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在如今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身为我国的主要青年力量,其身心状态备受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因此,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不断创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由于大学阶段是树立三观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人生重要的课题,例如交友恋爱以及个人品质培养等等。除此之外,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个人素样以及知识素养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因素十分不稳定,再加上社会中接二连三的爆料出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一)个体差异过大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组成人员也较为复杂,除了学生之间的学业情况之外,还有性格特点等方面之间的差别,因此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情感表达等等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些差异最终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心理素质不容,如果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那么最终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错误,从而陷入盲目攀比等心理危机中[1]。
(二)筛查不够彻底
当前高校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便是对学生运用的心理测试方法有效性不够,在为学生心理问题测量之后,应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进行跟踪回访,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更好的监测治疗,除此之外,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入学之前,对学生应该进行合理的心理测评,防止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三)专业力量欠缺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整个大学生群体,高校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变,要面对所有的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的扩大。但是由于当前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缺乏专业能力,不能及时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指导,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问题疏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改变高校心理教育理念
所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实就是高校教育针对大学生教育这件事的态度,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代表,并且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备有一定的导向性[2]。在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追求以及趋向,并且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实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起着推动作用。对于大学心理教育对象来说,只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才能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对于自己人生困惑学业困惑的学生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因此,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一改以往的治疗性特点,向发展性特点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从而使大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并解决。
(二)完善高校心理教育团队
在我国不断实行教育大改革的背景下,在高校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直接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才能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3]。除此之外,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不断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才能够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三)创新高校心理教育载体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对学校的传播载体进行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利用学生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的报栏不断更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逐渐加深对心理问题的重视,最终使学生在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身为我国重要的新生力量,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不断加强专业教育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萌萌.刘春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未来英才.2016(17):280-280.才.
[2]惠筱.马小惠.孙一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6(21):246-246.
[3]王荣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7(3):87-87.
论文作者:徐梅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大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