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建筑的最终使用状况。后浇带施工具有特殊的技术要求,需要进行重点扣工资。本文总结前人在建筑工程超长结构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的施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推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温度应力问题,而设置后浇带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建筑超长结构状态会因为后浇带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受到影响,引发渗漏等问题,不利于建筑的正常使用,还会缩短建筑物寿命。严格把控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具有双重效益。
一、超长结构后浇带功能概述
后浇带的设置是为了控制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为温度、收缩出现裂缝而进行的后浇封闭[1]。混凝土在受到外界气温影响或者结构应力改变后,会发生裂缝,这是由混凝土材料特性决定的。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是建筑高层与裙房的连接结构,需要对施工结构保留一段时间。后浇混凝土保证结构的相对连续性,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后浇带的位置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一个方面优势是解决沉降差。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就可以实现主要沉降量,但是后期的沉降差异需要对附加内力进行考虑[2]。在超长结构进行后浇混凝土,可以解决差异问题。地基的土质会影响到沉降差异,可以预调压力差、调时间差、调高度差。
另一个方面的优势是减少温度收缩程度。温差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内部无法及时散热的情况下。在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水化反应剧烈,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两者的温差会造成表面开裂。根据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要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主要是考虑到日常标准环境温度[3]。而后浇带的出现会直接对抗收缩应力,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结构应对温度变化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设计准则
1、减少建筑裂缝
后浇带的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建筑物特性来确定。建筑物要求有良好的内部结构,以抵御地基水平及垂直位移。施工者需要及时弥补已经出现的裂缝,对于结构有必要的加固,降低建筑物再次开裂的可能性。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需要保证避免结构的断裂,考虑混凝土承受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容易产生应力变化的环节应当有相应的辅助性强化结构设计。
2、控制浇带距离
严格把握超长结构后浇带之间的距离是保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距离设计不可以过大或过小。施工人员的核对工作需要做到位,参数的设计应该遵守施工流程,提前预留出后浇带的位置空间。在设计长方形建筑结构时,超长结构后浇带距离限定在30m,后浇带宽度限定在800mm。严格的距离限制可以减小施工误差,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3、避免结构变形
结构变形会对超长结构后浇带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设计活动开始之前,保持施工模板。为了维护超长结构后浇带外形稳定,施工者将建筑支架和模板同时拆除,并保证建筑混凝土钢筋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结构中应力较弱的部位,需要结合剪力墙等的应力加固技术重点设计。
三、超长结构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选择设计方法
后浇带设计过程中,重点是抗震设计。确保剪力墙的性状为宽细状,低宽后浇带会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其次,应该考虑后浇带的延展性要求,提升整体的强度。另外,后浇带的材料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据分析来解决设计过程的问题。通过设计合理、均匀的结构体系,对整个后浇带的稳定性有根本的提升。
2、模板处理
后浇带模板支设依靠独立支模措施。拆除时合理控制模板,保证正常使用。确保成型质量。按照模板的硬度及尺寸假设模板,确保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施工缝的浇筑前期联合挡板封锁支撑钢管,避免振捣的异常。钢筋绑扎与挡板支设同步。
3、浇筑处理
后浇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对于工艺水平要求比较高,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关键节点上。首先要减少水分的用量,尽量保证按照设计进行,另外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在浇筑完成之后要将表面进行多次抹平压实处理。对于混凝土的裂缝预防,需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该采用低化热的水泥配置,按照一定的厚度规范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利于散热,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之下大面积浇筑混凝土。在成品浇筑完毕之后,需要对钢筋位置正确保护,不要对矩筋进行重压,保证混凝土内的电工套管得到有效保护。
4、施工缝处理
楼板浇筑完成30d后,去除后浇带以外的现浇模板、梁底板、梁帮板[4]。做好后浇带边缘的裂缝处理。对于一些建筑工程结构的混凝土裂缝,开裂的程度较大,已经到了楼层渗水的程度,要采用填充的方式进行缝隙修补。首先将裂缝之处切割出一定的形状,保持切割过程不受到其他混凝土结构的干扰,并且保持清洁。然后待切割槽干燥之后,进行填充浆液的灌注。注意在灌注过程中浆液的原材料配比,主要使用的材料地环氧浆,可以适当地加入混凝土来进行材料补充。
5、防水工作
底板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在垫层上进行卷材防水层或涂抹膜防水层施工增强抗渗。挡水墙即维护建筑物使之成为室内封闭空间的分结构件,具备承担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等作用。在现代建筑领域,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增加,建筑物外墙的作用更加重要。外墙渗漏的源头是墙体的裂缝,从施工准备阶段就应该严格防范。建筑超长结构后浇带渗漏的原因包括了外部环境因素、砖砌体结构材料因素、施工过程因素。
6、结构优化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对建筑的耐久性产生相应的影响,优化后的结构可以抵御建筑物的外部作用力,提高应对复杂外力的性能。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进行相应的优化,根据实际的考察结果确定科学的优化方式。可以保证对工程整体寿命的提高,进行方案的科学性优化,既保证了建筑质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超长结构后浇带技术得以成熟化发展,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5]。从这个角度上说,后浇带技术设计是兼顾工程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先进设计理念,在未来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信团. 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 四川水泥,2016,(12):225. [2017-08-02].
[2]张义凯. 浅议某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J].,2016,43(06):78-79. [2017-08-02].
[3]闫伊晨. 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四川水泥,2017,(01):228. [2017-08-02].
[4]吴越昊. 中超长结构后浇带建筑施工技术浅谈[J]. 建材与装饰,2016,(53):28-29. [2017-08-02].
[5]熊德奇. 研究房建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7,(06):16-17. [2017-08-02].
论文作者:蔡圣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