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马克思主义个体哲学_哲学论文

构建马克思主义个体哲学_哲学论文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个体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个体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4)02-0173-06

中国当前正在以中国的特殊方式、特殊道路经历着欧洲历史上发生过的从神到人再到 个人的运动。批判“两个凡是”,消解个人崇拜,将毛泽东乃至他所领导的党组织和国 家政权从造神运动形成的神坛上迎下来,人道主义问题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兴趣点,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成为一种很有号召力的理论呼吁。随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规划和方略,又将个人推到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然而,独立化、自主化了的个人 们蓦然发现,自己无所适从了。因为曾经许诺给个人提供精神庇护的超人偶像和理性坐 标都被拉在了历史的脚步之后。可见,当前人们的实践呼唤着针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现 实、为个人提供安身立命精神家园的哲学,我名之为“个体哲学”。

一、建构适合时代需要的个体哲学是哲学人学理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逻辑地看,哲学研究人可以从四个层面上展开:(1)抽象的本体层面,通过对现实个人 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抽象,进而研究人是什么?人与世界关系怎样?这无疑是人学本体 论的任务;(2)普遍的类的层面,通过研究人作为类的存在,揭示人的共同性,人类的 整体价值和整体命运,这是很多哲学人类学的话题;(3)特殊的集团层面,通过研究人 的现实的群体包括国家、民族、阶级、家庭等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研究它们存在的状 态、演化的过程,揭示它们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规律,这是社会哲学的使命;(4)个 体的层面,通过研究个体的生存状态,生存过程,揭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个体 与社会(整体)、个体与理性、个体与文化等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示个体的特性,个体 生存状态的有限性、流动性、矛盾性和丰富性等,这是个体哲学研究的内容。然而,大 量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关于人的研究,无论从论题的确立、还是从内容的阐述等方面来 看,都没有指明对人的研究是从哪个层面上展开的,往往抽象笼统地谈论人,如《人是 谁?》、《人是什么?》、《人论》等著作。究其原因:第一,上述关于人的四个层面的 研究往往是相互牵扯、相互缠绕和相互联系的。对人的本体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人的类 层面的研究、团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前提的作用。比如,黑格尔在 人的本体问题上持思辨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在类层面上 、在团体层面上和个体层面上,黑格尔对人的阐释都贯彻了这个宗旨,相反,关于人的 本体论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对人的类层面、团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研究为对人的本体阐 释提供了个案资料;第二,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往往预先设置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理论 出发点和基础,比如说,西方文化传统中预设的理论前提或者潜在的理论出发点就是“ 人是个体的存在”,后面关于人的其它层面的研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堆积而成的,相反 ,中国文化传统预设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出发点是“人是集体的存在”,其后关于人的其 它层面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这个前提出发的,因此,在阐释过程中,并不刻意指明所阐释 的是人的哪个层面,而是笼统地谈论人。

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存在也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对人的研究也是这 样。由于四个层面研究的混沌,造成了在理论层面上关于“人是什么”问题的持久论战 ,在实践层面上无法发挥理论应有的指导作用。比如说,西方社会生活的实践是一个从 神道到人道再到个体的运动过程,在上帝死了之后,人也死了,剩下的是个体。尽管西 方文化传统长期把个体作为自己的理论的出发点,恰恰是在这个出发点上留存了一个认 识的死角,以致在理论上没有系统的个体哲学,在实践中,个体脱去了上帝和人的外套 ,变得无所适从。因此,对人的研究应该层面清晰化,同时,结合现代的实践,对个体 的研究应该突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对人的研究更丰富、更发展、更完善。因此,我 们呼唤个体哲学的出现,或者认为个体哲学将是人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之一。德国符号 哲学家卡西尔甚至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1]。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有关个体哲学的思想源泉

面对时代实践提出的要求,假如存在一个完整系统地适合时代需要的有关个体的哲学 理论体系,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只要把现成的理论带回到实践中去就可以了。我们的 革命和建设实践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必然是: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有关个体哲学的思想源泉?

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萨特与弗洛姆的观点就有很大的差别。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一口断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患了“ 贫血症”,认为在马克思的后人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制造出了一个人学的“ 空场”,而其中对个人的研究尤其缺乏。

萨特上述观点的表达,是采取绕道前进的办法的。萨特并不简单地否定马克思主义哲 学,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棍子打死,相反,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表达了极为肯 定的态度,然后才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人学危机,忽视了对 个人的研究。萨特试图用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创立存在主义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体系。具体说来,萨特是这样表述他的思想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哲学”,而存在主义仅仅是“思想体系”。

萨特认为,与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相比,存在主义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在 萨特看来,不是所有的思想理论和观点都有资格被称为“哲学”的。在萨特的眼里,所 谓“哲学”是创造时代的思想体系,是体现处于上升阶段、统领时代发展的阶级意识的 理论,“哲学”在它所代表的时代,具有推动政治、左右社会实践的意义,统一时代一 切认识,培养各种思想的土壤的功能。

萨特确信,在17世纪到20世纪之间,只有笛卡尔和洛克、康德和黑格尔、马克思这三 组思想家的理论有资格被称为“哲学”,认为“这三种哲学,依次成为某一种特殊思想 的沃壤和某一种文化的领域,当它们所反映的那个历史时期还没有被超越时,它们是不 可能被超越的”[2]。

萨特尤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 的生命力属于这个时代,只要这个时代还没有解决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失去它 存在的理由。

萨特认为,自己的存在主义只能是寄生在“哲学”上的“思想体系”。存在主义产生 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存在主义的源泉。萨特说:“我是把存在主义看作一种思 想体系的,这是一种寄生的体系,它生活在知识的边缘。”[2]萨特自认为作为后来的 文化人,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创造的欣欣向荣的盛世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 营养库,创造了存在主义。在萨特眼里,存在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地基上建构出来的一 座思想大厦,这座思想大厦尽管可能从结构上看比较现代、比较完善,但它是不能离开 它所寄生的土地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患上了“贫血症”。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孕育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土壤,在它的后来发展中却出现 了患病现象,因而无法继续承担应有的功能,需要补充和改造。他说:“马克思主义, 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在改变了我们全部思想之后,在消除了我们 中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种种范畴之后,它突然把我们丢弃了……它再没有一点新的东西 来教育我们。”[2]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集中表现在它对人学问题的忽视上,后来作为正 统来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人学的空场”,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原先的理论课题。 具体说来,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萨特认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割 裂开来,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放在一边,把现实活生生的实践放在另一边,把马克 思主义理论变成“僵死的”、“永恒的”的“绝对知识”,顶礼膜拜;然后,再硬性地 将现实中出现的事物、现象和人物塞进这个“绝对知识”的框架里,如果塞不进去,那 么,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错误。萨特颇有讽刺地举例说:教条主义者对待现实 问题的态度,就像科拉西对待布达佩斯的地下地质层一样,科拉西要想在布达佩斯建造 地铁,但是布达佩斯下面的地质层不适合建造地铁,科拉西就因此宣布这个地质层是反 革命的。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凌驾在人们现实实践之上的异化的暴力和教条。 以前苏联的政策为靶子,萨特指出,这种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是:“一方面, 党的领导竭力要把集团的完整推行到底,害怕真理的自由生成和与之而来的一切讨论和 冲突……于是,他们便把理论放在经验的怀抱之外。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实践变成无 原则的经验主义,理论变成纯粹的、僵化的知。另一方面,官僚制度不愿意承认错误, 它强制施行计划化,于是发展成为对现实施行暴力。”[2]

(2)马克思主义被变成宏大的普遍性。萨特指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讲普遍性,否 认、忽视个别性。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言,他们只看到历史普遍性,看不到具体 的特殊性。比如说,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属性因此具有阶级性、时代性,但是人还有 属于自己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或者说阶级关系以外,还 有很丰富的其他关系。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懒惰地将经济关系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所 有关系,以为对人物进行分析只要简单地、生硬地指出某人属于某某阶级,就万事大吉 了。这样一来,人就变成了普遍意义上的抽象符号,人失去作为人的生动性、丰富性, 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就变成了抽象的概念骸骨的垃圾场,除此 之外,什么都没有了。萨特说:“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者就倾向于把一个行动和一个 思想的实在内容当作一个假象,而当他把个别消溶于普遍的时候,就踌躇满志地认为他 已经把假象还原为真理了。”[2]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在把人与历史变成他们所构想 出来的神话故事中的抽象符号而已。

(3)马克思主义被经济唯物主义化。萨特认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变成了经济唯物主义。他们只看到社会环境、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本质的决定性,没有看到人的自由意志,人的主观创造性 ,没有看到人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萨特认为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的,因为马克思 的辩证法是一种总体性的辩证法,“打开历史辩证法的钥匙就是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中的一句名言;生产关系构成一个整体,那就是说:无论你考察什么事情,都要把它同 生产关系这个历史的整体联系起来,一旦人们把社会的一般结果看作本身是建立在这个 整体即生产关系之上的,那么甚至克利奥佩特拉的鼻子也要从另外的观点来看了,而这 个整体是基于这个事实,即人本身,即生物学上整体的个人——在既定历史条件下的需 要、劳动和享受。人们正是必须在这种实践的物质性的水平上去寻找这个整体,而经济 现实或生产事实的整体,最后就依赖于每一个人的个体总体。”[3]萨特认为,后来的 马克思主义者非但没有遵循马克思的总体性原则,反而将马克思的理论变成一个巨大的 硫酸池,现实的人与事件的丰富性经过这个硫酸池的浸泡,就等于洗了硫酸澡一样,完 全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4)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被变成了唯物辩证法,也就是自然辩证法。萨特认为,后来马 克思主义者没有从人出发,没有从人的主观性出发,没有从人的实践的总体性出发来理 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因此,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看成是属于自然、属于客观 的形而上学,这样的辩证法由于失去了其应有的总体性,而变成了外在的、先验的和不 可理解的。这样的辩证法,人是无法理解的,只有神才能制定和宣布它,因此这样的辩 证法实际上又创造了一种新的神学。他在致伽罗迪的信中说:“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乃是以一种历史的内在辩证法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你们 把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为这种自以为发现一种自然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梦想的话”,那么 ,这就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缩小成为关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的一种空洞的言论 ,辞藻虽丰富,思想却懒惰,它掩盖着墨守陈规的分析的机械论。”[4]

萨特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误解的帐追到恩格斯那里。众所周知,恩格斯写出了《自 然辩证法》手稿。萨特说,恩格斯责备黑格尔把思维强加于自然,其实他自己就是这么 做的,因为他硬要自然科学证明他在社会世界里发现的辩证理性。然而,在萨特看来: “那就是强拉硬扯,恩格斯剥夺了辩证理性的合理性,这不再是人在创造自身时把它创 造出来,它又回头来创造人的那种辩证法,而只是一种偶然的辩证法。关于这种辩证法 ,人们只能说,它就是这样的,而不是别的样子的,简单地说来,理性又变成一副枯骨 ,因为它只是一个一个不具有可认识的必然性的事实。”[5]在有些地方,萨特甚至悄 悄地否认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认为在马克思之前的黑格尔就有将辩证法向自然泛化的倾 向,马克思之后,从恩格斯开始更是实施了这种泛化;马克思之所以没有被批评,是因 为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含糊不定。

无独有偶,关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后来的“正统”发展中关于人,特别是关于个 人研究问题上出现被误解现象的,还有德裔美籍哲学家、心理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弗洛 姆。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概念》中,弗洛姆指出,对马克思的哲学存在着极大的误 解。他说:“历史上特有的讽刺之一就是:即使在一个对于接触某些理论源泉来说不受 限制的时代里,有些人仍然对这些理论横加曲解,达到没有止境的地步”[6]。而“在 形形色色的误解中间,也许没有什么观念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念传播得更为广泛 了。”[6]换言之,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歪曲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对于前人理论误解中最 突出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弗洛姆看来,在人的问题上,后来者对马克思的误解表现为:(1)经济动机是支配人 的根本动力。他说:“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 得金钱和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作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和人类生活的主要动 力。”[6]与此相应,在马克思眼里,人就成了没有精神灵魂的、没有宗教信仰的经济 机器。(2)建立在经济人基础上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个人的地位和存在价值的。他说:“ 对马克思的这种看法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天堂描绘成这样一种情景:成千上万的人听命于 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国家官僚机构,这些人即使可能争取到平等地位,可是牺牲 了他们的自由;这些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个人’失去了他们的个性,而被变为成千 上万个同一规格的机器人和自动机器,领导他们的则是一小撮吃得更好的上层人物。” [6]

弗洛姆不赞成对马克思的上述曲解,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并不认为人的主要动机 就是获得物质财富;不仅如此,马克思的目标恰恰是使人从经济需要的压迫下解脱出来 ,以便他能够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马克思主要关心的事情是使人作为个人得到解放 ,克服异化,恢复人使他自己与别人以及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能力;用世俗的语言来说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主义,它由于具有这种精神特质,因而反对当代的唯 物主义实践和那种伪装得不巧妙的唯物主义哲学。”[6]弗洛姆甚至分析了对马克思哲 学产生曲解的原因。在他看来,第一原因就是无知。因为,对马克思的哲学没有任何众 所公认的、要求尊重事实和尊重真理的权威。“因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谈论马 克思,而不需要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至少不需要阅读足够多的著作。”[6]造成人们对 马克思主要著作未能充分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承载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英文面世较迟。在弗洛姆看来,造成对马克思哲学曲解 的另一原因是俄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哲学继承、研究和发展问题上的霸道作风。弗洛姆 说:“另一个原因是: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的学说据为己有,并且试图使全世界相信 他们的实践和理论都是以马克思的思想为准绳的。”结果,听信于俄国人的宣传,西方 人“把马克思的观点跟俄国人的观点和行动等同起来。”[6]

如果说,萨特模糊地承认了马克思的哲学里具有关于个体研究的思想源泉,弗洛姆则 坚决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阐释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特别 是关于个体研究的思想,因而二者对待马克思的态度有重要的反差。但是,萨特和弗洛 姆在下列问题上又是极为一致的,他们都认为:(1)马克思的哲学被它的正统的继承人 所曲解;(2)在马克思的正统的继承人那里,个人是被或者歪曲或者扼杀了的。

萨特也好,弗洛姆也好,他们都是站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追溯着马克思主义哲 学关于个体人研究的理论结论。虽然他们的理论阐释追随着他们理论研究的目的需要— —批判以正统自居的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体系并反映自己国家的个体生存现状 ,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以及后来的发展等问题存在着多多少少的曲解;但是, 无论如何,他们的理论研究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他们的理论研究表明,当前,为了建构 适合时代实践需要的个体哲学重读马克思,重回马克思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马克思恩 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不是为了论文答辩,不是为了建构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 而是为了用批判的武器指导无产阶级的改造世界的斗争实践,因此,他们表述出来的大 多是论战性的观点,论述得不是十分周全和系统。这样的理论创立的特点,使得不同的 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读出了不同的马克思或者处对立状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换 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没有系统和完整的个体哲学。因此,适合时代需要, 我们必须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个体哲学,以指导我们现实的社会实践。这个建构的过程, 就是一个理论创造的过程,是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

三、怎样建构适合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体哲学

建构适合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体哲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面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理论是灰色的,但是生命之树是长青的。现实生活 给我们提出了理论难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国现实的社会实践表明,个 体人已经承担起自己的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责任,个体是自己生活质量好坏的第 一责任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创造全新的世界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经深入人 心。问题是个体是什么?个体独立的价值何在?个体如何实现自我统一,如何调适自己主 观的心理世界?个体有什么局限性?个体与群体、社会、国家政权关系怎样?等等,这些 都是急待解决的理论课题。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开创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建构马 克思主义个体哲学重要环节。

第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作家都 是战斗的理论家,社会运动的实践家,他们的理论著作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明确的针 对性。在建构符合我们现时代需要的个体哲学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实用主义地对待经 典原著,试图用现实需要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原意,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照搬照抄 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言论。为此,必须下工夫钻研经典原著,分清经典论述中, 哪些是针对当时具体问题的观点和认识,哪些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结合实际,给予发挥和阐释。

第三,心态平和地借鉴和吸收现代西方哲学家们的理论观点。对待现代西方哲学家的 理论观点有两种不合适的做法:或者一棍子打死,比如给它们贴上资产阶级理论代表, 为资产阶级服务,是唯心主义的理论等,骂倒为止;或者无限崇拜,把他们的观点看成 是金口玉言,照搬照用。这些当然都是错误的。在面对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成果时, 我们应该心平气和。首先,必须承认,由于西方社会生活的实践对我国现实的社会运动 而言,具有前驱性,因此,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思和研究,对 于我们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找出其中闪光的真理之点;其次,必须 警觉,中国特殊的国情、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对他们的理论不能不 加筛选,食洋不化。

第四,密切关注现代科学关于个体研究的优秀成果。随着具体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 ,唯物主义哲学都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对自我主观世界 实证的科学的研究,如各色各样的人格科学,心理科学等,它们对个体的透视越来越深 入,越来越系统。这些具体科学发展的理论成果无疑为个体哲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资料 ,这些成果是我们建构适合时代需要,站在时代前列的个体哲学所不能忽视的。

收稿日期:2003-12-24

标签:;  ;  ;  ;  ;  ;  ;  ;  ;  ;  

构建马克思主义个体哲学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