。具体到实验区目前的工作中,面向实践的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 实地实习
在上述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实地实习是最能体现面向实践的学习理念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教育采用了县域集中、混合编队、巡回指导、多元评价的实地实习模式,为学生面向实践的学习提供基地,实验区每年接待大学学生教育实习一个学期,包括提供必要的住宿、就餐、备课、活动等场所,学科教学指导教师、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学校活动指导教师等。
2.3 学生全面的实践
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学生的实习往往比较狭隘,局限在教学方面。而实际上,学生的实习应涵盖教学、班主任、教研三项工作,班主任和教研两项工作在长期的不规范的实习中被渐渐地忽视了。教师教育所讲求的面向实践的学习是学生“全面”的实践,这种实践绝不是单纯的教学,更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教研、班主任工作的重视体现在了从实地实习到实习评价的方方面面,追求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 面向实践的学习之教师教育未来展望
如上所述,面向实践的学习在教师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面向实践的学习这样一种理念去衡量,实验区的工作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综合考虑原始决策表的离散化过程与最终得到的极小决策算法,得到的按路径2离散化后故障分级的决策规则用自然语言可解释为:当评价指标a2的量化值处于86~93之间时,决策对象应划分为关键故障灰类;当评价指标a2的量化值处于70~85之间,且评价指标a3的量化值不低于72时,决策对象应划分为主要故障灰类;当评价指标a2的量化值低于86,且评价指标a3的量化值低于72时,决策对象应划分为次要故障灰类。
3.1 改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在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诸如“班主任”“校本课程开发”等一些课程是被列到选修课系列的,而在学生的实习或以后的工作中,与上述课程直接相关的工作确是很常见的,这就造成了学生需要的知识在学校里学不到,在大学中学习的课程与实践脱节的局面。而要做到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教师教育的工作不可忽视的是改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3.2 加强对学生的理解
在面向实践的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即面向实践的学习不是一种空洞的理念,而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无论是学生、大学教师还是实验区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对象是学生,以面向实践的学习理念去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忽视对象的实践、为了实习而实习、形式化实践是不可取的,这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同时,作为对培养学生有重大责任的大学教师,也应该去实践,去一线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仅仅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应然”的研究。
3.3 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仅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包括大学教师、学一线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师教育中,教育见习、实习期间,大学派出具有教育见习、实习指导资质的教师同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学校高水平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并负责教育见习、实习生的管理。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和学一线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4 提升教育技术、心理辅导水平
学生的面向实践的学习应体现出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心理辅导等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师教育的建设中,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3.5 通过建立数字化共同体增强共享意识
实践知识的共享是面向实践的学习应当倡导的一个重要精神,也是在教师教育中涵盖大学教师、学生和学一线教师,涉及大学、地方政府、实验区学的数字化共同体的建立的必然要求。在维系该数字化的共同体正常运转的诸多因素中,各方的共享意识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实践学习的机制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9(3):10-18.
[2]陈力.创新实践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3]薛晓阳,班华.模式研究与教育的实践哲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24-31.
[4]邵秀玲,刘国强.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及其现代价值[J].滨州学院学报,2005(8):31-34.
On Practice-oriented Learning Based on Teachers'Educational Innovation
WANG Qiushuang,CHE Haoyuan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000,China)
Abstract: Firstly,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practice-oriented learning ont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eachers'practical knowledge.Then it explain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practice-oriented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On this basis,it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practice-oriented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Key words: Practical learning;Educational technology;Students;Teachers
中图分类号: G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05(a)-0162-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 “促进概念转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7XYB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秋爽(1978-),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
标签:实践学习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