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医院 030012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8例脑出血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早期行综合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4例:早期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4周后、12个周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行微创手术的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常规护理;脑出血;微创手术;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传统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需求,近些年年相关研究学者提出早期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8例脑出血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早期综合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从而论证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男女比例为10:7(20/14),年龄在41岁至77岁,中位年龄为(53.2±1.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行手术治疗耗时最短为2小时,耗时最长为5小时,平均病程(3.4±0.2)小时。对照组3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男女比例为19:15(19/15),年龄在40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53.5±1.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行手术治疗耗时最短为2小时,耗时最长为5小时,平均病程(3.3±0.2)小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患者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术前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均为首次高血压脑出血,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等恶性体质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脑出血微创手术,且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循医嘱给予患者利尿剂、营养神经药等药物指导和用药护理。除此之外,术后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背、臀等长期受压部位。患者进食尽量采用半卧位,餐后用无菌棉签对患者口腔进行消毒,定期行肺部听诊,及时给予化痰、祛痰药,并叩击患者背部肺底指导患者排痰。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给予患者尿道护理,定期检查引流管畅通情况,观察引流液量、色、质,若发现引流不畅应给予2万U尿激酶注入导管内。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早期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耐心听取患者临床诊疗疑虑,并通过列举成功案例,从而缓解患者住院诊疗过程中紧张、焦虑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协同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2)并发症护理: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体温,若患者发生中枢性高热,应向给予冰敷或酒精外擦物理降温,若物理降温无效再给予药物降温;为防止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溃疡,护理人员应尝试给予患者早期进食,并根据患者各项检测情况适当补充蛋白质,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3)早期康复护理:①术后给予患者体位护理,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机体一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患者将体位更换至康复性卧位。②术后48小时至72小时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主动或被动锻炼患者关节,按照大关节-小关节、近端一远端、健侧一患侧的顺序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嘱患者家属适当给予患者言语鼓励,除此之外,患者卧床期间嘱患者床上辅助肌力训练。③随着患者关节灵活度与肌力的提高指导患者行坐位、下床站位、行走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应合理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x±s、n]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4周后、12个周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本次研究参考NIHSS神经功能评分(0-35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神经功能越差。本次研究参考SF-36生活质量评分(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则用均数±平均数表示,组间检验用t;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同一时间段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脑出血的发生多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先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行微创手术治疗,清除脑内血肿,解除神经压迫,从而挽救神经功能[2]。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锻炼指导,可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增加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在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促使患者掌握自主训练方法,从而改善个体神经功能[3,4]。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相同时间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李玫.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466-1468,1473.
[2]焦丽娜,薛苗苗,吴建衡等.综合护理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69-71,75.
[3]孙宝利.综合护理对脑出血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37-138.
[4]马萍,孔冬云.综合护理在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1(14):66.
论文作者:张小青,吴宵娜,闫玉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微创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