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启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尤其,在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岩石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而且,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治上也有着重要效果;它的作用还体现在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上。由于地下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地基和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它是水文地质勘察中最关键的工作内容,以下我将从“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地下水对于岩土性能与强度会产生重要影响,也因此而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地下水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人们对于地下水对建筑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的,就需要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充分利用相应技术措施,保证水文地质勘察质量。
1地下水勘察的重要性
在地下岩石与矿床区中,地下水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区域内地下水的情况,会对岩石与矿床的开采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可以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勘察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与利用。但是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部分勘察工作人员对地下水重要性的意识有所欠缺,没有意识到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与矿床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将勘察的重点放在地质等问题上,而忽略了地下水的问题。这样待工程完建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地质问题,也给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带来威胁。所以在水文地质环境的勘察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地下水勘察的重视程度,还要确保勘察的全面性,针对地下水问题,制定出有关的策略,防止因地下水问题而引起工程质量的问题。
2水文地质卡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阐述
2.1影响建筑稳定性
“微承压水”即承压水头较小的承压水,一般分为天然水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地下水两种类型。微承压水会对岩土工程、地质环境都产生较大影响。如上文所述,潜水位的上升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同时,微承压水等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建筑物稳定性下降。其危害主要体现在: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岩土压力及密度上升,岩土承压增加,导致地面下沉与土壤下陷等问题;②地下水位下降,石膏层及钠盐层溶解,导致建筑物地基偏移,影响建筑物稳定性。
2.2潜水位上升问题
潜水位上升是地下水诸多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而造成潜水位上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会对周边区域的湖泊或者水库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无形中为勘察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开展的难度,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通常来说,地下水潜水位上升之后表现出来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
2.2.1潜水位上升会影响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一旦水位上升,使得建筑工程地基中融入大量的水分,进而使得地基趋于软化,其黏性程度也会大幅提升,导致地基中岩石的承载作用不能充分体现,最终会使建筑工程自身出现沉降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一旦地下水位出现上升问题,则存在一定几率使得地基向两侧分散,或者中间隆起,必然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不利于确保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
2.2.3潜水位上升也会影响周边区域岩土的功能属性,影响周边区域湖泊或者河流水流区域发生移位或者坍塌,不利于保证周边区域居民生活的安全性。
2.2.4潜水位的上升也会造成土壤向沼泽状态或者盐碱状态转变,建筑物长期在此区域中会使得地基发生腐蚀问题,进而使得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大幅缩减。
2.3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位
形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水位下降。它造成的损害具体体现为这三点内容:
2.3.1不断加深土壤的密度和压力,增加土质的承受力,致使建筑物下沉、凹陷。
2.3.2它会对建筑材料中的木质结构进行腐蚀、老化,因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增加建筑的安全隐患。
2.3.3和潜水位上升产生的危害一样,它都会造成建筑物的不牢固,破坏其整体的承受质量。
3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
3.1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水平
考虑到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注意对于勘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水文地质勘察对于勘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较高的技术投入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问题对于工程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强化对于容水性、透水性、持水性的技术勘察。同时,也需要充分考量岩土状态,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通常来说,水文地质的采样检测,应当分别从枯水期及丰水期两个阶段入手,对地下水质、地下水成分等因素加以分析,包括地下水的总硬度、镁离子、钙离子、pH值与碳酸根离子等,明确地下水的具体问题,并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应对其问题,避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减少地下水的危害。另外,还需对地下水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压力及腐蚀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处理措施。
3.2明确水文地质勘察的评定内容
通常来说,勘察人员进行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对勘察结果影响因素的控制力度,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勘察人员根据实际的地下水情况,明确地下水的分布特点、类型、水位的变化规律等,确定地下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厚度,对于涉及到的各种数据参数综合归纳处理,进而为后期的各种勘察活动提供参考依据。随着勘察人员对于地下水勘察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内容,深入分析地下水对于施工现场周边区域的影响情况,最大限度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3.3增强相关水理性质的检查和测验
水理性质的检查和测验是指:在地下水干枯和丰水时期,通过抽取样本进行水文地质的检测,以实现对水质变化充分掌控和认识的目的。另外,在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得出水文的基本变化规律后,可以延迟下次抽样测试的时间。与此同时,勘察人员应重点关注水文地质的测定参数上,比如,在对地下水位进行检测时,工作地点应选择地下含水层。
结语
地质环境勘察中水文地质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环境地质灾害情况的出现多与水文地质问题有关。勘察员在环境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要对水文勘察有足够重视度。我国需要加大在水文地质方面勘察力度,实现对水文地质参数和资料的准确把握,明确各类水文地质问题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只有解决好水文地质问题,才能够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我国必须要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落实,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方面的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林.环境地质勘察中应用水文地质勘察的实践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7):41-42.
[2]刘朝,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水利,2017(5):42-42.
[3]言鹏,姜俊.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J].江西建材,2016(19):219+221.
[4]郝志林,张全新.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7(18):214.
论文作者:周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稳定性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