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16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6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根据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分组,观察组(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对照组(未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例数均为58例。上述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昼夜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利于临床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尽早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指的是有广泛冠状动脉阻塞存在但是患者未出现显著的症状表现,甚至有心肌梗死出现亦未有明显症状,由于疾病无显著症状表现,因此极易为患者及临床医务人员忽视,然而临床大量研究表明[1],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缺乏冠心病临床依据的高血压患者亦可能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情况同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且血压水平昼夜节律变化同靶器官损害之间亦有较大的关联。高血压患者有左室肥厚的情况存在时,极可能将一过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提升,提升患者死亡的风险[2]。本次研究特抽选部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明确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价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的价值,其详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择取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所有患者依据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5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占31例,女性患者例数占27例;年龄上限值为72岁,年龄下限值为49岁,年龄平均值为(62.25±3.42)岁。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4例、24例;年龄上限值为73岁,年龄下限值为48岁,年龄平均值为(62.33±3.29)岁。
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为两组高血压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2-4MHz,嘱患者维持平卧位,对呼吸节律进行控制。常规检查患者的心脏情况,计算出其左室重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患者开展治疗,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获得有效控制以后,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工作,与此同时为患者开展心电图动态检查,同步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进行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均经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代表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用t检验。数据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P<0.05。
2实验结果
分析表1数据,观察组患者的白昼心率、夜间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患者各时间点的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同交感神经之间有密切关联存在,患者的交感神经一旦有过度激活的情况存在,其血压水平可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若交感神经有过度激活的情况存在,可加大患者机体各靶器官的损害,然而患者一旦有血压上升或者靶器官严重受损的情况存在,其心率均可出现相应加快的表现[3]。
近几年来,动态心电图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的发展逐渐成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检测技术,且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4]。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技术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可结合心电图和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对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该项检查措施的监测结果对病症诊断以及病情评价而言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无症状心肌缺血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猝死以及心肌梗死,将疾病的死亡率提升。尽早明确患者病情,有利于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治疗工作,以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
相关研究表明[5],心率加快则代表病情进一步发展,且可以将疾病对靶器官产生的损伤加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昼夜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同心率之间有密切关联。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心率过快可将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诱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相关研究表明[6],多数靶器官严重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常有心率较快的表现存在,为此临床医务人员可以将高血压作为评定患者病情是否进一步加重的重要依据。
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展开动态监测,有利于医务人员发现患者血压水平昼夜变化的规律,其可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发出警告,有利于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可证实上述观点。进一步证实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有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存在,以便于患者可尽早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
总而言之,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可以尽早发现疾病并且有利于患者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为此该项监测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跃新, 张广宏, 仇军,等. 12导动态心电图在评价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西部医学, 2017, 29(3):359-362.
[2]任静, 翁萍, 吐尔逊纳依,等. 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价值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 15(5):429-432.
[3]唐娟. 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J]. 医疗卫生装备, 2017, 38(6):109-111.
[4]郭冬梅, 高欣.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应用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17, 27(7):735-738.
[5]陈郧, 赵文成, 卢小伟, 等会.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v.16(14):148-150.
[6]蒋明珉, 熊丽. 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44(A01):43-43.
论文作者:谢桂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论文; 心电图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心率论文; 动态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论文;